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时代背景下美术作品对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彭小宇
摘 要:当前,不少小学美术教材在选定学习内容和作品欣赏时,考虑并收录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纵观各年级小学教材可以发现,不管是古代、近代的艺术作品,还是现代艺术作品,都能给人独特的美的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价值的提高。
关键词:不同时代背景; 美术作品; 小学; 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76-002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新课改逐渐加快进程。现阶段,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各学科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而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则需要教师通过优质的教材和美术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并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了促进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所获得的人格毅力和人文情感价值等方面的有效提高,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重要性及相关现状,积极探究不同时代背景下美术作品于小学人文精神培养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相关美术作品对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作为新课改下美术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具有非常深刻的价值和意义。人文精神即一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美术作品的欣赏与理解,来促使小学生拥有人生理想和追求,并积极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和达到理想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美术鉴赏中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精神价值。除此之外,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理解,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对不同时代背景的感知和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艺术欣赏和认知中的探索精神和辨识能力的提高。另外,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还能使学生形成较高水平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从而不断创新,最终引导学生形成较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美术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并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成果。
二、当前小学生美术课堂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制度等影响,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尚未完全达到新课改下人文精神培养目標的要求。总体来看,还有诸多值得提升的地方。一方面是教师更加注重美术技能培养,而不注重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美术作品的欣赏及解读,因此学生在看待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时,常常更在意相关作品的表面而忽略深层次的人文精神,所以学生的人文意识不够强烈。另一方面是教师只注重教材作品介绍,而未做好适当的拓展延伸,因此学生在了解教材文本之后并未对相关美术作品的同时代作品系列有更多关注,所以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另外,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课堂教学仅仅停留于浅层次的艺术赏析和初步了解方面,并未有效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相关德育因素渗透不够明显,因此学生所获得的人文精神内涵不够强化。总之,小学生在对相关美术作品的赏析或认知普遍存在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等缺陷,因此教师要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入手,从对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出发,积极对相关缺陷进行有针对性地策略反思及实施,来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精神提高和强化。
三、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对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策略分析
(一)利用作品解读,培养人文意识
针对当前小学生美术课程培养中的人文意识缺乏,教师应当立足相关美术作品进行积极解读,以促进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在长久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下,当前小学美术教材选取了不少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供教师进行美术教学活动。这些美术作品来自于古代、近代或现当代的不同时代背景,因此也蕴含了诸多值得探讨的文化元素。教师可通过这些作品来积极促进学生对相关作品的背景进行了解,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和人文意识。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可通过相关作品的外表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再对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画家介绍、表现形式等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逐一解析,从而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另外,教师可积极采用模仿、分享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验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花鸟画》这一课进行赏析时,可采用作品解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首先该作品是齐白石先生创作的一幅水墨画,虽然名为《花鸟》,但实际上却不容易分辨出绘画内容。教师可先通过课件直观展示该作品,让学生分析画的内容和画右边的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花鸟》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最后再以了解作者的方式向学生解读齐白石这一画家的生平经历和一些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从而引导学生感受齐白石画作中的纯朴力量和生命精神,促进学生对湖湘文化和朴素的中国农民情感的了解,最终促进学生人文意识的有效提高。
(二)应用作品延伸,发展人文素养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在应用中所培养出来的人文精神,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体验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教师如果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一定延伸,就可穿越作品本身而带领学生去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美术作品的别样精神和价值。在作品延伸方面,教师可通过教材课本延伸或主题作品延伸等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教师在对教材内相关作品进行解读时,可带领学生从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同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或同风格作品等方面入手,延伸此美术作品,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同一时期的文化背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对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体验下的各类文学有一定的归类与理解,要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生意愿等实际情况,对重要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专题延伸,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系列美术作品的人文素养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先将一系列的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感受、分享和探索,之后再给学生介绍相关背景下的历史内容或文化体系,最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和交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教师在讲解人教版美术教材中《捣练图》时,可采用历史讲解的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首先教师可将《捣练图》的一部分展示給学生欣赏,然后询问学生感受,让学生猜猜画中的女性在做什么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该作品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包括作者、创作背景和目前全画相关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对唐代的文化背景、经济、服装工艺等相关情况有一定了解。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将该作品与同时期的《唐宫仕女图》等表现唐朝繁荣生活与经济发展的一些作品进行对比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盛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我国文化自信和勤劳生活的优秀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更有利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将班级学生分组,举办不同时代有关宫廷的画作的搜集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几千年的宫廷文化发展与历史繁荣,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历程的理解与现实价值的思考。这样的做法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实现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以及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提高。
(三)渗透德育价值,强化人文精神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都应当具有良好的审美价值和真善美等思想含义,教师可结合相关美术作品中的优秀品质进行新课改下有目标性的德育工作,通过引导学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中,学习渗透相关的德育精神,有利于学生德育目标的实现和人文精神的强化效果。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和作品应用中,首先需要对相关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深刻理解,并充分发挥相关作品中的德育内容,然后在作品赏析中逐步渗入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相关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比如在相关人物类作品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相关人物的品质特点、精神思想等,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达到优化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充分挖掘相关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创作目的乃至作者经历等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人文精神理解,最终达到德育目标与人文精神强化的双重效果。教师也可以将德育实践的方式融入美术作品应用中,以强化学生人文精神。
教师在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山水画》一课进行教学时,可采用渗透德育价值的方式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比如,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我国不同时期的画家对大好河山的表现形式,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感想,促进学生对我国山河自信和爱国之心的培养。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使学生感受我国不同时期画家的绘画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在山水之间对爱国之心与祖国之情的培养。在欣赏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段找到自己心中的最美山河,然后通过儿童画、山水画或其他绘画手段进行山河描绘。在小学生创作完相关作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些作品挂在展览墙上或相关主题板报上,最终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和氛围中培养家国情怀,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强化与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来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作品赏析和美术实践中达到对自身价值和人生思想的有效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善良、爱国和勤劳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对小学美术课堂中人文精神培养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和改正,积极通过作品的解读、适当延伸和德渗透等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为小学生的精神品质基础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天红.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以“美术鉴赏”课程为例[J]学周刊,2020(17):157-158
[2]林小真.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72
[3]陈静茵.舞动星火精灵,传承火狗文化——“两轴两面”框架下乡村小学美术教育传承非遗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138-139
[4]王志平.探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70-271
[5]黄斌.人文精神的体现——试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J]美与时代,2006(07):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