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与实践
任桐 刘胜男
【摘要】2020年12月13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来自近40所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基地(中心)主任等学界专家和媒体精英、学术期刊负责人一起,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与实践进行深入研讨。作为年度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业研讨会,论坛旨在打造一流的学界、业界和管理层的高端对话平台,以期推动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论坛还发布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年度报告(2020)》,并评选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年度优秀论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红色文化
2020年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这是对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鼓励鞭策,是对复旦大学全体师生的巨大鼓舞,对于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复旦大学决定举办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坛。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复旦—清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研究基地、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联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等15所联盟成员单位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等近40所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基地(中心)主任等学界专家和《人民日报》、理论网、澎湃新闻网、腾讯网、字节跳动、爱奇艺、快手等媒体精英,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南京社会科学》《新闻爱好者》《青年记者》等学术期刊负责人一起,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全媒体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全媒体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
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胡劲军指出,自2001年起,上海在国内率先创立“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模式,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签署了共建复旦新闻学院的协议,二十年来的事实证明,在新闻学院中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与教育,同时积极促成学界与业界的对话,对于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務,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育人铸魂,培养卓越人才,推动新闻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金海燕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大学素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与研究传统。老系主任陈望道先生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也是为中国新闻教育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因的人物。新闻学院一直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立德树人、创新教学科研体制机制的根本,希望论坛真正成为沟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界业界管理层的桥梁纽带、研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问题的思想智库、服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的重要品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结合自己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不应该是一种“政治正确”的“标签”,应该是新闻和新闻教育事业的指南。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不仅是一种严肃艰苦的学术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转换,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新闻舆论工作实践。
二、全媒体时代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与实践
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传播生态的巨大变化,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带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和实践良性发展,成为专家热议的话题。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兢提出,面对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要善于应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全方位创新,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领导力、公信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提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生产和新闻消费以及新闻和社会互动关系认识与规律的观点体系。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设,要努力推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更加踏实地推动学风建设。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同资产阶级斗争中产生的,同样的,无产阶级党报学说也是在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回归历史语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丁丁结合具体的新闻实践经验,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要科学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必须与时俱进。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以澎湃新闻为例,认为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要始终强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党媒意识和阵地意识,努力做党认可、人民认可、市场认可的互联网新兴主流媒体。
三、当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现状
2020年是我国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复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点上,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学界教学与研究、业界实践与传播、管理层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等三个层面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成绩,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层为引领,以学界为核心、以业界为基础,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以学界视域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向》,认为如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发展,研究论题也在不断丰富,涉及很多方面,比如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件与新闻思想研究、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等。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选题有待拓展发掘、研究方向较为单一、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在原典的研究上再回归、哲学视角上再深化、历史研究再发掘,实践探索再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主任马凌主持发布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年度报告(2020)》。报告对2020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回顾,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日益深入,渐成“显学”;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扎实推进,“共识度”不断增强;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引领作用突出;四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效果提升明显。报告还从“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体理论”“历史逻辑:列宁和恩格斯新闻思想”“现实逻辑: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实践逻辑:国际传播和建设性新闻”“教育逻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等维度对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提出了期待。
四、全媒体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发展的多维度思考
为了更好分享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知灼见,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论坛还举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网上理论传播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新闻学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媒体社会责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四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青年论坛”等六个分论坛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旦—清华分论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界—业界对话分论坛”等两个线上分论坛。
来自国内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围绕全媒体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拓展等深入研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涛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要融入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全场景模式,强化课堂空间、线上空间、翻转课堂、实践空间等4个空间的建设。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需要完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形成知行合一的闭合环节,构成一个立体化的互动教学体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新闻理论教育应该完成职业人群的基本概念、规范和伦理的养成,构建和解释不同社会制度、技术发展下的职业和社会关系,完成新闻传播教育闭环的解决路径。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指出,要以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的方式,解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
红色文化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就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行研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廖声武认为,红色新闻资源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一个生动教材,对学生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新闻传播研究要努力开掘红色新闻资源宝库,传承好经典,才能收获好的教育效果。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郭小良结合延安红色教育的经验,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场教学要有三个现场,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闻历史的现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实践的现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舆论工作、服务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理论和实践进程中的灵魂,既是一套语境化的实践原则,又是一个去语境化的理论谱系,它经由数代政治家、理论家、新闻工作者的接续努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与时代对接的创新发展。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值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时刻,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聚焦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体系建构与实践的完整历程,也成为与会专家研讨的焦点之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党委书记张涛甫就流量时代如何进行价值导流展开论述,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有价值关怀和信念支撑的意识形态政党,应成为意识形态领导者、社会心态引导者、社会情绪疏导者、中国话语主导者。上海大学新闻宣传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副主任齐爱军指出,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回到历史里边,要以全球和知识生产社会学为视域,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这样一个世界视域,从而优化对知识的接受和认同。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认为,以政党组织传播为视角,是破解或者说是进入党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要重新理解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的关系,这也是列宁的党报理论的核心观点。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认为,网络群众路线具有高远的时代内涵,追寻舆论的客观真实,就要从群众出发,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提出,在重大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当中,政务账号对媒体账号是有议程设置影响的,但是对有影响力的个人账号却是没有影响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姜红认为,要从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实践转向破题,把实践作为方法论来观照我们的新闻话语观念的转型,把实践内化为新闻传播话语体系中的结构性的力量,探讨它对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重塑,最后聚焦具体的新闻传播话语的场景,以及他和其他话语互动的现实经验,让理论和经验对穿。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认为,传播不是实践之外的认识活动,而是发生在实践活动内。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交往传播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要解释的内容。
会上,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宣读了年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经过主编推荐、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评定,来自上海大学的沈荟、复旦大学的唐荣堂等人撰写的9篇论文获奖。
(任桐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读博士;刘胜男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读博士)
编校:王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