从职业教育扶贫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瞿连贵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扶贫逐渐进入学者关注的视线。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扶贫的相关研究,发现话语从早期的职业教育扶贫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转变;研究内容方面,职业教育扶贫重点关注域外经验与本土实践,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内容则较为集中。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既可发现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亦可对研究的走向进行基本的判断。

    【关键词】职业教育;扶贫;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11-0075-06

    一、职业教育扶贫:域外经验与本土探索

    20世纪60年代初,“职业教育减贫”作为世界银行教育减贫行动的项目之一被提出,并隨着世界银行职业教育减贫效果的显现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认可和逐步推广。随着世界银行教育减贫从早期的职业教育向后期的基础教育的转变,这一影响也逐渐淡出。然而,国内学者对职业教育扶贫的探讨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域外经验的介绍和本土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构成了职业教育扶贫的主要关注领域。

    (一)职业教育减贫的域外经验

    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减贫域外经验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世界银行职业教育减贫的政策研究和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减贫的经验介绍两个方面。

    1.世界银行职业教育减贫政策研究

    主要代表是和震,其在《世界银行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一文中分析了世界银行职业教育减贫政策,提出世界银行职业教育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该阶段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导向,确立职业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贷款占教育贷款的比例较高且保持稳定;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一阶段重视效益评估,进行政策调整,但依然保持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视,对学校职业教育的投资有所减少,而对职业培训的投资有所上升;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失去优先权,转为鼓励与扶持私人培训部门和企业培训等非正规在职培训,对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大幅收缩。

    世界银行职业教育减贫政策变化之所以的原因在于国际经济发展的环境及面临的问题的变化,其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为确保教育减贫政策的效益,世界银行教育贷款政策也随之进行调整。世界银行职业教育政策的变化不仅减少了对职业教育的贷款,而且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影响了一些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及发展走向。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没有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政策及发展走向,但因贷款减少,对我国职业教育扶贫的推进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2.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

    主要是介绍欧盟职业教育在农村反贫困中的经验。如朱容皋在《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与启示,[2]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政府重视,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职业教育反贫困工作,以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如欧盟设立欧洲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欧洲青年中心,为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欧洲青年中心设有职业教育咨询服务机构,发挥青年非政府组织在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中欧农村职业教育贫困经验的交流。第二,结合实际,有重点地普及农村教育。早期普及义务教育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其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后期向普及中等教育过渡。欧盟始终重视农村的初等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将其视为未来劳动力从体力型劳动者向智力型劳动者转变的关键。第三,系统规划,健全机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转移就业投入机制、市场化的转移就业培训运作机制和培训绩效评价机制、规范化的培训管理机制,以此提升职业教育在农村减贫工作中的实效。第四,丰富形式,多元办学。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多元化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具体内容如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办学功能的多元化、办学构架的多元化、办学层次的多元化。第五,面向未来办学。一方面要提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职教观念,确立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职教观念。

    可以说,无论是世界银行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还是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与启示分析,均提供了职业教育减贫的一种域外经验,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扶贫提供参考。就此而言,有一定的意义,但其适用性因各国情况差异较大也极为有限。

    (二)职业教育扶贫的本土探索

    在我国的反贫困实践中,教育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理念下提出的扶贫方式,而职业教育扶贫又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教育扶贫是教育扶贫的具体化。而职业教育扶贫的本土探索,则聚焦于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

    1.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扶贫的理论探讨

    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开发性扶贫成为贫困治理的主导性理念。在此背景下,教育扶贫成为各级政府反贫困实践的首要选择。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落后,扶贫任务艰巨的实际,田北超提出将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职教扶贫的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贫困对象的造血功能,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3]具体措施是大力普及民族职业基础教育或民族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从小学教育开始做起,重点放在职业初中和职业高中,在基础教育中引入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以上可以看出,职教扶贫是教育扶贫思想的进一步细化,是智力扶贫、科技扶贫和教育扶贫的综合运用。因其符合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而实现脱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民族地区扶贫的主要措施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之一。

