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宗》辨证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六月新罗真德女王敬献高宗之作。而诗题应为《太平颂》或《太平诗》。在与中韩其他文献的比对中,发现作者和诗题两处谬误,以期引起比勘和订正研究的注意。
[关键词]《东文选》;《织锦献唐高宗》;无名氏;辨证
[中图分类号]I3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8)04-0070-08
[收稿日期]2018-01-06
[基金项目]韩国外国语大学2018年外国教授研究项目(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Research Fund)。
[作者简介]褚大庆,男,韩国外国语大学交换教授;延边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和韩国古代汉籍。(韩国,龙仁449791)
域外汉籍的汉献学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具有重要价值。域外汉籍及其文献学研究要从东亚及至全球视野探索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影响。[1](37~43)本文希望通过考察《东文选》中的《织锦献唐高宗》一文在中韩两国的各种版本问题,为域外汉籍及其文献学研究做一探索。
一、《东文选》以外的文献版本所记录的作者及诗题《东文选》所载第一篇诗作《织锦献唐高宗》,作者署名“无名氏”《东文选》卷四-1。。而现存收录此诗的另外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对其作者与诗题均有明确记载,其刊发时间先后顺序如下:
文献有关作者及诗题的记载《旧唐书》卷199上《列传》149《东夷列传》“遣其弟法敏,以闻真德乃织锦作五言《太平颂》以献之”[2](5336)《太平御览》卷781《四夷部二·东夷二·新罗》“永徽元年,新罗王真德大破百济之众,遣其弟子法敏以闻。真德乃织锦作五言《太平颂》以献,其词曰:”[3](3461)《文苑英华》卷167《帝德》“永徽五年原注:合从本传作元年。新罗王真德原注:即新罗王金真平女也。平卒,无子,女乃嗣立为王。大破百济之众,其弟子春秋之子法敏以闻。德真按:德真,为“真德”之倒置。乃织锦作五言《太平诗》以献之,其词曰:”[4](801)《册府元龟》卷962《外臣部·才智》“新罗王真德以高宗永徽元年,织锦作五言《太平颂》献之”[5](11150)《新唐书》卷220《東夷列传》145“高宗永徽元年,……遣春秋子法敏入朝,真德织锦为颂,以献”[6](6203)文献有关作者及诗题的记载《三国史记》卷5《新罗本纪第五·真德王四年》“六月,遣使大唐,告破百济之众,王织锦作五言《大乎按:《三国史记》卷五《新罗本纪》原文如此。详见[朝]金富轼、李康来校注:《原本三国史记》,首尔:韩集社(音),1998年,第77页。颂》。”[7](77)《唐诗纪事》卷80《新罗主》“太宗立新罗主善德妹真德为王,永徽元年,真德大破百济之众,遣其弟法敏以闻,真德乃织锦作五言《太平颂》以献之,其词曰:”[8](1142)《三国遗事》纪异卷1“真德女王即位自制《太平歌》,织锦为纹,命使往唐献之(一本命春秋公为使往)……其词曰:”[9](76)《文献通考》卷326《四裔考三·新罗》“高宗永徽元年,攻百济,破之,遣春秋子法敏入朝,真德织锦为颂以献,曰:”[10](2564)《诗女史纂》卷6“真德,新罗主善德妹也。太宗立为王。真德大破百济,遣弟法敏以闻,真德乃织锦作五言《太平颂》以献,其词曰:”《朝鲜史略》按:《朝鲜史略》,又名《东国史略》,明代朝鲜人撰,见《四库全书提要》。卷2“新罗王遣金法敏【春秋子】如唐高宗告破百济,……王又自制《太平颂》织锦为纹以献。”《渊鉴类函》卷231《边塞部·新罗》《新罗一》:“永徽元年,真德大破百济,遣春秋子法敏以闻,真德乃织锦作五言《太平颂》以献。”《新罗三》:“新罗王金真德《太平颂》曰:”[11](24~27)《全唐诗》797-12“永徽元年,真德大破百济之众,织锦作五言《太平诗》,遣其弟之子法敏以献。”[12](8969)《钦定满洲源流考》卷17“永徽元年真德织锦为颂以献,其词曰:”[13](4)《唐文拾遗》卷68“真德,新罗王善德之妹……永徽元年,遣其侄春秋子法敏来朝,织锦为公布以献……《太平颂》 ”[14](1)
根据上述中、韩古代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的是,此诗是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即新罗真德女王四年六月织在锦缎上敬献给唐高宗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非但不是难以查考的无名氏,反而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新罗女王。《东文选》编纂者如此处理,不管出于何种动机,都显然是违背史实的。当然,诗歌作者存在问题或谬误在《东文选》中并非仅此个案。诸如卷14-94《鸡林郡公王政丕珣挽词》署名为“安震”,而金宗直《佔毕斋集·青丘风雅》则题为“方曙”。还有卷21-26所载七言绝句《元岩宴集次黄桧山韵》,作者题为“尹泽”。而根据其次韵作者黄石奇《清州元岩宴集》诗诗末注:“七老:杏村李侍中嵒,漆园尹侍中桓,瑞谷廉侍中悌臣,唐城洪元哲,寿春李寿山,启城王梓,桧山黄石奇。”且《东文选》卷87李穑《〈元岩宴集唱和诗〉序》亦明确记为“漆原府院君”。由此可知七言绝句《元岩宴集次黄桧山韵》作者应为官居侍中的“尹桓”。
