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言语学习 提升表达能力
张南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细读该单元《母鸡》一课的课后练习,可以发现第2题将单元核心要素具体化了。因此,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为聚焦母鸡的具体表现,以文中的关键词句为抓手,着眼言语学习。同时,聚焦第3题,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辨等能力,帮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策略,全面领略作家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对比反思等方法理解“警戒、紧叫、伏在地上、不敢、顶”等词语的意思。
2.能抓住关键词句说清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表现,领略作者用词严谨的表达特色,体会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3.通过小组合作列表格或绘制集合圈等方式,比较《母鸡》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感悟作家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聚焦具体表现,感悟语言
1.回顾前文并提问:上节课,我们从第9自然段中明白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所以老舍先生对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想一想“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四个词语一般写谁。它们用在母鸡身上合适吗?
2.出示獨立学习要求。
(1)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2)写批注,看出母鸡什么特点就把这个特点写在段落边上。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一:第一句写了母鸡很勇敢。关联词“不论……还是……总是……”带有强调的意思,可以感受到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胆子很大,不怕任何危险和困难。
点拨:圈画这一组关联词,朗读时加重语气。
预设二:第二句写了母鸡很负责。关键词“警戒”原指警察、哨兵、将士为防备敌人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文中写母鸡就像警察、哨兵、将士一样,为了不让鸡雏们受到其他动物的侵犯,“歪着头听”,时刻准备挺身作战,看前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点拨:这个词语含义深刻,请把它圈起来。
小结:同学们,老舍先生不是随便把写人的词用在母鸡身上的,而是在仔细观察和细心感受后,才准确地写出了母鸡勇敢、负责的具体表现。
(设计意图:《母鸡》一文多处体现了老舍先生细致观察、生动描写,这是文章鲜明的特色之一。师生共同学习第5自然段时,围绕母鸡“勇敢、负责”的具体表现,抓住一组关联词和一个描写母鸡保护鸡雏态度的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逐步认识“鸡母亲”这一形象,同时体会作者用词严谨的表达特色。)
二、紧扣关键词句,品味语言
1.点拨:刚才,我们先读懂第5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写下了读后的感受,并抓住关键词句说清楚了母鸡勇敢、负责的具体表现,最后还读好了感受特别深的句子。请四人小组借助这个方法,从第6~8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合作学习。
2.出示四人小组学习要求。
(1)读懂主要写了什么。
(2)圈画关键词写感受。
(3)读好有感受的句子。
(4)时间:6分钟。
3.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交流第6自然段。
预设一:从“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可以看出母鸡对鸡雏非常负责(或慈爱)。圈画的关键词是“咕咕地紧叫”。
点拨:第1~3自然段中,老舍先生曾写母鸡叫是“嘎嘎”“乱叫”“细声细气”“差不多是发了狂”“吵得受不了”。现在还能用这些词语吗?
小结:随着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写叫声的用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表达严谨的体现。
预设二:圈画的关键句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从关键词“却”感受到小鸡和母鸡的形体对比鲜明。母鸡为了鸡雏,可以不惜失去健康。
点拨:你能想象这幅画面吗?(出示图片)朗读时注意前后要有变化。
小结:老舍先生用一个“却”字准确地写出了母鸡慈爱、负责的特点。
(2)交流第7自然段。
预设:从母鸡的动作“伏在地上”可以想象它长时间身体向前趴在地上,任由鸡雏们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多么辛苦!类似的词语还有“半蹲”。
点拨:一边欣赏母鸡伏在地上呵护鸡雏的画面,一边和着音乐读句子,边读边感受这份沉甸甸的母爱。
小结:这几个描写母鸡动作的词句准确地写出了母鸡不怕辛苦、对鸡雏慈爱的特点。
(3)交流第8自然段。
预设:关键词“顶”和“很”的意思差不多,但“顶”更能让人感受到母鸡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而用尽力气啼叫的样子。
小结:两个意思差不多的词,用哪一个可以准确表达内心的情感呢?老舍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和细心推敲后,选择了“顶”。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这样,多观察、多思考,想一想怎么写才能严谨地表达。
(设计意图:“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课堂生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合作探索原因,在观看图片中加深朗读体验,在替换比较中推动深层思维,帮助学生把握母鸡“负责、勇敢、慈爱、辛苦”的具体表现,从而体悟到作者用心遣词造句源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三、迁移实践运用,理解语言
1.言语实践。
(1)观看视频,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母鸡?(画面:母鸡为了让所有的小鸡都能吃到盆子里的食物,故意抬起前爪踢翻盆子)
(2)迁移实践,要求:①用一段话写出视频中母鸡的具体表现;②努力做到用词准确、严谨。
(3)分享交流:指名读(2~3人)。
2.深入思考。
(1)思辨:你读懂“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为什么老舍先生要写“不敢”呢?
(2)提升:配乐重读第9自然段。
(3)小结:老舍先生用准确、严谨的词句表达了对母鸡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依托直观的可视化内容进行练习,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主观愿望。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积累、自如运用。因为有了课文语句做参照,又有新的素材可创作,学生得以积累和内化语言,并进一步发展思维。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不敢”展开思辨,重读第9自然段升华认识,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比较表达异同,鉴赏语言
1.出示文章《猫》,提问:之前,我们还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另一篇动物文章《猫》。在学了《母鸡》以后,你能发现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吗?有哪些简明扼要的比较方法呢?
预设:制作表格、集合图等。
2.出示四人小组学习要求。
(1)讨论:选用一种合适的图表,表现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填表或画图:能发现几处就写几处。
(3)时间:5分钟。
3.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预设一:
[课文 《猫》 《母鸡》 相同 1.写了两个方面;2.用先总后分的写法;
3.有过渡句;4.写了事例 不同 明贬实褒 前后对比 一直喜欢 讨厌→喜欢 ]
预设二:
4.小结:老舍先生自始至终喜欢猫,而对母鸡的态度是从讨厌到喜欢,他对两种动物的情感不完全一样,所以他根据内心不同的情感采用的表达方式会略有不同。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真不愧为语言大师啊!
(设计意图:关注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的表达特色,可以带领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語言风格。鼓励学生用表格、集合图等方式自主探究,把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简要记录下来,求同、辨异,既可以厘清差异,提高语言鉴赏力,又可以开阔思路,有利于今后阅读和写作。)
【板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