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技术要点分析

    唐静+肖德福

    摘要:简要介绍了林下养鸡的几个技术要点,包括场地的选择和设计、疫病控制和卫生防疫等,旨在提高林下养鸡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下养鸡;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11-0036-01

    养殖生产中疫病防控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是动物生产中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它涉及养殖场的设计与控制、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控制、疫病控制等。目前林下养鸡由于投资小、无生态污染,正在快速发展,参与林下养鸡的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增收效果明显。为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结合林下养鸡的特点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供参考。

    1 场地的选择与设计

    1.1 场地的选择与划分

    场地的选择适宜与否,对养殖效益起关键作用。新建场地应与其他养殖林地间距不少于500 m,且在平坦开阔和排污方便的林地。可在林地内划分几个放养区,以便轮放,每次轮放前彻底消毒,可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1.2 雞舍的设计与建设

    鸡舍的设计布局要科学合理,鸡舍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的区域,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粪污的清理与无害化处理。并设置隔离网(带),防止鼠、蛇等其他动物进入鸡舍。

    2 疫病控制

    2.1 严格控制人员和鸡只的进出

    同一林地选择饲养一个品种,应选择无疫病、疫苗注射到位的健康鸡苗。进苗后,场内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并尽量减少进出次数,入场人员及运送饲料的车辆必须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入场,这样有利于预防疫病。

    2.2 饲养管理

    首先是做好育雏工作,特别是幼鸡的保温及营养开食,以确保鸡只健康生长,有效提高鸡群的抗病力。其次是进行放养训练工作,雏鸡在圈内饲养3~4周脱温后,开始让鸡只从圈养到放养进行过渡,以增强鸡只的抗病力和野外采食能力。第三是林地内有青草、昆虫等营养丰富的生物饲料,且鸡只散布于林地可适当调整饲养密度。为保证鸡只的生长发育,放养时应补充适量精料,以增加鸡只抗病能力而减少疫病的发生。第四是加强放养巡查,对病鸡要尽早进行隔离、诊断,采取控制措施。

    2.3 病原的控制

    林下养殖的病原大多来自于场地和饮水,因此应每周进行一次带鸡消毒及粪便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对饮水进行消毒处理,杀死水中的病原,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保健中药,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3 卫生防疫

    3.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鸡场应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免疫程序,使用有农业部批文的疫苗制品,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按使用说明进行免疫注射并做好免疫登记。同时配合相关机构进行样品采集,开展抗体检测,了解抗体水平,适时对抗体不达标的进行补免。

    3.2 实行全进全出制

    全进全出制度不仅有利于饲养管理,同时可对圈舍及林地的鸡粪等污物清理后进行全面彻底消毒,最大限度减少病原的存在。最好在严冬或酷暑季节留空舍期,对放养区的场地浅翻种草,既达到除虫卵和病菌的目的,也为下一批鸡只饲养提供优质青饲料。

    3.3 环境卫生消毒

    林地的环境卫生(特别是圈舍卫生)好坏直接影响鸡群的健康,在鸡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对林地要进行预防性消毒,且应准备3~5种消毒药轮换使用,避免长期用同一种消毒药产生耐药性。同时做好放养区清洁卫生,粪便垃圾等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滋生,进而有效预防疫病发生。

    4 讨论

    林下养鸡不仅能够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还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林下养鸡是开放性养殖,基础设施简陋,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养殖户的重点工作就是提高林下养鸡的疫病预防能力,从根本上预防疫病发生,才能让林下养殖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