需要提及的是,除诗歌外,《东文选》还有五篇文章作者误题为“无名氏”,分别是:(1)卷41-1《百济上魏主请伐高句丽表》,出自《三国史记》卷25《百济本纪第三·盖卤王十八年》,是由三篇奏表合成的,按:第一篇主要表达了对北魏皇帝的问候与奉承;第二篇陈述与高丽的宿怨并请求北魏“遣一将来救臣国”;第三篇再次具体陈述高丽恶行并请求北魏“举天威”。《东文选》编纂者在收录时甚至连明显表示不同奏表的两处“又曰”也照录不误,而作者则题为“无名氏”。(2)卷49-5《西北面都元帅庆复兴檄德兴君从者书》,作者题为“无名氏”,这是将作者误为标题,作者应为西北面都元帅“庆复兴”。《高丽史》卷111,列传第二十四《庆复兴传》收录此篇檄文,题为《檄移德兴君从者》 [韩]韩国学文献研究所编:《高丽史》(下),首尔:亚细亚文化社影印,第429—430页。。(3)卷50-11《小简仪铭》, 国译本与东京版均题为“卞季良”,误。其序云:“今上十六年秋,命李蒇、郑招、郑麟趾等作小样简仪……工作甫讫,群下请刻铭示后,王命臣招,臣拜献铭,铭曰:……” 已经明白无误地指出此铭文为郑招所撰。国译本韩文作者做出了改正按:《国译〈东文选〉》(ⅴ)第73页题为“郑招”。。(4)卷57-4《答唐薛总管仁贵书》按:一作《大王报书》,《三国史记》卷七《新罗本纪第七·文武王十一年》。,作者题为“无名氏”。《三国史记》卷七《新罗本纪第七·文武王十一年》全文收录,《东文选》缺省落款——“鸡林州大都督左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新罗王金法敏白”27个字。此书信原为唐朝行军总管薛仁贵《致新罗王书》之回信,落款中已经赫然标明作者“新罗王金法敏”。《东文选》编选者如此做法与将卷4即《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织锦献唐高宗》作者题为“无名氏”如出一辙。(5)卷95-2《八家诗选序》作者题为“无名氏”,误。细读序文:
予居闲无事,以诗学自娱。乃于八家,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者,亦有年矣。古人有云:“求诗贵乎平易,不要崎岖苟合。”此诚选诗之妙诀也。且前辈选诗,率皆裒集诸家,聚为小编。虽得趣于众家奇怪之法,亦未免为细碎分裂之患。今则不然,只于八家集中取人所易晓而便于观览者,以三体法汇而集之,分为十卷,名曰《唐宋八家诗选》,聊与二三同志者共之。[15](2)
从行文的语气、风格及几篇其他作者所作同题文章对照分析,不难得出作者为匪懈堂李瑢。褚大庆:《〈东文选〉文体研究》,延边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3年,第54—55页。
另外,除《新唐书》与《文献通考》失题外,根据其余中、韩古代文献记载,题作《太平颂》九次,《太平诗》两次按:清戈载《词林正韵》第二部七阳韵“迈时康”条引第七、八两句,题作“太平诗”。,《太平歌》一次,只有《东文选》题作《织锦献唐高宗》。应该说,以前三者任一为诗题均无甚差别。但无论如何,将唐朝皇帝李治百年之后的庙号高宗写在诗题中,显然是荒谬的。当然,诗题错误在《东文选》中也多达10例褚大庆:《〈东文选〉文体研究》,延边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3年,第20—22页。。在非诗歌类文体中题目错误者竟多达31篇褚大庆:《〈东文选〉文体研究》,延边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3年,第129—131页。。
二、各种版本的文字差异
目前,笔者见到有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提及五言古诗《太平颂》,有十四种收录全诗。按:明不著撰人《朝鲜史略》卷二阙原诗。具体内容如下:
1.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99上《列传》149《东夷列传》:
五言太平颂
真德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偕日月,抚运迈陶唐。
幡旗既赫赫,钲皷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競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2](5336)
2.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781《四夷部二
·东夷二·新罗》:
五言太平颂
真德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陶唐。
幡旗何赫赫,征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竟呈祥。
上时和玉烛,七耀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帝任忠与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家大唐。[3](3462~3462)
3.宋朝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167《帝德》:
五言太平诗
真德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治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幡旗既赫赫,征原注:一作“鉦”。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和风凝宇宙原注:一作“淳风凝幽显”。,遐迩競呈祥。
四时调玉烛,七耀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咸一德,昭我皇家唐。[4](801)
4.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卷962《外臣部·才智》:
五言太平颂