    2.西部地区“双证式”职业教育扶贫的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扶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教育扶贫的思想和有效模式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中明确提出“应将技术和职业教育视为有助于减轻贫困的一种方法”。其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标志着职业教育减贫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二是意味着反贫困的理论和实践的内涵将更加丰富;三是从职业教育自身来看,其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分析了西部农村小学、初中及高中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升学无基础,务农无技术”的现实情况后,朱德全提出“双证式”教育扶贫,[4]即以促进农村经济与教育双赢、互惠发展为主旨,强调以农村教育必须为农村经济服务,农村教育体现农村经济与发展需要,为农村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倡导通过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创新,在学校层面增加满足农村实用技术需要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农村职业技术实用教材;在培养过程中探索教育扶贫实践基地,解决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可以说,“双证式”职业教育扶贫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渗透,而这种渗透是通过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具体途径实现的。

    职业教育扶贫本土化的探索,是对我国贫困现状和反贫困的深入思考,其以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为重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分析,对职业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反贫困工作的推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内容与基本共识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准扶贫理念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服务当前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理念下,对适合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贫困者进行帮扶的扶贫方式。

    (一)研究内容

    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研究者主要关注其价值、定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

    人类反贫困的实践证明:发展教育是扶贫工作的根本性举措,是精准扶贫、稳定脱贫的必然选择,因为教育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能增强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有研究者从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精准扶贫中职业教育的意义。如,曾小兰、朱媛强调在各种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性工程;[5]何丕洁提出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精准扶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这与职业教育以为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的属性是相符的。正因如此,职业教育是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

    随着国家扶贫攻坚的推进,除需要国家兜底的贫困人口外,现有的贫困人口主要是因思想观念落后、能力尤其是就业技能不足造成的。对于这些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职业教育更加有效,也更有优势。

    2.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定位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曾小兰、朱媛认为从功能来看,职业教育扶贫既要承担教育责任,又要发挥扶贫功能。[7]这就决定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职业教育要清晰定位好自身的目标,这样才能在履行基础教育职能的同时,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具体来说,一是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职业教育应关注贫困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其既能学到一门实用技术进而实现就业;又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技术和工作的变化,以既能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又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应为当地现代产业培养对口人才,以确保贫困学生就地就近能获得工作。二是在对象定位方面,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在招生政策方面要向当地贫困家庭子女倾斜、对当地农民群体进行重点技能培训。三是在区域定位方面,要强化区域职业院校办学方向与当地社会人才需求的统一与匹配,同时区域定位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四是在服务内容定位方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要注重教育培养与技能培训并重,要把校内教育培训与校外就业再就业服务联系起来。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定位、对象定位、区位定位和内容定位,回应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较好地回答了政府、职业院校在具体实施中如何落实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和措施精准的问题。

    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功能

    关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功能,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余祖光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讨论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提出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职业教育应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和教育体系的不同维度加强职业教育扶贫助困功能。[8]职业教育扶贫的首要目标在于打破贫困和排斥的恶性循环,通过实施回流教育帮助弱势群体中的失学失业者,发展面向特殊群体的职业教育以满足残疾人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开展创业教育以为弱小行业、小企业中的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职业准备提供服务,发展职业继续教育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第二、第三次机会。从而大大拓宽了职业教育扶贫助困的功能。二是黄进丽认为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实施教育扶贫并且凸显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9]三是侯长林、游明伦基于职业教育特有的以面向社会大众、社会服务面最广,以技术知识为重、教育生产性特征明显,突出能力本位、更加注重发展公平等特征,提出职业教育对消除贫困具有多元功能,即消除绝对贫困、缩小相对贫困、消解能力贫困、消除文化贫困,从而构建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根源。[10]

    以上研究者分别从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服务民族地区脱贫、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功能。相应地,办好职业继续教育、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加大职业院校社会培训鉴定,以发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功能。当然,职业院校因其主要生源来源于农村家庭,对于这些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既能扶贫又能促进其发展,本身就发挥着扶贫功能。

