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作业监督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宁运申
摘 要 油田井下作业监督工作是提高油水井作业质量、减少及杜绝无功低效作业、控制成本投入、保证生产安全有效开展的基础,随着油田专业化改革不断深化以及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的推进,全面掌握作业监督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对油田稳产上产、提质增效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井下作业 作业监督 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E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0745(2020)03-0049-03
随着油田专业化改革不断深化以及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的推进,为全面掌握作业监督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现就新型管理区建设以来孤东作业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进行了调研分析,对下步作业监督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指导作用。
1 目前监督现状
1.1 作业监督现状
(1)监督职责。主要负责油气水井作业工序质量监督及评价、单井预结算把关及各项成本投入与控制、井控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与考核。(2)管理模式。目前孤东采用“三级监督管理”模式,即技术管理部(二级)-采油管理区(三级)-注采站(四级)。(3)人员情况。目前孤东在册作业监督人员共45人,其中二级(厂级)监督4人,三级作业监督14人(3人兼职),平均年龄44.7岁,四级作业监督27人(8人兼职),所辖5个采油管理区、31个基层注采站),平均年龄47.9岁(其中50岁以上15人)。
1.2 作业监督方式
按照作业井施工要求、所辖区域、组织协调难度等,将作业井工序节点控制等级分为A、B、C三类,根据作业井节点控制等级,采取驻井全过程监督、巡回检查监督、视频监控监督、结果监督等方式实行分级管理。即:A类节点由技术管理部(二级)参与监督管理,采油管理区(三级)及采油注采站(四级)负责日常监督巡检;B类以采油管理区监管为主,采油注采站(四级)负责日常监督巡检;C类井由采油注采站负责日常监督巡检。A类,主要包括大型酸化压裂工序、液氮排液施工、重点工艺试验、不正常井解剖、气井诱喷抽吸及其他疑难作业井工序。B类,主要包括除A类工序节点以外的作业防砂、验套、钻磨、验串封堵等工序节点。C类,主要包括除A、B类工序节点以外的简单措施、一般维护作业井工序节点。
1.3 作业监督依据
作业监督工作开展的依据主要为井下作业相关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采油厂作业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主要有:《井下作业工程监督手册》、《常用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汇编》、《常规作业工序监督要点及质量标准》、《修井作业资料管理及录取项目》、《油、气、水井修井作业现场交接要求》等标准。
1.4 作业监督内容
作业监督工作贯穿作业生产全过程,即作业计划制定、方案发起、投入成本预算、设备动力协调、作业开工验收、作业工序节点质量监控、施工用料器材签收、完工井交接、作业质量评价验收、单井作业结算审核把关等工作。[1](1)原井解剖 :对起出原井管、杆、泵等工具解剖、鉴定和分析。(2)下井工具器材交接:到井场的物资由配送方、作业施工方、注采监督人员三方对质量、数量进行交接签认,严格把关。(3)旧料回收核实:执行工具交旧领新制度,注采站监督人员根据现场管、杆、工具收送数量签认情况,结合原井、完井管柱的管、杆、工具数量进行数据核对,保证应收尽收。(4)作业工序质量把关:采油厂将常用的58道工序细致划分为290个监督控制节点,通过强化三级监督模式运行,有效实现对作业现场施工质量的管控。(5)HSSE监管责任:对本专业内各单位及相关承包商的HSE生产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现场应急演练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所有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督查并出具现场检查问题通知单,对督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跟踪及验收,同时,每月建立考核公报对相关问题进行考核。(6)作业质量评价验收:定期召开月度作业质量分析会,对作业井施工质量及作业生产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分析定性结果作为单井作业结算依据。(7)作业结算监督审核:实行“四级审核”把关结算制度,即作业现场监督签字认可、采油管理区初审、技术管理部复核、定额管理中心终审,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加强施工设计的审核把关,避免拆分、繁化作业工序现象的发生。
2 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新型管理区建设,采油管理区与专业化队伍之间业务关系,由采油厂的内部合作转变为甲乙方市场化服务关系,两者间的创效目标、结算方式、质量管控方式、安全环保责任界定等均发生了改变,原有的作业监督模式及流程难以适应新型管理区建设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机构设置不统一
(1)四级监督设置模式多样化,不便于统一管理,有的管理区将四级监督员设置在资料站,有的在注采站,有的设置在管理区集中管理,不便于统一管理。(2)三级单位对基层监督人员没有统一的待遇和考核标准,目前27名基层作业监督员,有8名属干部岗位编制,19名为普通职工(工资岗点较低),导致作业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意从事作业监督工作。(3)方案发起与审核、合同签订、作业运行、作业监督、作业结算等工作涉及多个分管领导及部门配合,没有一体化运行,难以适应油藏经营的管理模式。
2.2 监督人员配备不足
(1)监督人员年龄偏大,人员不足。基层站平均监督人员1人左右,其中50岁以上15人,夜班或监督人员休班期间往往监督不到位,且部分人员多病多休,加剧了监督人员短缺的矛盾。(2)部分管理区业务范围内男职工紧缺。监督人员兼职现象较多,管理区监督人员除日常作业监督还兼职有测试、扶井、换电机、夜班巡井等工作,导致部分重点工序监督不到位。
2.3 监督人员技能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监督人员多数是2004年从原作业大队转到采油管理区的作业工,除了少量干部外,得到培训的机会少,知识更新速度慢,同目前的监督职能需求有较大差距。
(1)经营预结算知识薄弱。随着新型管理区建设,现场监督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经营预结算知识,在工序定性、物料签认、优化建议等方面做到有效把关,利于管理区的作业挖潜创效。(2)HSSE管理知识更新不及时。作业系统分离后,采油厂对主体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井控、环保等工作有监管责任、对承包商队伍有监管主体责任,要求监督人员具有一定的HSE管理知识,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现场存在的重大隐患并督促整改。