新罗王金真德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幡旗何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競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5](11150)
5.北宋宋祁等撰《新唐書》卷220《东夷列传》145:
太平颂
真德
巨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成大定,兴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治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耀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三五成一德,昭我唐家唐。[6](6203)
6.高丽朝金富轼《三国史记》卷5《新罗本纪第五》:
大乎颂
真德王
【大唐开】按:《三国史记》“大唐开”三字阙。详见[朝]金富轼、李康来校注:《原本三国史记》,首尔:韩集社(音),1998年,第77页。洪业,巍々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按:“继百王”三字阙。详见[朝]金富轼、李康来校注:《原本三国史记》,首尔:韩集社(音),1998年,第77页。
【统】按:“统”字阙。详见[朝]金富轼、李康来校注:《原本三国史记》,首尔:韩集社(音),1998年,第77页。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用,抚运迈时康。
幡旗何赫赫,钲皷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疑幽显,遐迩競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皇。[7](77)
7.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80《新罗主》:
五言太平颂
真德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休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陶唐。
幡旗何赫赫,鉦鼓有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疑幽显,遐迩竞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皇家唐。[8](1142)
8.高丽朝僧一然《三国遗事·纪异》卷1:
太平歌
真德女王
大唐开洪业,魏巍皇猷昌。
止戈戎威定,修文契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军迈虞唐。
幡旗何赫赫,铮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现,遐迩竞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皇。[9](76)
9.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26《四裔考三·新罗》:
太平颂
真德
巨唐开洪业,魏巍皇猷昌。
止戈成大定,兴文经百王。
统天崇雨施,治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耀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五成一德,照我唐家唐。[10](2564)
10.明朝处囊斋主人辑《诗女史纂》卷6:
五言太平颂
真德
大唐开洪业,魏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两施,理物休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陶唐。
播旗何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競呈祥。
回时和玉烛,七耀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
11.朝鲜朝徐居正等《东文选》卷4:
织锦献唐高宗 [朝]徐居正等《东文选》(三册),庆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古木版本(四周单栏,双花鱼尾,白口。半叶10行19字,小字双行注。线装五针缀),1966年,第37页。
无名氏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用,抚运迈时康。
幡旗何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競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皇。[15](37)
12.清朝张英、王士祯、王惔等撰《渊鉴类函》卷231《边塞部·新罗一》:
五言太平颂
新罗王金真德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心偕日月,抚运迈陶唐。
幡旗何赫赫,钲鼓何煌煌。
外夷逆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远,遐迩競呈祥。
四时和玉烛,十耀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11](24)
13.清朝彭定求等《全唐诗》卷797-12:
太平诗题注云:“永徽元年,真德大破百济之众,织锦作五言《太平诗》,遣其弟之子法敏以献。”《全唐诗》卷79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969页。
金真德
大唐开鸿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戎衣:原注“一作‘成大”。定,修修:原注“一作‘兴”。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大殃。
和和:原注“一作‘淳”。风凝宇宙,遐迩競呈祥。
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用用:原注“一作‘任”。忠良。
三五咸一德,昭我皇家唐皇家唐:原注“一作‘唐家光”。。[12](8969)
14.清朝阿桂、于敏中、和珅、董诰撰《钦定满洲源流考》(四库全书影印本)卷17:
太平颂按:失题。
真德
巨唐开洪业,魏巍皇猷昌。
止戈成大定,兴文总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偕日月,抚运迈时康。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煌煌。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三五成一德,昭我唐家光。[13](4)
15.清朝陆心源《唐文拾遗》(四库全书影印本)卷68:
太平颂
真德
大唐开洪业,魏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用,抚运迈时康。
幡旗何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遗命者,剪覆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競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14](1)
此诗韵脚分别为昌、王、章、康、鍠、殃、祥、方、良、皇(光、唐),均押阳韵,近于“五言排律”。
首句“大唐开洪业”中的“大”,《新唐书》与《文献通考》作“巨”。“洪”,《全唐诗》作“鸿”。“大唐开”三字,《三国史记》阙。
次句“巍巍皇猷昌”中的“巍巍”,《三国史记》第二个“巍”字以重文符号“々”记之。
第三句“止戈戎衣定”中的“戎衣”,《新唐书》与《文献通考》,均作“成大”,《全唐诗》原注“一作‘成大”。
第四句“修文继百王”中的“继百王”三字,《三国史记》阙;“修文继”,《文献通考》作“兴文经”,“修”,《新唐书》作“兴”,《全唐诗》原注“一作兴”。
第五句“统天崇雨施”中的“统”,《三国史记》阙;“雨”,《诗女史纂》作“两”,误。
第六句“理物体含章”中的“理”,《新唐书》《文苑英华》《文献通考》均作“治”;“体”,《唐诗纪事》与《诗女史纂》均作“休”,误。
第七句“深仁谐日月”中的“月”,《三国史记》《东文选》《唐文拾遗》均误作“用”;“仁谐”,《渊鉴类函》作“心偕”,误。
第八句“抚运迈时康”中的“运”和“时康”,《三国遗事》分别作“军”和“虞唐”;“时康”,《旧唐书》《唐诗纪事》《渊鉴类函》《太平御览》均作“陶唐”。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卷2,七阳韵“迈时康”引七、八两句“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第九句“幡旗何赫赫”中的“何”,《旧唐书》《新唐书》《文苑英华》与《全唐诗》均作“既”;“幡”,《诗女史纂》作“播”,误;“赫赫”,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作“黑黑”。
第十句“钲鼓何锽锽”中的“钲”,《太平御览》与《文苑英华》作“征” 按:《文苑英华》原注“一作‘鉦”。;“鼓”,《旧唐书》与《三国史记》作“皷”;“何”,《唐诗纪事》作“有”。“锽锽”,《渊鉴类函》与《钦定满洲源流考》作“煌煌”。
第十一句“外夷违命者”中的“违”,《唐文拾遗》误作“遗”,《渊鉴类函》作“逆”。
第十二句“翦覆被天殃”中的“翦”,《太平御览》《唐诗纪事》《文献通考》《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唐文拾遗》《诗女史纂》均作“剪”;“被”,《唐文拾遗》作“披”;“天”,《全唐诗》作“大”。
第十三句“淳风凝幽显”中的“凝”,《三国史记》与《唐诗纪事》作“疑”,误;“显”,《渊鉴类函》作“远”。此句《文苑英华》与《全唐诗》作“和风凝宇宙”按:《文苑英华》原注“一作‘淳风凝幽显”。。
第十四句“遐迩竞呈祥”中的“竞”,《太平御览》作“竟”。
第十五句“四时和玉烛”中的“四”,《太平御览》与《诗女史纂》分别作“上”与“回”,均误;“和”,《文苑英华》与《全唐诗》均作“调”。
第十六句“七曜巡万方”中的“七”,《渊鉴类函》作“十”,误;“曜”,《新唐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渊鉴类函》《文献通考》《诗女史纂》均作“耀”。
第十八句“维帝任忠良”,《太平御览》作“帝任忠与良”;“任”,《全唐诗》作“用”。
第十九句“五三成一德”中的“五三”,《全唐诗》《新唐书》《钦定满洲源流考》均作“三五”,《文献通考》作“五五”,误;“成”,《文苑英华》与《全唐诗》作“咸”。
末句“昭我唐家皇”中的“昭”,《文献通考》作“照”,误;“皇”,《旧唐书》《册府元龟》《渊鉴类函》《诗女史纂》《唐文拾遗》《钦定满洲源流考》均作“光”;“唐家皇”,《唐诗纪事》《文苑英华》《全唐诗》均作“皇家唐”按:《全唐诗》原注“一作‘唐家光”。,《太平御览》作“家大唐”,《新唐书》与《文献通考》作“唐家唐”。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罗懋登著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卷17开篇词引用了此诗,只是首句改为“大明开洪业”,末句变成“于昭虞与唐”。第五句“统天崇雨施”中的“崇”,作“从”。第九句“幡旗既赫赫”中的“赫赫”作“黑黑”。第十句“钲鼓何锽锽”中的“钲”作“征”。
