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卢智增 江恋雨
摘? ? 要:加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由公共管理学科性质、教育改革需求及社会需求决定的。文章从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出发,在分析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环节、教育体系与教学保障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本科院校;公共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2-0009-03
公共管理是一门运用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来研究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活动及规律的交叉型综合性学科,具有極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创新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培养集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为一体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是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实践教学在国外早已应用于各学科之中,成为西方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国外专门以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作为研究的资料甚少。我国学者谭玉、蔡志琼、郭馨竹(2016)以雪城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分析了美国高校公共管理本科经典实践教学模式,为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提供经验借鉴[1]。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小有成果。我国学者对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不同高校性质对各自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赵频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基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2];李珣等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提出要建立公共管理实践教学长效机制[3]。
二是对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究。富吉祥指出应从基础训练、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第二课堂和社会考证六大模块来构建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4];罗莹则从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两方面探究了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5]。
三是针对现有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不足,提出相应解决思路。李建斌指出应从明确目标、改进教学、强化保障、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建设[6];张晓凤认为必须创新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7]。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局限于研究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究公共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等方面,存在着涉猎范围不够广、研究思路不够全等问题。
二、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一)公共管理学科属性的要求
公共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交叉型综合类学科。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应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公共思维的培养,将专业管理知识付诸实践,并在经验教训中不断思考与总结,提升实务技能。而传统公共管理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部分补充。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科的认识主要来自课本理论知识及教师的说教,理论与实践脱节,易产生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专业实践能力显得愈发重要。开展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放在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突出位置,将实践教学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增强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能够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的改革与发展。
(二)顺应教育政策的需求
教高〔2007〕14号曾明确指出,深化实践教学,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教发〔2015〕7号文件强调,高校应“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教高〔2017〕8号文件指出,教育改革必须“加强实践育人机制,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也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培育适应教育就业导向、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高素质专业性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综合公共管理人才是现代公共管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大部分本科院校均开设了公共管理类专业。从就业现状来看,相较于一本高校,普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存在着对口就业困难、信息不对称、与社会衔接不足等问题。但就社会而言,一直不乏对高质量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普通公共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高质量公共管理人才市场供应不足,公共管理人才供需结构失调问题愈发严重。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既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开展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效果不足
1.教学理念陈旧。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实践理论与操作步骤的讲解,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联系。学生主体性被忽视,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一方面,教师教学知识不能及时拓展更新,另一方面,学生易形成思维固化和理论定式,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多采用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学方法单一滞后,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难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和侥幸心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3.考核方式滞后。目前对于实践教学的考核,多数高校以实习鉴定作为考核标准,缺乏对学生实践态度、实践过程与实践能力的评价,学生不能及时反映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培育体系不完善
1.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纵观大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均占有一定比例的学分,属于必修课程。但横向比较来看,各高校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重差异较大、比重较低,且大多数公共专业实践教学规定属于高校基础性实践教学活动,缺乏专业实践制度性规定,专业性质不明显。
2.课程模块设置不合理。一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配置不合理。在多数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中,理论课程占绝大部分,实践课程仅作为对理论课程的应用与补充。二是课程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不同学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如第四学年课程应以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为主,而有的院校仍安排大四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
3.课程结构混乱。一是课程选择不合理。一方面,开设了许多与公共管理关联性较低的课程;另一方面,公共管理专业基础性课程缺乏,不利于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二是课程编排混乱。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联系,公共管理实践活动效益不高。
(三)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动力不足
