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史料视域下上海高校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庄黎丽

    摘 要: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红色档案史料为上海留下了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上海高校接受着最直接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档案史料的视角来开展上海高校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档案史料是上海高校红色文化的基础,更是上海高校创新发展的原始助力,通过对档案史料的不断挖掘和深入研究,努力激活“沉寂档案”,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档案史料真正发挥她的价值,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档案史料;上海高校;红色文化;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过:“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档案史料不仅展现出先烈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更是我们整个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档案史料是上海高校红色文化的基础,更是上海高校创新发展的原始助力,通过对档案史料的不断挖掘和深入研究,努力激活“沉寂档案”,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档案史料真正发挥她的价值,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我党成立、新中国成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不断将新鲜血液注入到红色档案中,高校红色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深入挖掘档案史料,从档案史料中汲取营养,因地因时丰富其内涵并传承和发扬。

    一、档案史料视域下上海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看,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出发,我党走过的不平凡道路、追寻初心和使命的历史,被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记录在红色档案中。档案史料与高校红色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档案史料,尤其是红色档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上海是除首都北京以外高校分布最密集、形态最丰富的直辖市,是改革开放前沿,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祥地和源头,有革命先烈如苏兆征、邹韬奋、彭湃、瞿秋白等;有红色遗迹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渔阳里、四行仓库、青年报社、毛泽东故居、希望工程办公室、龙华烈士纪念碑、犹太难民纪念馆、宋庆龄故居等;有红色故事如1949年开国大典上,第一次升起了由曾联松在上海设计的国旗——五星红旗;第一次奏响了聂耳、田汉在上海创作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上海土地批租、股份制改革和上海制造等一系列的上海改革创新故事……,这些都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档案史料价值,对于上海高校来说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标本意义。上海高校借力红色档案史料文化育人,是改进大学生育人渠道的途径,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档案史料视域下上海高校红色文化传承路径

    分析

    1.整理原始史料档案,汇集红色资源素材,丰富红色史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档案史料资源的积累是红色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机构或档案工作者要扩大档案收集的力度和广度,系统开展红色档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红色档案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纸质档案,如革命英烈、先贤前辈留下的手稿、高校发展过程中的文件、汇编;二是实物档案,如先辈们留存下来革命工作者带有红色印记的衣物、纪念品、徽章、生活用品等;三是图片、视频等声像档案,如展现高校成长和发展的变化和成就的照片和影像。红色档案大都源于我党成立以后,档案资源形成年代久远,跨度较长,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或是民间组织手中,档案工作者需要改进工作方式,化被动为主动,深入社会、深入二级单位、深入史料库房、深入高校校友家庭,搜集档案资料线索,排摸史料档案家底,系统梳理,挖掘史料价值,为做好档案研究、奠定红色历史研究基础,引发社会各界和师生的共鸣与回忆。

    2.寻访高校革命人物,传承红色基因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开展大学生寻访实践活动,在校大学生“走出去”,通过寻访校史革命人物,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和感人精神,用红色校史凝注的精神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懂史,使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等要求落到实处;能够激励青年大学生传承革命文化,学生们不断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知名校友打交道,培养和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与先贤校友家中寻访时和老校友一起忆当年,校友家中的老物件、老照片、毕业证、党徽、党章等都是其不怎么见过的,也对当年的红色老物件多了几份崇敬。老校友口口相传的记忆实录再通过校内文献的佐证,可以抢救一些因为误传或者由于历史遗失的红色资源,不仅为现有的档案文献提供佐证依据,还有实物和老校友的口述史料为证,使口中代代相传的红色记忆更好地传承。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挖掘红色故事,聆听英雄事迹,用青春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感受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一辈英雄的“初心”和“使命”,明白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以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为主线,奔赴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原始档案研究整理、寻访老党员、老革命等获得鲜活素材,增强红色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3.梳理汇总上海高校英雄事迹、革命故事

    上海许多高校拥有百年历史,她们伴随着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成长起来,这些高校中不乏有革命烈士、爱国校友、不断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英雄事迹、史料档案和爱国情怀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无不激励着在校大学生以史明志,增加他们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比如,上海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集结各大高校,按时间顺序,收集、整理了上海高校中142位烈士事迹,出版《上海高校英烈谱》并配以若干照片,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党史通俗读物。读物中包括刘湛恩、李公朴、周德佑、蒋传宗等人物事迹,重现上海高校英模烈士事迹风采和精神内涵,能使广大青年学子从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進一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再如,上海音乐学院编辑出版《新四军音乐图谱》由此推动“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无不以详实的材料考证出革命烈士和爱国校友的英雄事迹,挖掘五四运动学生的爱国行动,对高校地下党党员及后代的采访,以真实的史料论证了高校的校史也是一部红色爱国史。这些通过史料档案反映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故事是当代大学生汲取爱国主义教育的土壤,这些真实的史料记录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电视剧所呈现不了的,让年轻一代更深感触那段艰难岁月,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极具教育意义,榜样的力量激励着他们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4.用好“红色经典”活教材,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载体

