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的高校英文网页新闻译写研究
朱巧莲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高校英文网页新闻成为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于中外文化、思维方式和新闻文体存在差异,英语新闻受众有着不同的阅读期待。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探讨中国高校英文网页新闻翻译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译写策略,有助于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汉英新闻译写;跨文化传播;高校英文网页;译写策略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英文网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文网页新闻不仅是传递信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体现了一个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宣传能力。英文新闻的传播受众一般是外国专家学者和留学生,要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考虑受众的需求,这就对新闻翻译提出了较高要求。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信息传播无时不在,人们往往会忽视翻译在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时可能遭遇的复杂过程。[1]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由于不同文化的语言、思维和沟通模式不同,人们在跨文化沟通时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出现偏差,因此会产生误解,甚至是文化冲突。[2]例如,“工作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包涵。”的英译“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in our work. Please forgive us.”无法传达出原文的谦虚之意:明知有不足,却没有表示要改善的意愿。再如“××大学热烈欢迎联合国秘书长”译为Warmly Welcomes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to ×× University也是不恰当的。[3]英文句式为祈使句,含有建议、命令之意,不能体现原文的热情和殷切之情。这些例子都说明在跨语言跨地域的信息传播中,翻译需要跨越巨大的文化鸿沟。
一、高校英文网页新闻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中国数十家高校的英文网页调查发现,近些年来,少数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高校在英文网页的新闻翻译方面有很好的创新和实践,高校英文网页整体新闻翻译水平有明显提高,但语言质量和写作方式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荣获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奖的浙江大学英文网页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和国外一流大学比较接近,网页设计属读者友好型,除了文字報道简洁明了、多有超链接之外,还有英文短视频、图片集等。英文新闻部分是从中文新闻中筛选后翻译的,部分是独立存在的,风格呈现出学术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在新闻内容、网页设计和语言质量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获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英文网页新闻也有亮点。例如,2020年7月29日的中英文头条新闻“清华大学2020年全球暑期学校圆满闭幕”标题一致,新闻事实相同,但两则新闻的焦点、信息结构与角度各异。中文新闻基本按照活动的发展顺序报道,焦点为校领导的致辞和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是该活动的宗旨、内容介绍和展望。英文新闻则把最重要的信息提前,即先介绍活动结束和参与情况,接下来依次报道领导致辞与活动宗旨和内容、学生代表发言、闭幕典礼前的学术演讲,三部分占比相当。中文新闻报道基本采用间接引语,英文新闻报道大量采用直接引语。英文新闻记者为外国人,编辑为一名中国人和一名外国人,新闻文本为译写文本且写作为主,因此其语言和行文方式更符合目标受众的阅读期待。这样的团队和译写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新闻翻译的质量。
就大多数高校英文网页而言,新闻翻译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原文和译文“对应”严重
目前,中国高校英文网页新闻大量存在与中文网页新闻内容对应翻译(逐句逐段翻译)的现象。这种中英文新闻内容几乎一致的现象暴露出“没有分清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思维习惯”的新闻翻译的弊端。[4]例如,学术活动报道中常出现报告人的各种社会职务,对于缺乏了解中国国情的英语读者来说,由于不具备相关认知概念,此类信息对他们而言意义不大。英语新闻的特点是强调与受众个人相关[5],非学术职务在学术报告的英文新闻报道语境中显得有些突兀,与英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存在差异。另外,对于诸如“万人计划”“珠江学者”等中国特色头衔或荣誉,由于受众认知不足,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在学术报告的新闻中不宜全都翻译出来。[6]针对高校新闻“会议多、讲话多”的特点,译稿如果照单全收势必造成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削弱一些对受众有价值的新闻的传播效果。
(二)译文语言质量有待提高
译文语言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用词错误、搭配错误、词频过高几种现象。
(1)用词错误。例如“研究生院有关负责同志,我院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和3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对应的英文翻译中,把“报告会seminar”错译为the report meeting,“有关负责同志”错译为relevant responsible comrades(有责任心的战友),“党政班子全体成员”错译为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eam(党和政府团队)。
(2)搭配错误。笔者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发现introduce(介绍)这个词出现了13次,大部分是错误搭配,这是因为introduce和中文的“介绍”只有部分意义重叠,指“介绍与某人认识”,而中文语境的“向大家介绍某方面的知识”中的“介绍”对应的英文是talk about,brief on等。
(3)个别词千篇一律。许多高校英文网页把“知名(学府)、著名(教授)”都千篇一律地译为famous,实际上表达“知名、著名”含义的英文词汇非常丰富,如leading,prestigious,renowned,famed,celebrated,eminent等。
(三)译文冗余、主观性强现象明显
除了用词外,许多高校英文网页新闻表达冗余现象明显,不符合英语新闻语言精练清晰之原则。[7]另外,把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表述夹糅在一起符合中文新闻报道规范,但英语对应翻译就会给受众造成缺乏新闻客观性的印象。英语新闻一般强调客观描述事实,把结论留给受众,“强塞”给受众的宣传效果并不会奏效。[8]
(四)中式新闻结构,小标题、超链接运用不够
英语新闻写作有其导语结构范式,叙事结构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形式,按照事实重要性递减方式写作,中文新闻一般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报道。[9]由于高校英文网页新闻采用的是句段对应翻译,沿用中文新闻结构,不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期待。另外,读者一般用网页浏览的方式看新闻而非细读,因此用小标题、超链接、着重号突出显示重要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些手段在高校英文网页新闻中运用并不多见。
