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

    徐艳梅

    摘要:本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为例,分析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其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实践成效,探讨了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对策。即:强化品牌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标识自身特色,创新党建活动,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长效体系。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6;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4-0062-02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加强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工作;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着重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而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政治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新方式、新路径。

    品牌这一名词,起源于市场营销行业,最初定义为“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合或设计,或是其组合应用”[1],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的内涵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标志层面,更具备了无形的功能和价值。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对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单位,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织[2]。因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至关重要,并具备较强的现实工作价值。近些年来,各高校在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这一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1党建工作品牌意识淡漠,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高校内部党员受众的党建工作品牌意识薄弱,对于学生党支部,大多数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严重,只是为了日后更好地找工作,对在校期间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对于教工党支部,教工党员教学任务重、教学科研压力大,个人生活时间比重大,加之缺乏相关的专项教育培训,导致极易产生非党务工作者的党建工作品牌意识较为薄弱的境况[3],党员参与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2党建活动形式单一,教育意义不明显

    部分高校的党建活动形式单一陈旧,局限于会议、研讨、外出参观等,形式化、会议化,缺乏吸引力;有的党建活动没有确立主题思想,无法对党员达到教育作用;有的党建活动缺乏针对性,解决党员身边实事较少;有的党建活动没有把理论教育与党员实际需要有效结合起来,思想僵化[4],这些都使得高校党建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不能切实发挥党建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作用。

    1.3党建活动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部分高校的党建活动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对党建工作品牌化的内涵和内容了解还不够深入。活动之间缺乏整体关联性、实际匹配性和有机衔接性,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不利于党员建立起对党建工作品牌的了解感和认同感,使党建工作出现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等局面[5],从而影响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削弱了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

    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情况

    2.1将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发挥专业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由“思政课程”延伸到“课程思政”,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信息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运用品牌建设的理念和机制,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把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具体化、形象化。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师党员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找准德育要素与专业知识体系的融入点,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思政因素的融合,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将“课程思政”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好书的同时育好人,为学生成长成才、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2.2将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培养专业化综合化全面發展人才

    信息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在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时,立足于学院理工科特色,对学院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制定具有信息科学学院独有特色的党建活动计划,培养专业化、综合化全面发展人才。

    信息科学学院“校企融合育人,提升人才质量”特色项目,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信息科学学院与广州漫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邢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学院专业对口公司的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了“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协同创新”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输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信息科学学院“党建+”志愿服务活动,由教工党员带领着学生进行校内校外的电脑维修维护、软件研发调试等志愿服务,把党建活动与学院专业特色相结合,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实现专业培养与党建育人的高度融合。

    3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对策

    3.1标识自身特色,创新党建活动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创办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品牌活动是关键。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专业学科特色,充分了解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内涵与内容,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富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品牌活动,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标识自身特色的党建活动能加强高校受众党员的认同感,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使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有效进行。信息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运用品牌建设的理念和机制,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和平台,把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开展“校企融合育人,提升人才质量”“党建+”志愿服务活动等特色党建项目,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

    3.2强化品牌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受众党员的品牌意识到位是前提。开展高校党建活动中,基层党组织要逐步加深对党建品牌理念的理解,有效强化高校内部党员受众的党建品牌意识。一方面可以适时开展相关专项党建培训、辩论赛、主题演讲等形式,注重培养党员的品牌意识,将品牌意识贯彻落实到党建活动中。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积极利用新媒体等“两微一端”宣传渠道,加强党建工作品牌线上宣传的工作力度,扩大党建工作的辐射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更主要的是通过强化党员的品牌意识,发挥党员进行党建活动品牌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党建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思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

    3.3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长效体系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机制是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机制,包括责任管理机制和工作考核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明确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工作责任,细化量化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的责任;科学制定工作考核机制,确保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强化督促功能,做到考核、检查措施得力,推动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党建工作品牌化长效体系,以确保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事前要在广大师生群体中做好调研,选取既与师生息息相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党建活动进行部署,设立项目策划、立项审批、经费支持等工作;事后做好材料整理、经验总结和成果申报等工作,从而加深党员对党建品牌活动的认同感,激励师生形成共同的党建育人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显著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中,要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受众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标识自身特色,创新党建活动,深化高校受众党员对党建活动的认同感;要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长效体系,形成党员认同感强、可持续发展的党建工作品牌特色活动。

    参考文献

    [1][美]加里·阿姆斯特朗(Gary Armstrong),[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著.市場营销学[M].赵占波,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郑桂梅.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化创新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5):12-14.

    [3]王晓兵,王志红.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基层服务型党建品牌化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3):6-8.

    [4]刘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思路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4):157-158.

    [5]蒋一娴,陈姣娣.新时代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路径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9(36):63-65.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