1.实践教学师资薄弱。就高校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状况来看,公共管理实践专职教师十分匮乏,大多数院校公共管理实践课程的指导通常由专业课教师担任,许多实践活动问题难以解决,实践教学师资水平不高。以电子政务课程为例,学生按照软件说明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性问题教师无法解决,实践活动效果低下。
2.实践制度不健全。一是实践内部管理制度不完
善。当前大多数高校缺乏系统、全面的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管理体制,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控制难以规范。二是缺乏激励机制,虽然制定了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评价奖惩机制,但针对教师的实践评估和奖惩机制依旧不健全,不利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3.缺乏资金保障。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質条件作为支撑,但就现状来看,除了少数一本院校,大多数高校公共管理实践教学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除了学校经费的支持,学院没有直接收入来源,资金投入紧张;另一方面,学校对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未下拨与之匹配的实践教学资金,使得许多实践活动难以开展改进。
四、创新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
(一)完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环节
1.更新教学理念。在公共管理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中心”;变“理论说教”为“实践并重”,更新教学内容,拓展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满足学生需求。一方面,公共管理理论教学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际经验的结合、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注重实例教学与科学引导,启发思维,增强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要做到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教训的经验与总结,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尝试,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外交流,在完善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其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要求的不同,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办公室管理课程可采用实验室教学、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一课程可采用实地调研、撰写报告、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
3.变革考核方式。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就学生层面而言,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之外,还可根据课程教学方式的不同增加其他考核项目与比重。比如小组讨论,可采取教师评分、小组互评和小组成员内部互评的形式折算个人得分,计入专业成绩考核。相较于传统考核方式,对教师的考核应注重学生评价与反馈,及时修正与完善,提高公共管理实践活动质量。
(二)创新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培育体系
1.对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首先,重新定位公共管理教学目标。传统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公共管理教学应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高校可通过咨询行业专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等主体了解社会公共管理实践能力需求,共同商议和制定公共管理人才实践培养方案。其次,细化实践教学目标。人才培养具有阶段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不同阶段的实践认识与需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校细化实践教学目标,立足实际,有所侧重地注重学生各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
2.科学设置课程模块。当代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各类学科创新竞赛、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等。高校可通过各阶段公共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来合理设置实践课程模块。具体而言,根据公共管理专业需求,可将公共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划分为专业通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三种。以大学为时间轴,将公共管理能力培养细化为四个阶段,根据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分配和设置实践模块。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公共精神的塑造,提高学生实践基础能力。
3.优化课程结构。优化公共管理课程结构,既包括合理配置课程资源,也包括实践课程的有效选择。在课程内容上,高校应依照公共管理专业特性,整合公共管理课程资源,合理调整专业课与基础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占比结构。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学年设置的教学培养目标及实践课程模块来配置课程资源。在学分划分与认定上,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实践培训。高校可推选和选取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创新型教师,成立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并定期开展实践培训,积极引进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专家进行校内讲座,加强对外交流,互换经验。二是聘请公共管理实践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电子实验、专业实习指导。同时,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实践,如教师挂职锻炼等,提升教师实践水平。
2.健全机制。高校应从学校层面加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加大实践教学保障力度。首先,完善内部实践管理制度。从目标确定到实践方案、从方案选择到实践开展、从实践活动中的现场控制到实践安全、再从实践效果和经验总结,都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对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奖惩措施来规范和激励师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
3.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应提高对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认识,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和校外实施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教师培训、教师校内外实践提供经费支持。同时,积极引进校外优秀资源,增加社会调查经费,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变革。
总之,加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建设,首先要提高对公共管理实践的认识,以学生为主體,紧紧围绕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这一目标,教学环节、教育体系和教学保障三个方面共同构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培育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玉,蔡志琼,郭馨竹.美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 体系的启示[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2).
[2]赵频.公共管理类专业基地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 ? 现代化,2017,(33).
[3]李珣,侯晓菁,刘晓光,等.行业特色高校公共管理类本科生? ? 实践教学基地长效运行机制构建——以南京农业大学? ? 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30).
[4]富吉祥.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 ? 论坛,2013,(5).
[5]罗莹.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 ? 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6]李建斌.关于完善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 ? 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7]张晓凤.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科教? ? 导刊:上旬刊,2017,(6).
收稿日期:2019-03-18
作者简介:卢智增(1973—),男(瑶族),湖南江永人,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方治理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生态责任追究机制研究”(13BMZ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