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养成教育对我国思政教育的借鉴意义研究
宋雪慧 姚红军
摘要:德国的政治养成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占有一定的世界地位。伴随每一次社会政治变革和政治秩序更迭,每一个时期的政治养成教育都被赋予了不同概念、内涵及功能。研究德国的政治养成教育,对其优良经验和实践成果批判地借鉴,能够取长补短,正确认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恰当地弥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达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德国;政治养成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4-0077-02
1德国政治养成教育的方法
德意志国家历史长期以来都处于不断的民族分裂与统一中,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传统,但与它的历史一样,也长期处于不断的演变与更迭之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民族分裂与统一,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发生了多么大的变革,德国依然是欧洲的一大强国。可见,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并且服务于不同的统治者,都有其不同时期独特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体系。德国政治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和宗教这四种途径来开展。在学校和家庭合作之外,组织协调社会不同组织、不同阶层、不同团体的力量,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面全面开展各种隐性课程教育,多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组织心理咨询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1.1学校政治养成课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
现如今,德国学校的政治养成教育课程正逐渐从显性化向隐性化和生活化的趋势发展。学校不能把德育的重任加压在政治养成教育课堂上,而是寓德育于各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之中。此外,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所到之处皆有可学,学校还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在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陶冶学生的心灵。德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以及个人能力,而非一味地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打破了“唯分数论”,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2社会团体、机构对在校学生的政治养成教育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政府都十分关注孩子的道德文明修养,甚至不少州都修订法律条文来规定行为规范。同时,德国从事政治养成教育工作的还有许多公共机构和社会团体。这些公共机构和社会团体经常组织公益活动,例如各类主题讲座以及报告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接受政治养成教育。德国人认为,孩子能够在日常行为上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优秀的修养和高尚的品格,为以后的成长成功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1.3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政治养成教育
德国政治养成教育教科书中的语言,大多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具有启发性,很少出现教条式的语言。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战后的德国在重建中深刻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罪行。除战争带来的反省之外,德国的教科书中还包含很多诸如婚姻、家庭、生死等在人生不同阶段可能会遇到的不同问题,通过教授这些实际生活中必须会面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完整的品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无从应对[1]。
1.4强调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
生活即教育,书本上的一切都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轻松的日常家庭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弥补学校应试教育涉及不到的方面。家庭和学校联动形成合力,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家庭和社会中,孩子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及志愿服务或者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和社会凝聚力。德国的价值观念中,对日常的行为规范要求都甚为严格,对于诸多不文明行为,都是严惩不贷的。这些秩序和规范的要求,都有利于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1.5重视宗教教育
在德国,宗教教育有着漫长的历史,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德国政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国是宗教改革的发源地,在德国影响最大的两大教派是天主教和新教,公立学校按照教派分为共同学校、教派学校和世界学校三种,宗教教育要求学生要从现实出发,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时至今日,宗教教育依然很重要,學校教育和宗教教育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上相互渗透、紧密结合[2]。
2德国政治养成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在总结了德国政治养成教育的方法之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德国政治养成教育体系中优秀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2.1加强隐性教育
目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思想灌输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大多以灌输理论思想为主,除此之外,政治课承担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压力,很多学科在教学时,只是单纯地讲授本学科所涵盖的相关知识,并没有进行德育方面的思想渗透。这与我国一直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有关,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唯分数论”一直成为社会各界诟病,做出改变是大势所趋。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现状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方法,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我们应注意借鉴德国注重隐性教育和间接渗透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水平。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编写不同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材,或者说根据当地的文化来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以及实践活动,寓教于乐,知行统一,让学生能够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2.2利用好社会力量
学校和家庭合作是现在教育界所提倡的一种做法,学校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家庭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学校和家庭,学生一定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社会。借鉴德国全方位渗透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大力挖掘和培育社会教育的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强度和渗透范围,使学生无论在何处,都能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接受道德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德国严格的道德规范相对应,我国也有诸多化民成俗的规范,抑或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规,这些好的传统都造就了社会上优良风气的形成。通过社会各阶层、各组织、各团体的共同支持,合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情境,避免产生学校与家庭脱节、家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3]。
2.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國重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强调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意图改变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此外,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教育的价值在于未来,只有坚持学术与实用并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环节,遵循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逻辑,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培养出真正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合格公民。
2.4注重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
我国应该利用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学校方面,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锻炼中,增加对学生社会劳作实践的要求;家庭方面,不要过分地宠溺孩子,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想买玩具,就要通过简单日常的家务劳动获取“报酬”,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可以让孩子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得到精神的提升,让孩子真正成长,领悟书本中那些晦涩的人生哲理;社会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多参加志愿服务或者社区活动,让学生学会奉献、服务社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4]。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亲子互动等活动来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学校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拉近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距离,打开学生心扉,走进学生心灵,通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去熏陶和感化孩子,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最大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童心.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理论,2017(6):227-228.
[2]练建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4):96-97.
[3]邓露.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J].才智,2013(28):
219.
[4]何亚娟.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9-21.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