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指向
李建伟?董彦君
【摘要】? 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媒介融合等“新全球化”背景之下,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学科理论研究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如何以全新格局接续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发展,并维持一致性和高效性是当下亟须考虑的问题。新时期,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2019年10月,教育部等部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随后,“新文科”概念浮出水面,为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关? 键? 词】“新文科”;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李建伟,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董彦君,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体编辑的叙事规律研究”(16BXW019)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6.006
当下,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媒介融合等趋势不断显现,现代公众所具备的媒介使用、信息生产、信息消费、社会参与、社会协作等能力随之逐步提高,加之技术革命促成的“新全球化”到来,使得我国处于一种全新的国际语境之中。“新文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举措,即是将“新文科”内涵融入学科专业建设之中,内化到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从而推动高校人文社科类教育主动整合自身优势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革,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科”人才。
“新文科”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应用型且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高等教育,与编辑出版业态和其他相关学科发展有着紧密的相关联性。因此,营造一个积极、平衡的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尤为重要。编辑出版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推动中国特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因此,在“新文科”框架下整合发展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运用编辑出版学理论解决信息时代出现的技术、非技术层面的核心问题十分必要。
一、整合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有助于直面出版产业核心问题,深化供给侧改革理念
从经济学角度来观察,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通过制定指导计划来安排、约束生产消费和配置资源。数字化时代,在编辑、印刷、发行三个环节中,印刷环节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大,最先运用不断革新的技术改造自身。数字化本应是出版产业现代化的契机,但正是由于数字化革新打乱了出版产业的供给侧、需求侧平衡。为了增加销售数额,从作者、出版商到批发商、零售商都有较强的意愿直接对接更多用户,随之而来的是几乎所有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企业或个人都在努力整合自身业务。数字化时代,出版社完全可跳过图书交易公司和实体书店,通过建立网站这一路径直接销售实体书刊或推行电子阅读;图书交易公司也可凭借仓储优势略过实体书店这一传统分销途径而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直销书刊;实体书店则凭借与读者距离近、付款结算方便、营造阅读环境等优势,略过图书交易公司直接与出版社、印刷企业直接接洽。当下流行的趋势是,更多的作者、编者、译者、自由撰稿人等作为个体经济组织,直接通过自媒体和移动终端与用户对接。
在经济活动中,所参与进来的各方皆可结合自身的实践,补充、扩展“编辑出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字化时代,可供参与编辑出版的路径越来越多,参与编辑出版的主体也越来越多样化,编辑出版的包容性无限扩大的同时,编辑出版作为一个专业也更加显性化。因此,业界亟须通过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指导实践,促进出版产业体制、机制革新和产业升级,加速编辑出版主体的现代化进程,继而积极参与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去。
二、整合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有助于优化“新文科”布局,回应时代呼唤
“新文科”框架下,整合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本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出版行业内容质量,通过丰富的改革手段推进教学结构调整,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促使出版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体来讲,就是在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层面对编辑出版全流程进行解构和重构。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年度报告数据分析,实体出版方面,近五年来,我国图书总品种、总印数逐年递增,但出版产业繁荣的背后却是单品平均印数不断下滑,实体图书销售数量勉强维持原状,人均购买图书数量不断下降,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产能过剩。数字出版方面,近两年来,由于5G技术的推动,数字出版整体处于勃兴状态,其中移动出版和网络游戏依然是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重要板块,而传统书报刊的数字化收入占比下降态势依旧[1]。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编辑出版学逐渐融入计算机信息技術、大众传播学、社会信息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据笔者分析调查,2016年以来,每年关于“编辑出版”与“编辑出版+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比重占当年知网收录论文数量的21%左右,“编辑出版+机器人”领域相关研究比重占当年知网收录论文数量的11%左右,“编辑出版+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比重占当年知网收录论文数量的10%左右。为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围绕“编辑出版”这一学科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的研究不断深化、细化,显性的合作研究不断增加,呈稳定上升趋势,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综上分析,整合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优化“新文科”布局势在必行,通过体制创新消除制度性障碍是保障,通过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升级是目标。
三、 “新文科”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未来发展指向
数字化时代,“新文科”框架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是一种必要的、顺应时代发展的转变。展望编辑出版学专业未来发展应基于一种“过程模式”视角,即把编辑出版高等教育当作“获得性”的动态过程来看,可理解为专业教育既是职业化的关键环节,又是赋予其文化资本价值的重要方式,而不是将其视作一个孤立、静态的属性概念。
1.重新审视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需继续解放思想,从德、术两方面重新审视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目标。德的层面,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施用者,是具有专业素养和学术背景的知识分子,还是通过编辑出版实践对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发表言论,并且采取行动来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因此,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除促成学生对编辑出版实践的认知和批判思考外,还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术的层面,则需要侧重数字化背景下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2.重新建构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这不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也是学科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重要渠道。如果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只是对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理想预期,那么,课程体系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所呈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2]。之所以要实现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培养方向的多元化,是因为当下科学技术的变革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鸿沟,媒体融合现状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革新的核心是培养方案,而培养方案就是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说明。因此,革新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出版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内容提供、渠道建设、库存管理已成为编辑出版实践的重要途径。在5G技术支持下,相关科技辅助设施、技术手段、传播交互方式等问题逐步解决之后,通过编辑这一行为传播什么就显得极为重要。多年来,“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已逐渐统一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内容+”为理念能更高效地指导编辑出版实践和理论的归纳总结。因此,以改革理念为指导,按照实践、理论的逻辑关系去建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整合使课程系统更加紧凑,有助于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理论水平和创新水平。
3.组建“双师双能”型编辑出版学专业师资队伍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良性发展需要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支撑。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融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革新,使编辑出版学专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当下,高校须重构结构合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过强的“双能”队伍。
“双师双能”型队伍不仅是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内容,还是组建编辑出版学专业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直接转化成生产力的实践技能,才能培养出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相关高校应该鼓励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实践,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在编辑出版行业领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從而达到国家对从事该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要求,并通过在编辑出版学科前沿领域的学术研究、教学反馈和技术创新,促使学科专业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教学效果更为有效,生产研发技术日益提升。
4.用全产业链思维促进学科教研转型升级
内容、制作、渠道、版权、衍生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环节,构成了完整的出版产业链。相较传统出版行业,数字出版领域的全产业链运营特征更加明显,以“内容+”“互联网+”等形式的全产业链战略布局越发凸显。随着5G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理念的落地实施,未来出版产业链条将更加丰富。因此,用全产业链思维促进学科教研转型升级,围绕出版产业链人才需求来架构教学内容,能使教学与项目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内容与市场对接,使产学研形成闭环,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企业生产流程和市场化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学科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的均衡发展。
“新文科”建设框架下,面对出版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变化、新现象,编辑出版学专业要积极实施学科改革,着眼于探索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新文科”之路,立足于自身专业的时代呼唤,从意识形态、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结构、人文基础培养等角度完善高等教育的实现路径,培养学生对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热爱、忠诚、责任感以及坚定的职业信念和百折不挠开创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9.
[2]崔颖. 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 高教探索,2009(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