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黄金慧
摘要:教育事业关乎国家未来发展,人才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化推广,教育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德育方面重视培养,对学生良好审美情趣与高尚情操的加强培养,有益于使学生实现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流程中属于重点内容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语文学科中既包括文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思想品德深入了解,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会伴随时代改变而加速发展,其既属于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还是对知识实现认知与学习的主要工具,文化气息较强,在其熏陶下能够让学生实现良好品质的养成,有关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自古以来中国都比较重视以德为主,属于一个具备先进政治制度与法制的国家。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之基本更是以“立德树人”为终点教育任务。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思想品质与审美情趣,并对结合语文知识与德育给予重视,通过诸多角度将德育渗透点找出来,尽可能地实现高效结合德育与语文学科知识,从而让学生实现良好德育品质的养成。
一、 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德育教学意识比较淡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很少有教师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对语文教学素材中的人文价值思想进行开挖,导致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合理的引导,造成小学教育出现高分低素质的现象等。此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但是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理论性的,对学生进行大篇幅的枯燥的理论灌输,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严重脱轨,导致学生不感兴趣,更加不能在思想和品德上得到启发,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种现象都充分表明,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效果,需要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渗透和融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语文教学材料中的人文知识和思想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良好的熏陶,实现学生的深化理解,使其思想品德得到真正的升华。
二、实施策略
1.立德文本,实现德育在语文课堂上的无形渗透
通常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不是对真善美的宣传,就是对假丑恶的鞭挞,其中蕴含多样化的德育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对教材渗透德育充分运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達成学文悟道的目标,还能对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课文时,学生需要先对小英雄雨来的知识进行学习,学习小英雄雨来为了中国英勇无畏的精神,为了国家和日本人周旋,在抗战时期,他英勇无畏被迫为敌人带路,为国家奉献,将鬼子带入设计的地雷阵当中,最终将他们炸的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抗日的一系列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当中认知必须具备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精神,使学生明白小英雄雨来不畏艰险、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正所谓国家面前无小事,从而让学生为了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发奋学习的使命与责任,促进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开展国学阅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正确学习思维的关键时期,但更加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理念,使他们未来能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凸显自身的价值。语文阅读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够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学习学生也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积极正能量的因素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教师应为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教学活动,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国学阅读资源。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国学阅读课堂,推荐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著作。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国学文章通常具有一定深度,他们在理解过程中可能效率不高或出现一些困惑,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国学教育的深层意义,使他们更好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在开展国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和组织者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利用国学经典著作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有效实现德育教育。
3.鼓励学生互动合作
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合作,不仅可以活跃教学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而且能够让学生身心放松,开发其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为其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创建良好的平台。尤其是在德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能够帮助学生之间增强互动交流,在探讨过程中优势互补,相互启发和引导,提升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狐狸会假扮老虎呢?老虎又为什么会乖乖地让狐狸假扮?狐狸的聪明之处体现在哪里?”在问题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合作讨论,对课文内容深度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适时的引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增进语言交流表达能力,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能够在讨论中深化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对文章中所表达的主旨和内涵进行详细的解读,方便在接受了一定的启发之后,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理想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应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在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语文教师应整合多种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对传统的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小学阶段就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雨. 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 课外语文, 2018, 000(007):191-192.
[2] 杜红梅.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探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