通过以上版本对比可见,除了第十七句外,每句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按:包括诸如“皷”与“鼓”、“剪”与“翦”、“競”与“竞”的古今字差异。而第十九句《东文选》等均误,只有《文苑英华》与《全唐诗》作“五三咸一德”和“三五咸一德”,“五三”或“三五”指三皇五帝, “咸一德”出自《尚书》“咸有一德”。
抛开其后刊印文献,与《东文选》相比较,《册府元龟》有一处差别,《旧唐书》和《三国遗事》各有四处,《文苑英华》有五处,《太平御览》有六处,《新唐书》有多达七处不同。
三、结语
不难看出,《东文选》(卷4)与《三国史记》(卷5)所录基本一致,就连“深仁谐日月”中的“月”《三国史记》误作“用”都被《东文选》直接沿袭下来。其次,《东文选》(卷4)与《三国史记》(卷5)记载與《册府元龟》差别不大。相反,与《新唐书》的差异倒有七处之多,然而最值得注意者有三处:即“治”,《旧唐书》为避当时的唐高宗讳作“理”;“偕”,《新唐书》作“谐”,词义不准确。“陶唐”,《新唐书》作“时康”,误,因为忽略了与前面动词“迈”搭配,而原句意在赞美唐高宗时期超越了上古三代中的陶唐(尧帝)时代。至于刊于清康熙年间的《全唐诗》,将第九句“幡旗何赫赫”中的“何”改为“既”,显然是为避免与下句的“钲鼓何锽锽”重复,以及第十九句改成“三五咸一德”,均属后出转精。
综上所述,五言古诗《织锦献唐高宗》即《太平颂》一诗,《东文选》直接收录于《三国史记》,按:最后一句或再版时移自《三国遗事》。而中国北宋刊印并于元祐七年(1093)传入高丽的《册府元龟》很有可能是它的最初的版本来源。虽然《宋史·高丽传》记载《文苑英华》早在元祐元年(1086)就传入高丽,但其影響不如《册府元龟》大。李梅花博士也指出:“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高丽仁宗二十三年),金富轼参阅韩国古代《旧三国史记》、《留记》等大量文献资料和中国的《通典》、《册府元龟》等古籍,并吸收一些民间传说,采用纪传体编纂成现存韩国最古老的史籍《三国史记》。”详见李梅花:《宋丽使节往来与文化交流》,《东疆学刊》,2007年第3期。
《东文选》收录诗作计1770题2024首,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
和六言律诗等十种诗体,反映了新罗至15世纪末古代朝鲜文人汉诗创作的巨大成就。当然,由于选本、印刷、流传等原因,也不能否定和忽视它所存在的诸如题目错误、序文误作正文、诗体错误、作者谬误等主要问题褚大庆:《〈东文选〉文体研究》第一章第三节,延边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3年。。其开篇诗作就存在作者和诗题两个方面的谬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笔者特此撰文,意在引起文本赏析与研究者注意。同时也想在此强调《东文选》所具有的比勘中、韩古代文献,订正彼此版本讹误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毛瑞方:《中国古籍与古文献学的涉外问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3期。
[2]刘昫,等:《旧唐书》(第十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影印本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4]李昉,等:《文苑英华》(四库全书影印本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5]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周勖初校订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
[7]宋祁:《新唐书》(第二十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8][朝]金富轼、李康来校注:《原本三国史记》,首尔:韩集社(音),1998年。
[8]计敏夫:《唐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9][朝]僧一然:《三国遗事》,权锡焕、陈蒲清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
[10]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11]张英,等:《渊鉴类函》卷23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局印书馆,2008年。
[12]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3]阿桂,等《钦定满洲流源考》卷17,《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局印书馆,2008年。
[14]陆心源:《唐文拾遗》卷68,《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局印书馆,2008年。
[15][朝]徐居正,等:《东文选》(三册),庆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本,1966年。
[责任编辑朴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