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病人进行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的预后的临床研究
徐祝金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后,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梗患者,,按电脑排列序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与转运法;研究组采用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观察两组好转、并发症、死亡以及到达导管室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 对照组好转率低于研究组,并发症率、死亡率均高于研究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到达导管室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能有效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好转率,降低并发症率、死亡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梗;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急性心梗在临床急诊科中属于比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属于心血管疾病 [1]。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后,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表现有①胸部疼痛;②心律失常;③心力衰竭;④血清心肌酶增高;⑤心电图发生改变;⑥休克,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直接死亡[1]。患者若是出现了前驱症状,很有可能会出现心肌急性梗死。急性心梗患者约有2/3的死亡在院外发生,通常都是因心室颤动而死亡,该疾病的患者早期容易发生心率失常、血压和心率不稳定。且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若是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的死亡几率就会增大,而救治急性心梗患者的关键环节就是实施院前急救,这与到达导管室的时间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因此,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实施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后的,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梗患者,,按电脑排列序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与转运法,男25例,女23例,年龄27~76岁,平均(45.05±4.34)岁;心肌梗死部位:急性前壁患者有14例,急性下壁患者有11例。研究组采用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男29例,女19例;年龄29~78岁,平均(45.72±6.46)岁;心肌梗死部位:急性前壁患者有16例,急性下壁患者有9例。比较两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与转运法:①患者运转途中监护,对症处理。②送达急诊科待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下一步处理,最后再转到专科科室。研究组采用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①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询问其病史,并重点检查,现场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病情,给予医疗干预。②使患者卧床,保持安静。③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给予10导心电图、吸氧,途中可确诊心梗的患者,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及对症用药等。④转运方式:患者运转途中监护,做好除颤准备,选择最短转运路线,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好转率、并发症率与死亡率以及到达导管室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好转、并发症与死亡相关情况比较
对照组好转率低于研究组,并发症率、死亡率均高于研究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到达导管室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到达导管室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我国每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逐渐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具有①发病迅速;②病情进程较快;③临床症状复杂等特点。该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冠心病基础上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在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排在首位。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急性心梗患者的主要原则为,缓解患者冠状动脉闭塞现象、恢复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急危重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若是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则会增大患者的死亡风险[2]。有相关报道指出,约25%的心肌梗死患者会合并心力衰竭,死亡率较高,且预后较差。所以,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在于早期急救[3]。
患者在被送入医院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把握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为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提高其生存几率。而院前急救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院前急救指的是在事发现场以及救护车中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的医疗急救行为。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能够为医务人员争取抢救时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好转率,减少死亡率风险,降低并发症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预后[4]。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好转率低于研究组,并发症率、死亡率均高于研究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能明显提高现场救治水平,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医护人员准确的对患者作出诊断、合理的使用药物,并采取正确的转运方式,是急救工作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能有效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好转率,降低并发症率、死亡率,值得應用。
参考文献
[1] 赵 玲,肖红艳,马红英.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4):52-55.
[2] 刘福刚.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8,38(4):306-307.
[3] 刘 玲.先救治后转运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及对预后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7):44-45.
[4] 潘云蜀.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8,000(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