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路径

    潘玥豆

    【摘要】人类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阅读,自主阅读可以拓展眼界、提升人生价值,该能力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传统教学中,小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一直不受到重视,课堂教学被动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读书不应将书“读死”,应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能力,一改传统语文教学之颓势,符合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优化策略

    现代教育观充满着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的渴望。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的融合。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使我们忧虑,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学校、教师与家长应成合力之势,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上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教师应结合部编版教材知识点,让孩子熟练掌握词句运用,为下一步阅读学习奠定基础。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段,讲解和实践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故事中的道理、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情感。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同时,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养成自觉长期阅读的好习惯。因此,教师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他们阅读的激情与兴趣,让他们都喜欢读书[1]。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内容引入课外读物的内容。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中,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了王熙凤这一《红楼梦》中的经典形象,但是节选片段对林黛玉的描写着墨不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延伸阅读,阅读《红楼梦》中另一个经典片段——《林黛玉进贾府》。再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课文時,要同时介绍文章作者史铁生的生平故事,教师可以将史铁生作品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做成书单推荐给学生。

    二、营造阅读空间,构建“书香课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载体。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也是积淀底蕴、提升素养的根本途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之上以及教室之内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书香氛围,让孩子在阅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中的单元主题,定期每周开展全班大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为例,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在班级举办“我读唐诗三百首”的活动,依据自己的理解在《唐诗三百首》之中找到关于“四时”的古诗,活动分组进行,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多又准。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通过阅读课外书、小组共同交流优秀篇目、及时记录所感所想等方面入手,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真正使孩子们体验到好书伴成长的快乐。

    三、信息化技术助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在合理的范畴内实现阅读面、知识面的扩充。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阅读不再拘泥于课本以及纸质化书籍[3]。市面上丰富多彩的阅读App、方便携带的移动阅读设备,例如kindle、iPad等,都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利器”。很多家长对移动设备持有一种“回避”的态度,认为会耽误孩子学习,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看家长与教师如何利用并加以监督。学校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余时间播放有声读物,借助高科技设备扩大阅读面,制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新东方打造小学语文线上学习平台微语文,用短小精悍的音频课程和图文内容,方便孩子利用零碎学习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培养定时定点学习的良好习惯。《简明文学读本》《少年读国学》等延展阅读文本为孩子打开广阔的文学天地,作为校内学习的有益补充,为孩子深入拓展阅读题材和内容提供了丰富选择。

    结语

    文字赋予人类体察生活细节之美的触角,也赋予我们对抗艰难境遇的力量。小学语文希望为孩子打开文学的一扇窗,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验幸福,让这幸福陪伴他们一生的成长。新课标将阅读放在语文学习的核心位置,指出阅读能力关乎一个学生在成长中甚至进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学习的初期就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稳固的阅读基础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牛娟弟.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47):47-48.

    [2]胡玉梅.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2020(22):165.

    [3]肖玉琴.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