    4.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

    精准扶贫的“精准”体现在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最终目标是实现精准脱贫。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针对因缺乏求生、就业技能的贫困对象,通过进行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帮助其实现就业,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职业教育扶贫更显精确性和可持续性。关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的研究,现有研究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刘应科从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分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11]如:职业教育直面就业问题,而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本身就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何丕洁认为与普通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契合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12]董香君、陈维华提出职业教育见效快、针对性强,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有效且直接的手段;[13]郭广军、邵瑛、邓彬彬提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能紧密对接扶贫脱贫的生产实践,具有精准性、有效性、基础性、长远性等优势。[14]另一方面,从国家扶贫攻坚的现实需要来分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如:何艳冰提出贫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精准扶贫是国家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政治任务,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更有优势;[15]董香君、陈维华认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面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政策红利、社会发展的良好契机和国际社会支持的良好机遇。[16]三是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如:杨进强调在广大農村和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还具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作用;[17]朱爱国、李宁认为推进职教扶贫是职业教育职能特征的重要体现,是贫困地区摆脱现状的迫切需要,是贫困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优项选择,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帮手。[18]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主要从职业教育自身与经济和就业的关系、国家扶贫的政策制度优势进行探讨。然而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成本和收益、职业教育需求与供给方面进行探讨的仍然很少。

    5.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策略是该研究领域的归宿和落脚点。研究者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的层面,即职业教育供给侧方面,具体体现在:一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朱爱国、李宁提出职业院校在招生对象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家庭倾斜,以扩大贫困家庭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机会。[19]其理由在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成本与普通教育相比更低、就业的可能性更大,更适合贫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际。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多位研究者均认为通过完善资助政策,[20—21]同时提供学生助教、见习岗位,既可锻炼和提高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又可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以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真正学得起技能,安心学习。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加强实用技术培训,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促进贫困家庭的学生多样化成才和精准就业。四是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的职能。五是创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舆论环境。

    (二)基本共识

    现有研究者就职业教育在我国扶贫攻坚中的地位、功能等四个方面形成了一致看法。

    1.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扶贫攻坚战略的深入推进,就个体层面而言,难点在于解决因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贫困问题。对于因身体残疾或身患重病者和孤寡老人,需要政府兜底政策进行救助。因此,因自身观念落后、缺乏技术技能且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而对于他们而言,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稳定脱贫,职业教育和培训更有优势。

    2.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独特的价值

    职业教育因關注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而促进受教育者“就业乐业”和“谋生存求发展”。面对因技术技能缺乏而致贫的贫困人口,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无疑是较为有效的办法。随着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加之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教育供给结构与人才需求之间供需错位的问题依然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愈发突出。在这样的现实下,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贫困人口施以精准有效的扶持,可进一步缓解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和矛盾。

    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利于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教育具有普遍的促进人的发展的能力。而职业教育针对贫困者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赋予其就业技能或生产能力,进而提升其参与经济社会的能力,通过就业或创业实现脱贫致富,是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客观需要。

    4.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需要系统设计和跨部门合作

    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来看,虽然对贫困者实施教育和培训主要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来承担,但在组织动员、资金筹措、就业服务等关键环节,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职业院校、劳动力市场乃至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以形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合力,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和支持。

    三、研究反思及前景展望

    透过职业教育扶贫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转变,可以看到我国反贫困理念的发展,同时也呈现出职业教育在扶贫中的功能和作用更加突出。从当前反贫困面临的现实难题及未来贫困治理的趋向来看,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都将是一个基本的方向。

    (一)研究反思

    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依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缺乏整体性的制度安排

    从政策安排层面看,职业教育扶贫主要在国家扶贫攻坚、职业教育改革等政策文本中有所体现,但大多是从教育扶贫的视角进行安排,对职业教育如何助力精准扶贫缺乏具体的设计。而从实践层面来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的扶贫攻坚计划中,主要从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及贫困家庭子女的职业教育等方面来实施,有明显的零散性和应急性特征。

    2.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服务对象不够广泛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更多地被设计成一种让贫困对象摆脱贫困的方式,而对其在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发展方面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对象来看,仍主要集中于社会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对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的关注不够。值得注意的是,若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培训,这些青年将可能成为贫困人口的一部分。

    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不强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临时性、应急性制度安排不利于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职业能力培训中,因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形式单一、实用性不强等原因,整体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从学校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来看,因历史上的投入不足、观念上的偏差及学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际培养中质量不高,对贫困人口的吸引力不强。

