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的科学建设策略
【摘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学术创研和区域资源聚集的资源库,应强化馆藏资源的专业性、广泛性建设,提供更优质的用户服务。文章以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建设为切入点,对我国九大音乐院校图书馆专业馆藏资源展开调研,并基于资源整合、服务契合和科技融合提出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科学建设的三大科学路径。
【关 ?键 ?词】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音乐院校;科学路径
【作者单位】董文静,武汉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7.028
高校图书馆不仅担负着师生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创新使命,还是图书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专业机构代表,在区域音乐馆藏资源开发、整理、保存、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建立富有学术性、前沿性、特色性和区域性的音乐馆藏资源应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之一。2019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会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新形势与图书馆发展新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强调“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协同作用”。2019年底,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马波在第四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上表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开发建设与长效服务依旧乏力,既没有完全服务于高等教育需求,也没有彰显图书馆专业化、深入化发展特色”。我国高校图书馆既要为打造“双一流”教育标准积极开发音乐馆藏资源,全方位推动学术科研创新,也要践行文化自信,发掘与弘扬区域传统音乐文化。
一、加速纵向特色资源开发,强化横向馆际资源整合
特色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立馆之本,是打造学术特色与提供专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有纵向开发音乐馆藏资源,在数量与种类上进行多元化开发,才能为横向音乐馆际资源整合奠定基础,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1.纵向馆藏资源开发
纵向音乐馆藏资源开发是指各高校立足本区域音乐文化特色,多元化开发特色馆藏资源。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加大对区域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力度。近年来,为了丰富音乐馆藏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各大高校图书馆都积极结合办学特色与科研目标进行了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工作,并相继建立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民俗资源库(馆),丰富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如表1)。星海音乐学院开设了“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对岭南四大名系(广府、客家、潮汕、少数民族音乐)的民俗音乐资源进行规模化开发。四川音乐学院建设的“中国西南地方音乐文献特色资源库”,则对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开发利用,为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注重田野考察,积极获取原生态音乐资源。近年来,出于学术考察和传承、开發民族文化资源的双重需求,很多高校自发组织各种田野考察活动,为音乐馆藏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比如,武汉音乐学院年度学术采风项目的开展,为鼓励师生进行学术创新和开发资源提供了重要助力。该项目现已完成对恩施土家族音乐、宜昌巴楚音乐等数十个民俗音乐的田野调查工作,并成立“编钟音乐、道教音乐、湖北民歌民器集成”资源库,对丰富音乐馆藏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安音乐学院则通过加强与民间戏剧团的合作交流对陕北优质民间音乐、戏曲资源进行整理与保存,并建设 “陕北民间音乐资源数据库”。
2.横向馆际资源整合
随着各高校图书馆音乐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多元丰富,各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使其融入图书馆服务,并为高校学术、教育需求和区域文化传承提供助力[2]。首先,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与区域内文化服务机构加强横向合作,以多方资源整合解决资源重复问题。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近年来不断与市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展开紧密合作,通过馆际借还、书目编撰和学术交流等业务往来加强音乐馆藏资源的整合,凸显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特色。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则与本地区高校图书馆建立区域联盟发展机制,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实现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的多元化,拓展高等音乐教育的资源和服务。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注重跨区域联盟合作,提升横向馆际资源的整合效率。中央音乐学院现已推出 “音视频文献资料编目库”“唱片资料库”“马思聪作品库”等多个特色化自建音乐资源库,并加入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等机构,将跨界、跨区域横向馆际资源整合作为完善与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建设的重要措施。横向馆际资源整合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教育纵深延伸与专业分化的有效手段。发掘特色、整合特色和凝聚特色既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建设的基础,也是其品牌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提升跨学科融合服务能力,构建一体式共享共建体系
如何利用馆藏资源服务读者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发展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整体呈现跨学科与专业化齐头并进的趋势。传统音乐馆藏资源的开发建设已难以满足现阶段用户需求,跨学科融合服务一体化共建共享体系才是新时期的发展之道。
1.跨学科融合服务
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杨燕迪在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上指出,“与综合高校相比,音乐与艺术院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具备‘高精尖特特色,即专业性强,但同时跨学科融合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高校学术与教育创新的供给侧需求” [3] 。这意味着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能力不足。首先,高校图书馆要优化馆藏资源的编目分类与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多元服务效力。从调查结果看,我国九大高校音乐馆藏资源主要以音乐书谱、音像制品为主,存在编目分类与形式单一的问题。比如,部分高校图书馆自编了独立的音乐分类法,部分高校图书馆延续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且有的高校图书馆在著录格式方面采用CNMARC机读目录格式,将中外音乐馆藏资源统一混合编目。不同的资源分类可能导致检索结果的不同,并给用户的使用造成阻碍。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统一规范,采用标准化分类建设方式,将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进行立体化、多元化的联合分类编目,使其具备跨学科融合服务功能,与高校用户需求更加契合。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音乐馆藏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的关联度建设。目前,九大音乐院校图书馆的音乐馆藏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的关联度较低,并未实现“一种资源、多维服务”的目标。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音乐馆藏资源多学科的关联度,关键是要提升利用效率。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依托OCLC Connexion对音乐馆藏资源进行联合编目,并采用WorldCat实现书目共享。编目人员只要在编目过程中针对各个字段进行准确标目,便可实现一种资源、多种分类,大幅度提升音乐馆藏资源的跨学科融合服务能力。