以上这些问题比较集中和突出,原因可能有多种:英语新闻人才匮乏、跨文化传播意识不够、交稿时间紧等,因此,需要各方合力解决,在跨文化传播人才、对外传播内容、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下大力气,否则英语新闻会引起受众误读,对国际传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起消极的作用。[10]
二、新闻译写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
就跨文化传播角度而言,翻译不仅仅是信息在译语中移植,伴随着信息的转移,原语文化也被移植到新的环境,因此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很多情况下,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英文,信息保留了,但原文所要传达的意图几乎不复存在,反而会引起读者疑惑和不解,甚至引起负面联想。
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新闻翻译应采用翻译和改写相结合的方式,即译写。译写与传统的翻译概念不同,后者把新闻翻译定义为文本意义在另一语言的重现,这实际上忽略了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译写也是翻译,是在保证新闻客观性前提下进行的创造性翻译,这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并非新生事物。国外学者对全球多家新闻机构的调研表明,译写是新闻媒体国际传播中的常见模式。[11]新闻翻译应在保留信息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受众需求改写文本,使之贴近目标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信息接受习惯。
跨文化传播的新闻译写具体有以下几种策略:变更标题和导语,省略不译,增加重要背景信息,改变段落顺序,整合和概括信息。通过新闻译写,原有信息被编辑、重组、改写,可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读者的需求,凸显信息在新环境中的相关性,符合目标语出版风格和新闻规范,让译语排版空间更为合理。
新闻译写和新闻编译都着眼于打破跨文化新闻传播的地域界限[12],不同的是,译写比编译给予“寫作”更多的空间和自由。首先,译写意味着新闻译稿中允许更多改写或写作的内容;其次,译写更强调新闻译稿采用译语写作的方式呈现新闻。
三、译写策略的应用案例
(一)变更标题
许多高校英文网页新闻标题过长,因为是从中文新闻标题直接翻译的结果。如×× Holds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motion Meeting and Signing Ceremony of Project Responsibility Letter(我校举办一流高校建设项目实施推进会暨项目责任书签署仪式),此标题过长,不符合英语新闻标题简洁醒目的特点,可精简为仅保留and之前部分。
(二)变更导语
高校英文网页新闻中多沿用中文先讲背景铺垫的叙事方式,而且有时还夹杂着情感描述,不符合英语新闻导语范式。例如“亲爱的同学们,2020年的第一学期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现在你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焦急地期待着正常学校生活的早日到来。但是,鉴于全球范围内疫情严重,航班中断,您目前很难回到中国。我院精心准备了系列讲座《今日中国》在线讲座”。该段最后一句才是新闻重心,新闻译写后将其作为导语,可改写为:Due to COVID-19,China Today Lecture Series organized by XX are going online.(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院准备推出系列讲座《今日中国》在线讲座)。
(三)省略不译
新闻报道中非学术头衔罗列可酌情省略不译。例如,“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多个社会兼职)××教授发表了××为主题的主旨演讲”完全符合中文报道规范,但在对应的英文新闻长文中,社会兼职信息可以省略不译,可以对报告人名字添加超链接,链接到其在高校网页的英文简介页面,或新建超链接文本介绍其学术背景和社会兼职。
(四)增加重要背景信息
新闻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词汇和文化负载词,一般需要增加背景信息。如“我校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项目名单”这句话中,“双一流建设”后可以增加“把一些大学和学科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战略”的解释,让读者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五)改变段落顺序
一些中文新闻在报道活动时,结尾段往往会给出背景信息,如果背景信息很重要,英语新闻译写时应该将其前移至主体部分。例如“我校全球暑期学校运用云讲座等多种形式汇聚优秀教学资源,邀请海内外知名教授为同学们授课,提供独特的跨学科平台,让同学们认识到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该段在中文新闻末尾,指出全球暑期学校活动的宗旨和内容,比较重要,在新闻译写这篇暑期学校的报道时,该段前移至新闻主体部分更妥。
(六)整合和概括信息
整合概括可以消除译文冗余和主观性问题。例如“该系列讲座由著名教授开设,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国际关系为主题。目前××系列讲座已经举办43期,帮您了解中国国情,激发您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英语角度来看,逐句对应翻译会造成信息重叠,因此可以将这则讲座通知合并为一段概括为:In the tradition of 43 ×× Lecture Series, the upcoming lectures will feature topics on the Chinese culture,society and economy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继举办43期后,××系列讲座将继续推出以中国文化、社会、经济及国际关系为主题的讲座)。
四、结语
新闻译写策略是有效实现新闻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满足译语文本形式和新闻规范的要求,也能贴合目标受众的思维方式、阅读期待等需求,从而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助推高校教育国际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健.传媒翻译探索的新视角:别尔萨、巴斯奈特新著《全球新闻翻译》评述[J].东方翻译,2011(2):88-92.
[2]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Chuck Allanson,周崇明.从中式英语到地道的英语(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6):3-18+128.
[4]艾玉.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高校网页新闻翻译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8):12+16.
[5]范东生,王冀皖.电视新闻中译英的译写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102.
[6]程跃,陶全胜,张佳惠.编译策略在高校英文网站新闻翻译中的运用:以安徽理工大学英文网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82-86.
[7]朱伊革.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6.
[8]闫威.对外新闻编译的忠实与叛逆[J].中国翻译,2011(6):24-27.
[9]王银泉,钱叶萍,仇园园.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外宣电视新闻导语译写策略[J].中国翻译,2007(2):58-62+94.
[10]王慧.论国际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J].新闻爱好者,2012(20):3-5.
[11]Esperanca Bielsa & Susan Bassnett.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London:Routledge,2009.
[12]吉冰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10):86-88.
(作者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