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徐洋洋
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随着我国全方位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全面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注重群众文化建设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为我国的全面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思考角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中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今以及未来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与目标,也是体现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社会正处于多元文化交织,且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基层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要求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具有创新与创造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基层文化不仅要保证群众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文化服务,同时也要以改善民生为重要基础进行不断探索。
一、基层群众文化相关概述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具有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绚烂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成为了国家真正的主人,因此基层群众有享受文化熏陶的权利,而且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百姓的审美水平,以及丰富内心世界,这也是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象征。另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愉悦身心、提高幸福指数、促进民间文化交流,还能通过不同的艺术宣传形式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力,所以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方针。
(二)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现状
党和政府对群众文化建设高度关注,而且社会群体也在积极参与建设过程,因此近些年来群众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展,但是不可否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下面针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各级文化部门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推进基层文化的提升,同时也有相应的文化管理团队进行运作,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文化工作人员的创新理念不足,更加强调物质需求大于精神需求,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状况,也使得当地的社会生态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现象。其次,群众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对于文化方面的消费水平,我国虽然在经济领域上取得了进展,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均收入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收入较低,因此经济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基层文化消费产生差异,如何让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相互协同发展,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社会建设课题。最后,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没有可借鉴的实例,因此很多地区文化建设方式还不成熟,缺乏相关经验,在服务机制上还有待完善,且专业人士还有待培养和开发,有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较为成熟才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创设优质的文化体系。
二、和谐社会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原则
(一)把握公平正义的文化建设内涵
我国的快速崛起与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其重要原则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我国现在仍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阶段,需要借助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水平的总体提升,但是目前的发展情况是不同地区的贫富差距较大,而农村总体仍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决定了文化建设的质量,因此城市群众文化建设总体要优于农村地区,为了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情况,应该突显文化平衡建设的公平正义原则。政府的所作所为以及对民生的改善政策,在百姓心中具有较大威望,同时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因此要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并对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有机调整,强调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倾斜,协助贫困地区的基础文化建设,对于发展较慢的区域给予各方面的优惠倾斜,做到利益均衡,解决当前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内部矛盾与问题,让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保证惠民政策能够真正落实,这也是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公平正义的最佳体现。
(二)强调社会稳定条件,提升文化建设标准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党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则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打造和谐社会的前提,各级政府要注重区域性的思想建设与宣传,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优势,采用微信、QQ、短视频、微博等方式,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精神传递给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群众配合,也能够从侧面激发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各项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来。当前社会发展变化之快前所未有,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也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而是需要广泛的征求意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与调整,建议各地举办相应的文化建设主题活动,从基层中选拔文艺骨干为政府的未来发展与及文化建设提出意见或建议,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以此营造和谐文化和谐社会,让政府的文化惠民行动体现出集思广益的态度,这也是构建稳定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于提高文化建设标准具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和谐社会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
意识形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向,为保障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需要政府了解基层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需求以及理解,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群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政治认可度。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立足于国家的文化战略发展层面上,我国的繁荣发展是全党全民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人民群众则是文化建设的主人,因此文化发展的成果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各基层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要深入人民群众内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尽可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发展空间。但是在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也要不断的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将基层文化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体系,既要反映出人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要凸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基层群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注重民族自信,展现出大国风采。
(二)提倡和谐文化精神以及和谐文化理念
和谐文化精神以及和谐文化理念与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密不可分,也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明确主题及内容,其中包括了在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事业道路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发展理念,以及通过进一步的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并让广大群众更多的了解我国政治体制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无论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物质文明建设,都必须以满足基层群众为主要目标,并为创建和谐社会为主要方向。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十字路口,时代赋予了国家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相应挑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要了解民生、了解民心,立足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上,对文化建设管理进行创新,让人民群众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是保障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组织各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区域性的文化宣传,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加强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同时各地区政府应组织线下文艺汇演或评选比赛,让群众文画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积极培养基层群众自身的和谐文化思想,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上,提高和谐文化理念的渗透力及影响力。
(三)结合群众需求,开展分散性文化活动
我国的传统基层文化建设主要是以区域性的文化馆文化站为主要基础,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于基层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所以目前的基层文化馆文化站需要不断创新文化主题性,结合群众需求开展分散性的文化活动,给人们更多选择的空间。例如我国福源辽阔,各地区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扎根基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不应该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是要根据当地的民风特色进行有效探索,按照传统文化活动打造场馆及文化空间吸引当地社区居民积极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并能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另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管理中要积极的对群众信息反馈进行收集与整理,对于反应较为密切的问题要集中进行整治和完善,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以因地制宜的方式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四)注重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需要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组织以及宣传,因此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从基层文化活动参与者中进行优先选拔,强调人员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而且通过基础群众中选拔和收罗的人才,可以更多的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以此提高文化服务的工作效率。其次,也要注重年轻管理人员的培养,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更多的引进现代文化活动的发展意识,注重基层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及创新力,这也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安居乐业是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重要需求,在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今天,必须不断充实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的重要条件。各级政府以及文化部门应坚持多元化的文化建设环境,注重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更多考虑人民群众的文化意愿,坚持以民为本,从实际情况出发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以可持续性的理念建设生态性基层民生文化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省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