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换座位风波

    一、“换座”激起千层浪

    小W,18岁,某校高三重点班学生,自小成绩优异,个性活泼,爱打抱不平,人缘较好。小W是家中独生女,家庭成员对她非常关爱,家庭生活富裕。小W的母亲个性坚强、果断,比较强势。

    小W既往成绩稳定,但是最近两个月,她和同桌的成绩明显下滑。班主任给他们调座位,小W大发雷霆,与班主任发生争执,情绪极不稳定,电话求助母亲:“心里难受!想回家!不想读书!”母亲与班主任沟通后,对小W说:“同学之间友情深厚很正常,但凡事都有度,你的付出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也影响了同桌的学习成绩,这说明存在问题,要争取在高考前調整好状态。”但收效甚微,小W仍会感到呼吸急促,称“我还是心里难受”,来咨询室寻求帮助。

    二、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天生具备某些理性和非理性信念,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或挫折时,如果用非理性信念应对,则会产生情绪困扰,严重时会影响生活和学习。依据上述理论,在与小W的咨询中,咨询师发现小W的情绪困扰主要来源于她对事件的态度及评价存在非理性信念。

    诱发事件A:考试成绩明显下降,不愿意调座位。不合理信念B:不准把我和同桌分开,不准重新安排座位;我对同桌那么好,为什么她调走后跟没事一样;她不应该对我不友好;我以后在班里抬不起头了,不想学习,想回家。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情绪表现——愤怒、冲动、难受、自尊心受损;行为表现——顶撞、回避学习、目标退缩、想回家。

    三、调整不合理信念

    小W在母亲的陪同下主动来到心理咨询室。她身穿校服,神情焦虑,说话断断续续。第一、二次咨询,咨询师运用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的咨询技巧与小W会谈,了解小W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收集资料,寻求她的内心矛盾及主动改变的意愿。

    第三次咨询,咨询师从小W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双方协商修订咨询目标。认知目标:纠正“我对她好,她必须对我不离不弃”“老师不能将我和同桌分开”“我以后没脸见人,不想读书,想回家”等不合理信念。行为目标:学会对待新同桌的有效方式;学会调控情绪,用理性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学会勇敢面对问题,不逃避。

    咨询中,咨询师将重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小W考试成绩下降导致情绪沮丧,二是小W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片面,忽略了人与人之间聚散离合的合理性。班主任在高考前调座位,小W无法脱离对同桌的情感,不能接受班主任的“粗暴行为”。小W分析自己与班主任起争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尊心强,另一方面是对班主任行为的不理解。咨询师对小W主动暴露内心想法进行了鼓励和表扬,引导小W将这件事作为挫折教育的起点,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调控情绪。

    为了巩固咨询效果,第三次咨询后,咨询师鼓励小W围绕“换座位事件”进行同学访谈。同学A:“我和谁坐都一样,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应该珍惜这种缘分。”同学B:“从小学到现在,调座位都是老师说了算,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谁也不敢反对。”同学C:“在学校经常换座位,可以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同学D:“我的座位就这样让给别人了,心里特别不舒服。”咨询师引导小W了解其他同学对座位问题的差异性认知,改变她固有的认知模式。小W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反思,由“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转变为“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受欢迎的”,这种改变逐渐让小W情绪稳定。

    四、咨询反思

    咨询师在本案例中实施了理性情绪疗法:界定了与来访者情绪困扰相关的不合理信念,引导她用合理信念来面对;通过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了解其他同学如何看待调座位事件,认可差异化、个性化;引导来访者以合理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并加以巩固、强化。小W的问题是成长过程中的暂时性问题,随着个性的发展及自我认知、自我觉察的完善,她很快就能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