    在寻访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故事、汇编照片影像成册、制作视频、寻访日志、采访手记等,辅以档案史料为佐证,得出经得起历史与现实推敲的史料剧本,通过“示范党课”“红色微党课”、四史“微团课”“微宣讲”等讲述上海高校红色历史故事,打造移动的“红色课堂”。大学生寻访团成员将收集的宝贵资料结合自身体会,依托社团活动、“四史”教育等活动开设红色故事宣講会,弘扬高校红色精神,给高校青年、党员教师、领导干部进行史料的熏陶,精神的洗礼。另外,还可以依托上海红色文化大背景,如上海财经大学集结沪上艺术院团演绎红色经典艺术剧目《沙家浜》《永不消失的电波》《敦煌儿女》等走进校园,助力搭建学习教育生动平台,全景式展现建党百年历程中的苦难辉煌,始终在大学生中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教育和使命担当,引领高校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艺术素养,弘扬时代精神。还可以对历史背景、人物故事、历史场景和精神内涵等进行深入挖掘,把红色历史故事搬上舞台并加以艺术加工,用校园舞台剧进行青年大学生教育和展示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典范,如同济大学大型原创校史舞台剧《同舟共济》、上海财经大学原创的校史剧《匡时魂》、上海大学原创话剧《红色学府》,从片段到立体,从建校初期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新纪元,从一代功勋到普普通通的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到深切的共鸣,这是最深层、最永恒的爱国主义教育,感召青年大学生团结奋斗,激发学生爱国情怀,通过欣赏红色经典高雅艺术的形式,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载体,从而实现对红色文化传播渠道的有效拓展。

    5.留住红色记忆,寻访红色足迹

    上海是培养革命志士的摇篮,是全国的“红色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海有遍布各区的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遗迹和名人故居,据统计,已有657处上海革命遗址,属于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1个。对于上海高校大学生理当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开展“先行先试”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回顾红色记忆革命教育基地、参观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通过这样的实践课,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成为大学生了解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方式,旨在将“革命历史转化为课程、史料转化为教材、现场转化为课堂,使学生系统掌握革命史,接受革命精神教育”,传好红色文化的“接力棒”。比如,知名历史学者苏智良领衔上海师范大学团队,近年来深度进行学术研究和实地调查,形成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上海红色文化基因图谱——1000处革命纪念地;复旦大学启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在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之际,师生在陈望道塑像旁,郑重缅怀陈望道等复旦先贤先烈,回顾重温“宣言精神”。现场,学生代表发起“传承红色基因,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倡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切实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这一生动教材,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在感悟历史中接受精神洗礼,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

    三、对档案史料视域下上海高校红色文化传承的

    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说:“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历史无声,档案有痕。上海高校红色档案记录着红色文化,承载着上海红色记忆,是广大青年学生知史学史、以史明志、悟史爱党的重要渠道之一,让深藏其中的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血脉,是高校档案工作者和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不是简单的收集、保存,用活档案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高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边缘化”“养在深闺”等现象,如何用好用活档案资源以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帮助当代广大青年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档案工作者需摒弃旧思想,树立“大服务”观念尤为重要,从领导层面、从机制层面树立全员档案意识,拓展归档范围。发挥档案的作用,就是要把沉默的档案变成会说话的“财富”,让档案走出档案柜,走进师生中间。进入新时代,做好档案工作更为重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档案要在“服务”二字上下苦功夫,力求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这样才能真正使档案更好地为社会、为高校、为师生服务。

    四、结语

    在档案史料视域下,高校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使命,档案的共同特征是传承文明,延续历史,其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丰富的档案史料、实物档案、照片档案、视频档案、遗址遗迹等有形档案一一体现出来。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思政教育课堂来塑造学生的思想境界,开展形式多样又富有感染力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进行充分理解,基于此,则可以帮助当代青年意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在耳濡目染中学习红色文化,激发兴趣,引发共鸣。在档案史料视域下,上海高校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其特殊而神圣的使命,上海高校近年来结合红色文化传承在学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今年的“四史”教育活动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对红色文化的学、思、践、悟,在以后的工作中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在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要求下,高校在传承红色文化时,应积极地整合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和构建红色文化的信息化传播路径,帮助高校实现多维度的红色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李青林.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桂林高校为例[J].高教学刊,2016

    [2]陈爱平,赵 盼.大学红色校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探析[D]. 新西部,2017

    [3]申国勇,孟志雷,周 涛.上海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技信息,2012

    [4]张怀重.浅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价值观路径[J].未来英才,2015

    [5]司丽华.档案史料视域下的红色精神传承与创新[J].黑龙江档案,2020

    [6]蒋婧文.档案史料视角下高校传承红色文化路径研究 [D]. 山西档案,2019

    [7]何 凡.档案史料视角下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路径研究 [D]. 山西档案,2019

    [8]王 娅,王向女.我国红色档案资源研究综述[J].兰台世界,2019

    [9]赵 婷.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2018

    [10]胡馨匀.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

    [11]曹建国.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提升泸州革命老区地位与影响力--关于泸州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现状、价值挖掘及资源转化的思考[J].中国西部,2015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