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优化管理
俞燕婷
我园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分园,由总园统一管理。总园在长期实践中建立起的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得我们在行动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我们一直努力将规章制度园本化。但作为一所新建园,一方面,教师队伍年轻化,大部分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对规范的正确认识、对幼儿及其家庭的深入了解、对自身与团队关系的准确把握,容易在工作上产生偏差;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园长,我在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上都有不足。这些都使得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如何优化管理、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成为管理中不断研究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紧紧抓住事件契机,借助集体的智慧开展反思、研讨、调整,是落实规章制度、优化幼儿园管理的有效途径。
上班能用手机吗
每学年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把学习、掌握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作为年轻教师上岗培训的第一课。我认为只有将规章制度铭记在心里,教师才会照规章制度调整自己的行为。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有一定的效果。然而,一件关于上班使用手机的事情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天午饭后,我照常到各班巡视。用完午餐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在走廊上或在活动室里自由活动。我走进小班的活动室,看见了令我担忧的一幕,该班的一名教师正坐在办公桌前低着头操作手机,保育教师在做餐后清理,而几个孩子在活动室里自由活动。我立即走过去提醒该教师收起手机,刚想批评她,该教师就申辩道:一位家长通过微信询问孩子上午在园的情况,自己就抽空给予回复。这个家长比较难缠,如果不及时回复会不高兴的。自己并没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在总园的《园纪园规》中有这样一条:上班时间关闭手机,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所以,该教师认为只要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就不算违反规范,与家长沟通是工作内容,不应该为此受到批评。我想,如果我这时态度强硬地批评该教师,势必导致该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于是,当时我只是提醒她注意孩子们的安全。我意识到,这件事反映出我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度中明确提出带班时间需关闭手机的要求,我们也组织教师们学习并熟记规章制度,为什么上班使用手机的现象还会发生呢?
在该教师不带班的时候,我与她进行了个别交流,进一步听取她对上班使用手机的看法。然后我还与其他教师就这件事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年轻教师在理解规章制度上出现了偏差,他们虽然知道上班时间要关闭手机,但是他们认为如果是在用手机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那么上班时间用手机情有可原。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制定这条制度的初衷。那时,我们了解到教师们会在带班的关键环节出现短暂走神、聊天、看手机等现象,甚至也发生过在幼儿发生意外时,教师因用手机而未及时发现当时的情况,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事件。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也出于需要全身心关注幼儿的职业要求,更出于对教师自身的保护,经过讨论我们制定了此项制度。年轻教师并没有真正接纳这项制度,是因为她没有理解制定制度的初衷和意义,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看来,制度管理不能止于学习和记忆规章制度。那么怎么做才能讓年轻教师理解规章制度的意义,从而接纳并主动遵守规章制度呢?
我组织全园教职工开展了关于“上班时间能否使用手机”的讨论。当我抛出这一问题时,教师们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上班时间不可以用手机”,有的说“要视情况而定”,有的说“偶而用一下手机也无妨”……看来,教师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制定这项制度的意义。于是,我抛出了几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孩子出现危险情况,你能否马上察觉并及时处理,解除危险?”教师们大多认为很难做到。然后我又问:“即便是用手机在处理工作上的事,如果当时有其他信息进来,你能否做到坚决不去关注?”教师的回答也是不能肯定。这说明很多人的自我约束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我接着说,面对班里三十几个孩子,无论从安全还是实施教育考虑,都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并关注每个孩子,教师只满足个别家长的要求,其实是对全体幼儿的忽视和不公平。所以,对个别家长不甚合理的要求我们非但不能迎合,还要给予引导,让家长了解我们在教育、保护孩子等方面的职责,了解幼儿园制定规章制度的初衷和作用,家长是能够理解的。我还告诉教师们,规定上班时间不能用手机不是在限制大家,其实是在保护大家,让大家在工作中减少干扰,更专心地投入,即便是遇到问题也不会因为使用手机而说不清楚。
经过对规章制度的多次解读和讨论后,教师们逐渐认识和理解了制定和遵守制度的意义,不断强化自身符合规范的行为。
当然,在幼儿自主活动时,教师会用手机抓拍幼儿活动的场景,有紧急事情时,教师需要用手机与家长联系,这都是必需的。因此,我们也不能机械地一刀切,否则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们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因此,我们为每班配置了卡片式照相机,避免教师使用手机拍照;允许教师在紧急情况下随时可以使用手机;还让有经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交流做家长工作的经验,让他们知道要通过家长会、微信群、个别交流等,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总之,要真正落实规章制度,不仅要让教师熟记规章制度,还要让他们理解制度背后的理念,更要帮助他们解决落实制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
以往我认为,总园规章制度是我园一切制度的基础,是所有教职工行为规范的指导,因此将学习、熟记规章制度作为新教师入职学习的必修课。而“手机事件”促使我产生新的思考,学习规章制度如果没有消化理解的过程,就只是外在的要求,是得不到大家认同的,如果没有切实解决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就会成为落实规章制度的阻碍。因此,制度管理不能止于认知层面的学习,而要广泛了解教师的想法,结合工作中的实例解读制度,从而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并用支持性策略帮助教师解决制度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真正保障规章制度的落实。