2.4 监督硬件配套不足,信息化程度低
作业巡检车辆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部分管理区监督岗人员仅通过电话落实施工情况,对现场第一手资料掌握不足;缺乏统一的监督平台。资料的汇总没有一个统一平台,没有与采油厂方案管理系统、生产指挥系统、作业发料系统、采油决策系统进行链接的高效平台,监督信息不能互联互通。
3 作业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对策
作业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方案的发起开始,统筹考虑好运行、监督、结算、考核等各个环节。应充分发挥好管理区技术管理室、经营管理室、生产运行中心、注采站等各部门作用,形成合力,使有限的作业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1 健全组织机构,确保运行顺畅
一是明确监督管理职责。按照新型管理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修订《作业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完善以采油管理区为责任主体的三级作业监督管理体系,并结合本单位监督人员现状、生产运行特点的实际,通过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三、四级作业监督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确保采油厂阶段生产经营任务及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实行三级作业监督管理模式,技术管理部全面负责采油厂作业监督管理工作,采油管理区保留2-3名监督,注采站作业监督可以设在资料站,人员的配置可以按照每个作业监督人员负责3台作业设备的工作量进行测算,确定实际人数。根据采油厂的作业动力数,共需要设置50人(含兼职)。
管理方面,二级对三级实行监督管理,三级对四级实行垂直管理,三级作业监督可以在本管理区范围内调整监督力量的分配,四级监督可在确保监督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兼职完成注采站下达的其他生产任务。针对目前注采站监督人员少、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无后续人才储备现实,一是积极开展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采用专题授课、标准宣贯、以老带新、机关带基层等培训方式尽快提升其工作技能;二是通过编制作业现场监督常见问题汇编,拓展监督人员查找问题的方法、思路。
3.2 严格过程监控,提升作业质量
立足于提高作业质量,延长油水井免修期,继续以多轮次作业井治理和减少低效、无效作业工作量为突破口,加强了作业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全程“目的明确、措施具体、施工标准、责任清晰”。一是加强设计管理,明确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基础数据准确,存在问题清楚,潜力分析合理,效果预测科学,风险提示清晰。 二是加强设计审批,按照重大设計、重点设计、常规设计的不同分级,由相关人员严格审核,进一步优化设计,减少风险、降低费用。三是加强产品监督,井下用料检验实行专人负责制,送井的工具实行三方签字验收,化工产品下井后留样备查,减少了因井下用料质量问题导致作业返工现象,杜绝责任质量事故的发生。四是加强现场指导,认真做好新工艺技术推广应用和现场工艺指导工作,做好工序的组合和优化工作,提高了工艺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加大责任追究,加大了短周期及不成功井解剖力度,加强了作业效果跟踪分析和责任落实工作,促进“大作业质量”意识初步形成。
3.3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技能
一是及时转变管理思路,做好作业监督人员培训工作,加强作业施工监控。根据目前常见作业施工工序,结合现场施工的关键点,编制了《常用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汇编》,并及时做好基层监督人员的宣贯培训工作,加强了专业化改革后新形势下的作业质量控制工作。二是将作业施工中突出的施工案例,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编制成《作业质量典型案例汇编》,作为作业质量培训教材,用生动的案例教育基层管理者和操作者,充分认识到作业质量的重要性,提高了基层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三是聘请业内专家,从作业工艺指导、质量分析,现场标准化等方面对作业队管理、技术人员及作业监督进行授课,提高了作业管理、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及现场监督人员的业务技能。
3.4 加强信息建设,提高监督效率
一是视频监控,利用管理区视频监控设施和作业队单井视频监控设施,实现作业远程监控,替代部分巡检工作量,缓解监督人员紧张的状况。能够完成重点施工工序的连续监督,并对现场QHSSE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控。二是重点工序和重要参数视频保留备查监督,针对夜间试压、夜间打捞等工序,采取保留视频方式,方便作业监督第二天检查。三是实行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对阶段突出问题或新标准、新规定推广阶段进行专项检查,提高基层监督队伍、作业施工队伍的重视程度,促进作业相关施工质量或管理水平的提升。
3.5 创建监督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设计开发作业监督管理系统,与目前采油厂方案管理系统、生产指挥系统、作业发料系统、采油决策系统进行链接整合,实现了从方案发起、作业上修、施工进度、节点控制、材料投入、解剖分析作业总结等大数据的信息共享,方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分析决策。一是实现作业现场各类问题逐级上报,并及时得到处理反馈,有利于对监督管理人员的量化评比和考核;二是可实现作业现场管杆及物资器材自动核对,避免物料流失。三是可建立作业解剖数据库,根据偏磨、腐蚀情况指导管杆的针对性投入。四是可及时有效地掌握阶段成本发生情况,利于作业成本跟踪监控。五是自动生成单井监督总结,能及时反应监督过程中的工序质量、解剖问题描述,为下步方案措施制定及作业结算提供依据。
3.6 完善激励机制,体现价值创造
对监督的工作量及监督效果进行量化,作为对基层监督人员考核评比依据,进一步调动作业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工作量考核:作业工序监督工作量在定人定责的同时,可结合信息平台等方法,汇总监督人员有效监督工作量(包括视频监督),根据有效工作量进行考核,调动监督人员跨区域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监督效果考核:对现场监督工作质量创效(如:根据现场施工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对查出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监督、安全井控监督、环保监督,节省成本支出等工作实行量化,确定作业监督人员的绩效。三是抽查追责考核:对监督不到位、问题隐瞒不报、未能起到监督应有作用等问题,进行追责考核。
参考文献:
[1] 石兴春.井下作业工程监督手册[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山东 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