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英语项目式作业设计

    孙萍

    

    摘要: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中一个模块的作业设计方案,阐述了项目式作业在培养学生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方面的作用,归纳了项目式作业的两大特点: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作业产品可视化。

    关键词:初中英语? 项目式作业? 设计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的五级语言知识目标“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和五级情感态度目标“能在小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以及在作业布置中努力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形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政策大背景和理念大框架下,笔者尝试设计项目式作业。本文阐述项目式作业的理论背景,对项目式作业的概念加以界定,并通过案例说明项目式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最后对该案例的特点和不足加以评述。

    一、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他在研究了不同对象的人脑与智能的基础上,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在多元智力框架中有相对独立存在的7种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顺利而高效地使用语言;逻辑—数理智能,主要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敏感度;视觉—空间智能,主要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达出来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主要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能够与他人共情、感同身受他人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我,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师布置作业时可参考如下关键词:真实情境、语言运用、小组合作、预期产品、解决问题。由此,项目式作业应运而生。项目式作业是以项目研究为作业形式,以基于现实意义的项目生成、合作制订计划、适时引入学科知识构建支架、合作获得成果并展现、赋予权威点评的步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研究创新素养,以期发展学生全面品质。项目式作业是项目式教学法的一种具体实践,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式作业设计案例

    笔者以外研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Module 4为例,详细说明项目式作业的设计过程,阐述项目式作业提高学生多元智能的作用。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模块标题为Life in the future,主题是居住环境。第一单元讲述未来的教育将因科技发生改变;第二单元讲述与学生同龄的主人公Tony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涉及服装、气候、出行方式、工作四个方面的改变;第三单元介绍了日本机器人的现状并在模块任务中要求学生制作周边环境未来生活模样的海报。

    (二)创设真实情境,明确项目问题,发展语言智能

    1.观察教室,鼓励学生说出教室里的科技产品及科技如何辅助教育。

    2.学生头脑风暴未来生活的哪些方面将会发生变化以及发生怎样的变化。

    3.明确项目:创建未来生活模型并利用模型介绍未来生活。

    【评析】学生所在的教室有班班通、投影等设备,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直观感受教育的变化,激发其生活发生变化的感受,借此布置项目,学生明确任务,对预期产品有了初步设想。通过产品介绍,学生将运用目标语言,促进在实际任务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分工,细化过程管理,培养多元智能

    1.学生分别从服装、饮食、教育、出行、工作、娱乐、健康、气候这八个主题选择,自由成立小组,每组6人,选定组长。

    2.明确各组组内分工:(1)材料收集组,浏览网页,搜集主题相关的信息并列出清单,了解这些主题下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以便对未来生活的这些方面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预测;(2)预测想象组,根据前期搜集结果,在他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写出未来生活的具体变化;(3)模型制作组,根据预测的结果,在相关主题下准备工具和材料,将想象预测的结果通过模型表达出来。

    3.各组制定行动计划,完成下表:

    【评析】学生在成立小组及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协商,发展人际交往的智能。在材料搜集环节能借助网络、图书等课外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预测想象环节充分发展学生关联现有科技和生活状况推理未来的能力,培养逻辑—数理智能。模型制作环节能让学生融合多学科知识,发展视觉—空间智能。

    (四)展示预期成果,综合运用语言,完成项目要求

    各组利用模型、预测的信息编写成文字介绍,通过模型演练和文字旁白,让观众对相关主题下未来生活的变化有一个直观印象。

    【评析】学生在模型的直观操作下,运用目标语言“will”表示对将来的预测介绍未来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操练了本模块所学词汇和语法,巩固了所学内容。

    三、项目式作业的特点概述

    (一)项目式作业促进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1.项目式作业帮助学生对词汇和功能句的理解记忆向实践应用迁移。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应用本模块所学,增强了作业的趣味和效果。

    2.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感知理解向想象创造迁移。项目式作业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

    3.机械表达、应用所学知识向真实介绍迁移。项目式作业通过真实产品的介绍,强化所学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五级语言目标。

    (二)项目式作业的产品可视化、多用途

    1.创建模型可作为创客嘉年华作品展示。本案例中的产品——未来生活模型,形象直观,可视效果强,作为作品得以展示,将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定位,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模型的英文简介可作为本模块写作范文。学生对自己亲手制作的产品进行英文简介,学生积极撰稿、反复修改,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四、不足之处

    (一)技术支持缺乏

    因创建模型需要理工方面的知识,需要一定的外力支持才能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比较费时。

    (二)评价不能跟进

    由于组别较多,教师无法顾及每个组的每个成员并仔细观察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工作表现、价值创造,只能粗略地对各组工作加以了解,过程性评价难以细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3]黄蔚艳.项目式作业在高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