孩子的嘴唇破了
一天,一个中班男孩子在运动中碰破了嘴唇,年轻的配班教师把他送到保健室处理,年轻的保健医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认为没有问题就把孩子送回班里。中午吃饭时孩子说嘴唇疼,仍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直到下午起床,外出学习回园的主班教师发现孩子嘴唇有问题,急忙向园领导汇报,然后联系家长并马上把孩子送到医院诊疗,结果孩子的嘴唇破了一个口子,需要缝针治疗。家长虽然当时没说什么,但是明显有焦虑、担忧、不满等情绪。当天晚上,我和班里的两位教师来到孩子家中看望孩子,然后将事情的经过与家长进行沟通,真诚地表达歉意,又提出园部、班级的一系列措施,保证让孩子在身体恢复期间得到所需要的照料,最终获得了家长的谅解。
事后,园部对当事教师和保健教师做出扣除当月绩效奖的处理。我意识到,只是扣除绩效奖并不能让教师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后出现同样的事件,教师还有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
由此,我反思这次事件的根源。事件中,当事教师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孩子送保健室了事,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状况,孩子吃午饭时的异常也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既没有汇报值班领导和班组长,也没有联系家长送医治疗。保健医生简单地观察孩子的状态,凭经验判斷孩子没有问题,也没有上报。其实,为了让教师们能很好地应对此类事件,我们早已制定了相关的处置流程,并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可为什么在实践中仍然出现教师简单处理的情况?归根究底是教师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随意。我想,应该抓住这一事件,强化教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于是,我将这次突发事件处理的具体过程公布于众,并组织大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这次事件中,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保障幼儿安全?教师们谈了各自的看法和做法。年轻教师表示,从这件事情看,不要轻视孩子受伤的事,自己没有经验处理,要向班组长、园领导汇报,寻求支持和帮助,做到及时处理问题。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痛苦中,家长一定会非常心疼,对教师有质疑、不满也是情理之中的。有经验的教师表示,幼儿对自己的情况说不清楚,教师不能只凭幼儿的反应做判断,需要多方面观察,教师要对孩子的异常状态保持敏感性,对孩子的安全更不能放松和掉以轻心。我进一步强调,我能理解教师带班时做不到尽善尽美,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这件事正好让我们好好回顾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和处置方法。事件中由于教师的不重视而延误孩子的治疗,后果和影响都是严重的,而后续的家访工作进行了适当的弥补,否则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通过思考和讨论,教师们明白了以下几点:关注幼儿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自己经验不足,在发生事件后不能盲目判断,要通过观察、询问,及时清楚地了解情况,同时寻求园领导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及时通知家长,并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至此,教师们似乎知晓了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然而实际工作中的突发情况各有不同,当遇到不同的情况时,年轻教师因经验不足可能还会存在应对的偏差。为了让大家了解不同的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和应对策略,我们围绕此话题组织了案例分享活动,请有经验的教师解答年轻教师的困惑,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操作建议,通过案例具体讲解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做法和经验,帮助年轻教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比如,老教师分享了如何多方面了解和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等经验,帮助年轻教师在知晓处置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每一步如何做。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案例式对话交流,更容易被年轻教师接受。
规章制度最终是要落实到行动中的。我们知道,从知道到会做是需要实践操练的,而且要多次实践才能熟练掌握。所以,我们进一步关注教师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应对过程,不放过每一次和教师一起学习实际操作的契机。我们鼓励年轻教师遇到突发事情主动汇报,然后按流程做。比如,怎么了解孩子的状况?怎么照料孩子?什么情况下必须把孩子送医院治疗?怎么家访?等等,帮助年轻教师在真实的问题中学习规范的处置流程和适宜的应对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年轻教师逐步调整遇事害怕的心理,改变不知道、不敢说、悄悄处理等应对方式,做到能主动汇报、积极处理、镇定面对。
规章制度的落实,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年轻教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条目化的、被动接受的规章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只有抓住事件契机,在真实情境中反复操练,才能帮助年轻教师认识事件蕴含的多元价值,学会从多元的角度看待事件,从而提高应对各类事件的能力。
以上两个案例给我的启示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年轻教师占多数的新建园来说,要更多地采用符合年轻教师发展需要、当下情况的要求和工作实际的方法。年轻教师有其特有的工作方式,我们要接纳他们的方式,注意倾听和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习自我调整,再给予适当的引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年轻教师易从自身的角度看待事件,会导致认识和行为偏差,所以,对他们观念、认识的引领非常有必要,要帮助他们学会以多元的思维看待事件,客观地认识事件;年轻教师的心理和思想状态都不够稳定,很多东西仅仅一次学习或讨论远远不够,管理者要全程关注,持续跟进,运用多种策略给予针对性的帮助,特别需要让年轻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在对管理工作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学习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碰撞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获得成长。幼儿园的管理也在不断优化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