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实效性的小学体育课队伍调动
王腾 张金玲 崔宝春 李京哲 马志国 宋红蕾
摘? 要: 体育课堂组织有序、实效性强,能够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对于学生的身体负荷,进而提高练习的效果,也使得课堂流畅性较好,节奏感明显。然而组织调队技能却在实际的教学中被大多数人忽视、淡化,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小学体育课队伍调动进行了相关研究,从核心概念的解释及其目的作用等理论出发,探究了小学体育课队伍调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體育教师课堂组织能力。
关键词: 队伍调动;实效性;体育课堂;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7-00-02
在体育课中队伍调动直接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不同练习内容的转换,便于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体育课中队伍调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不同练习内容或者不同环节部分之间所需要的队形不一致,合理的队形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流畅进行[1];教师或学生示范、教师讲解或者告知某些事情时需要学生按照某种队形进行观察,这时观察的队形根据其观察内容的不同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因此队伍的调动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提高观察的效果;队伍调动时需要学生听从教师或者小组长的口令和指挥,采用整体、小组或者单人的形式进行队形变化,要求整体、迅速、一致,通过队伍的调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提高其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的作风。
一、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调动技能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录像、实地看课我们发现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调动技能主要在口令、哨音、肢体语言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调动中口令存在的问题
口令其字面意思就是口头命令,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命令执行相应的动作。体育教师的口令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指示明确,同时要注意声音的语调、语速等。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队伍调动中口令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口令模糊或者不清楚
只有将口令清晰明确地传达给学生,学生才能做出相应正确的动作,完成教学所需队形。由于方言过重、发音方式的不正确,教师发出的口令模糊或者声音过小,可能会造成小学生不明其意,这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2.口令不规范或者不正确
有的教师在下达口令时,口令不规范,让学生散开时会说“散开”,或者“成体操队形散开”,具体什么规格和要求并不清楚,也许自己教授的学生能够懂得其含义,但是对于异地授课或者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准确完整地下达口令,一方面使得学生明白其散开的规格,另一方面培养其听口令做动作的习惯[1];有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口令下达错误,例如行进间停止时应该给出的口令是“立定”,而有的教师却说“立正”,有的教师下达“1-2-1”的口令时“1”落在右脚;还有的教师会下达“齐步跑”“成四路纵队集合”“向前两步走”等错误的口令。
3.口令过于口语化或者时机不当
口令的下达应当简单明了,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队形的调动,过于口语化的口令使其本身的命令性或者强制性淡化、弱化,起不到口令的调动作用[2]。例如“向左看齐”的口令变成“大家向左边同学看齐”,“立正”的口令变成“同学们,站好,站直一点儿”,长此以往,口令的功能必将丧失,队伍调动将出现问题。
口令出现的时机不当也容易造成队伍调动出现问题,造成队伍的混乱和无秩序。例如有的教师在队伍调动时口令下得过晚,没有将行进结束后学生的动作交代清楚,导致学生有的继续原地踏步,有的已经转到其他地方去,然后教师再下口令调整,这将导致无用调动。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很多区级、市级示范课上存在预演成分,教师的一个口令就能使学生自动化完成较复杂的队伍调动,教师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调队能力的提升则无从谈起。
(二)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调动中哨子使用存在的问题
哨子虽小但在体育课堂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发号命令,代替教师语言,丰富教学语言,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第二培养学生节奏感,让学生在节奏轻快的哨音中完成动作,可以愉快身心;第三及时的提醒作用,对于不良或者危险行为有及时的提醒作用[3]。
体育教学中哨子调动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哨子使用频率的问题,第二是哨子使用方法的问题。哨子使用过度或过少都会降低哨子的作用,这就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哨子和掌声可以相互配合,如果哨子使用过度就降低了哨音在学生心中的敏感度,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反之哨子使用过少,会加重教师负担,学生也不清楚哨音的含义,不利于课堂的指挥。哨子使用不正确也会造成调动队伍的混乱,一般而言几个短促的哨音代表集合,由低到高的两声代表警告,一个较长的哨音代表一个教学内容的开始,哨音由高到低代表结束,非常短促的两声代表提醒或警示。有的教师体育课哨音总是一个声调,学生不明白其具体的含义,也丧失了哨子培养学生韵律感的机会。
(三)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调动肢体语言存在的问题
肢体语言在队伍调动中同样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集合的手势做出来后学生能够迅速根据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手所指的方向就是集合或者站队的方向,不需通过语言,而仅仅只是一个手势。在调队的过程中教师的肢体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调节学生的情绪,当学生看到教师边踏步走边喊口令时,往往会受到感染而跟随教师的动作和方向。
体育教师在调动队伍的过程中如果较少使用肢体语言,就少了一种形象具体的教学语言,课堂就显得有点儿生硬;也有的教师在队伍调动时,肢体语言或者手势的使用较为随意,学生不明白其具体的含义,队伍调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规范的或者错误的肢体语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调动常见方式和方法
体育教师进行队伍调动主要通过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传递给学生,视觉信号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例如手臂、手指所指示的方向或者行动路线,听觉信号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口令或者哨音。在常见的肢体语言、口令、哨音这三种调动方式中,口令是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对于口令而言,不同的视角出发其分类不同,可以从有无预令、表达方式、复杂程度、活动形式、功能作用、内容归属等各个角度进行划分,一般我们将口令分为规则性口令和非规则性口令,规则性口令一般是指简单、指示性的口令,具有简短、指示性强、节奏感強的特点;非规则性的口令是指描述性口令,教师将所要行动的路线或方向进行详细的解说。
关于队伍调动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倒计时法、游戏竞赛法、条件限制法、情境法。倒计时法主要是在限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迅速集合在某一特定位置,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快速归位的热情,当队形散漫时,用此种方法进行队伍的调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在场地狭小、器材较多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容易发生拥挤、摔倒事件,要引起重视。游戏竞赛法是指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比赛,游戏竞赛法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队形的归位和调整,一般会添加其他内容,例如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分发、器材的回收等,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条件限制法是指学生需要调整的队形有一定的标识物,让学生按照既定的路线在固定的位置或者标识物面前调整成所需队形,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场地器材提前布置好,让学生按照设定的路线和器材站好。情境法主要是教师通过语言表达将学生在固定的情境中安排好所需要的队形,通常情况下情境法要求整堂体育课堂都要将情境贯穿其中,这样队伍的调动才不会显得生硬,一般来说情境法主要针对中低年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也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关于队伍调动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融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体育课队伍调动的效果,也使得体育课更加紧凑,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同时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参考文献:
[1]于素梅. “成体操队形散开”:体育课上不规范的口令——谈体育课口令问题[J]. 体育教学,2011,(07):32-34.
[2]林东葵. 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哨子[J]. 体育师友,2016,(03):11-13.
[3]郑波. 体育课中运用哨子的方法与技巧[J]. 中国学校体育,2011,(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