2.一体式共建共享体系
早在2009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便发出图书馆联盟倡议。当前,九所音乐学院图书馆均参与了馆际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平台有CALIS、CASHL、BALIS三种,主要模式为单体馆际互借、(多)区域共建共享。但大部分院校的馆际资源共建共享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高校出于保护核心馆藏与特色资源馆藏的考虑,并未实现一体化共建共享,联盟合作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突出。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基于知识付费模式积极建立稳定的馆际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针对特色音乐数据库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在自身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利用知识付费模式或共享经济模式与其他院校图书馆进行合作共享,如长期租借、即用即付等形式。这不仅可以强化一体式资源共建共享效力,还能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图书馆运营提供助力。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不同高校的馆际资源优势,强化长期协作联盟关系。音乐艺术类院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丰富且专业性强,而一般综合类院校图书馆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馆藏资源优势明显,两两联合可充分取长补短,促进各高校图书馆转变为“无边界”图书馆,从区域性馆际资源共建共享进化为全国性的一体化协作发展,实现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用户服务的便捷性、交互性、共享性以及多元性[4]。最后,高校图书馆要建立资源交换中心,强化各院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的整合效率,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知识服务。比如,1948成立的美国图书交换中心(USBE)主要针对學术性、专业性文献资源进行采访工作,在一体化共建共享机制上建立会员制有偿服务模式,对资源的高效配置、知识价值的深度发掘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技术赋能数字资源建设,创新多维智慧服务体系
当下,以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全球化创新进入高度密集期。高校图书情报行业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技术赋能的机遇,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图1 2019年度我国图书情报行业高频关键词云图
1.技术赋能数字资源建设
笔者对2019年国内图书情报行业重大论坛、会议、主题活动进行了汇总统计,并绘制了行业高频关键词云图(如图1)。研究发现,无论是大范围的图书情报行业,还是小范围的高校图书情报领域,都将技术赋能作为现阶段及未来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发展方向,其中,人工智能、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热点议题。作为高校学术研究与教育支撑的关键,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技术赋能下的数字化音乐馆藏资源建设。目前,九大音乐院校已开通网络应用平台,扩大了数据库使用范围。比如,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通过采用TPI6.5平台技术以多媒体形式构建多元化资源体系;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引入KUKE数字图书馆技术,加快资源更新频率;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以超星学术视频作为音乐馆藏资源的呈现形式。
但目前高校图书馆音乐资源数字化转换速度依旧缓慢,大多处于数字替代阶段,对新兴技术的应用率较低,并未真正实现数字资源开发的目标。基于此,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落地的步伐,提升音乐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率。2019年底,国家图书馆正式步入全新时代,其通过5G、AR等技术的应用为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助力。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基本完成建设,超过340个城市开启5G商用时代。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建设要加快技术赋能,促进音乐馆藏资源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开发利用。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加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训。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必然要不断提升。比如,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便围绕新技术应用与数字服务设置每周培训课程,旨在为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助力。
2.创新多维智慧服务体系
在第三代图书馆发展建设的当下,智慧服务成为关键。目前,九大音乐院校图书馆用户服务主要以嵌入式为主。比如,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采用 “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V6.5增强版,即通过平台设计提升与读者需求的对接率,并以适当方式将各种服务融入读者的学习、科研和社交等环境。该服务的实质是半自动化服务,主要缺陷在于阅读形式以纸质阅读为主,缺乏多媒体形式;个性定制化服务缺失,操作流程烦琐,用户体验度不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发智慧服务体系,优化读者使用体验。比如,2019年10月,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斥资200万构建智慧图书馆。该智慧图书馆通过智能检索台、数字CD等多种阅读形式的开发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智慧服务。天津大学图书馆于2019年底推出名为“智图”的机器人馆员,为用户打造了一个集智慧导览导航、无感借阅和电子阅读等于一体的信息共享空间,甚至可通过全景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提供沉浸阅读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只有以技术为依托,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 略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价值与发展方向[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12-17.
[2]牟健梅. 图书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构与共享探究——以艺术院校图书馆为例[J]. 出版广角,2019(21):85-87.
[3]毛维汉,顾伟泉. 图书馆如何应对音乐与艺术院校发展的新需求——基于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的思考[J]. 艺术研究,2019(3):30-31.
[4]张芼,柴会明. 面向地域文化的特色数据库建设——以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建设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