    4.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基于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即针对那些因能力不足(尤其是职业能力与就业技能)而致贫的贫困人口提供适合的、有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实中,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存在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缺少发展环境、扶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22]同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普教色彩较浓,精准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23]

    总的来看,现有研究者更多是从职业院校层面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进行探讨和分析。然而,职业教育要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扶贫对象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通过多方参与,形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运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涵盖招生、教育与培训、就业等一体化的配套政策。遗憾的是,职业院校与政府部门共同开展面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培训等本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领域,但其仍然较少进入研究者的视线。

    (二)前景展望

    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贫困现象仍将长期存在。并且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因缺少工作能力和工作机会导致的贫困问题将更加突出。职业教育在解决未来青年贫困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职业教育扶贫有着更大的期待。

    1.职业教育扶贫将是政府长期性的制度安排

    贫困问题不可能消除,但可以减缓和改进。贫困与能力不足、缺少就业机会密切相关。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贫困治理,应从现代社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中的优势,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扶贫事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才是消除贫困的根本出路。事实上,也只有解决了“能力贫困”这一关键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收入贫困、权利贫困和心理贫困,真正意义上实现扶贫脱贫的目标。从国际国内的现實情况来看,因缺少就业能力未能就业进而陷入贫困状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职业教育扶贫将是政府未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2.职业教育扶贫将更加突出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

    职业教育扶贫的价值追求,就是职业教育扶贫所追求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开展职业教育扶贫以及开展职业教育扶贫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扶贫的表层意义是为了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其实质意义在于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使全社会达到公平正义状态。职业教育扶贫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表现为通过职业教育帮助了多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减贫脱贫,而恰恰是通过为可能进入职业教育的贫困人口提供公正、平等的职业教育机会和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扶贫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3.职业教育扶贫将更加关注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和持续发展

    稳定脱贫和持续发展是全球减贫与发展确定的重要目标。反思教育扶贫,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通过向贫困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赋予贫困者自我发展的能力,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聚焦于贫困者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赋予贫困者实用技术和就业能力,促进其就业和谋生,让贫困者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和能力。而从职业教育反贫困未来发展的方向看,将更多地关注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4.职业教育扶贫将更加强调系统培养和长期培养

    系统培养是指要发挥职业教育在预防贫困发生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扩大职业教育面向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中、高等职业教育面向贫困人口开放的力度,建立起涵盖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等层次的贫困人口进入的通道,真正为贫困人口提供既能谋生脱贫,又能发展致富的教育机会;同时,通过关注培养质量、开展就业援助与服务,将其成功导向就业和工作世界。形成从入口到出口的质量控制与保障制度。长期性是指改变目前短期性、应急性的培养模式,更加关注长期性的培养。具体而言,要通过为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学生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模式改革,培训内容优化,培训与就业服务的有机衔接等措施,发挥职业教育在贫困人口职业转换、就业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扶贫理念的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推进,职业教育成为扶贫的一种有效方式。职业教育因关注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赋予贫困者技术技能进而促进就业,成为有效解决因能力不足贫困者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正因如此,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和震.世界银行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66—70+76.

    [2]朱容皋.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启示[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2):28—29.

    [3]田北超.发展民族职业教育 增强扶贫工作活力:论民族地区的职教扶贫工作模式[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1):14—16.

    [4]朱德全.“双证式”教育扶贫振兴行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14—17.

    [5][7]曾小兰,朱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定位、模式及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19):5—11.

    [6][12]何丕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0):5—7.

    [8]余祖光.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3):23—27+187—188.

    [9][20]黄进丽.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7(23):85—88.

    [10]侯长林,游明伦.职业教育的多元化扶贫功能及其定位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36):26—28.

    [11]刘应科.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价值、实践困境与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5):11—15.

    [13][16][23]董香君,陈维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55—59.

    [14]郭广军,邵瑛,邓彬彬.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5—9.

    [15]何艳冰.精准扶贫要求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3):33—35.

    [17]杨进.把中职摆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突出位置[J].中国农村教育,2017(5):15.

    [18][19][21][22]朱爱国,李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6(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