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陈素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中之重,很多教师会强调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其实,整本书阅读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最佳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连接文本的前后內容,再现作品的全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立足于整体格局来感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
毫无疑问,阅读是一项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文学活动,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不断向学生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关键原因。初中时期的很多读物都是围绕“人物传记”展开的,因为这种类型的书籍通常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会为学生树立值得学习的鲜明标杆形象,所以教师非常青睐于为学生制定“人物传记”类的阅读书单。再者,人物传记类书目通常具有主题鲜明、意蕴深远、难度中等的特点,适合初中年龄的学生进行阅读。
例如,在阅读《纳兰容若传》这本人物传记的过程中,由于全书被细致地划分为16个章节,所以牵涉面较广,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因而学生在串联前后文的“剧情”上具有较大的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旁批”。所谓旁批,就是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总结以简要的形式罗列在书的空白处,这样既能给予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同时也为后面的人物生平思维导图提供了强有力的“凭证”。如,学生可以记录纳兰容若的出生:其父为纳兰明珠、其母为爱新觉罗氏,取名为纳兰成德;而后记录其仕途:补诸生,贡入太学,1677年,乾清门三等侍卫(从久不懈,且谨),1685年,升级为一等侍卫。记录教育经历:文,徐乾学(饱学之士);武,武僧,禅真,天资纯粹,见识高明,学富五车;记录情感经历:与表妹惠儿青梅竹马,后来惠儿选秀入宫,因而创作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佳作。之后娶妻卢氏,诞子一月后,撒手人寰,子也故去。最后可以记录其病故时间:1685年7月,身患寒疾,同时旧病复发,因而离开人世。如果学生将纳兰容若的生平像以上内容进行记录,那么其生平事迹会跃然纸上。同时通过亲身的记录,学生也能快速定位到整本书叙述的位置,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整本书的了解程度。
二、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人物品格
除了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的行为品格也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紧扣的一个点。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从人物形象中提炼出优秀的品质,从而运用至自己身上。很显然,学生若想总结出人物的品质,就必须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阅读。分析阅读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加上自己独立的思考,透过书的表面看到其内在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而判断作者写作的意图。当学生完成了分析阅读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回顾书中荡气回肠的部分,尤其会被人物的伟大精神所折服,这样既拓宽了初中生的文学视野,同时也让阅读为写作奠定下坚实的素材基础。
例如,由于教材中收录了《林则徐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所以学生会对“林则徐”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解的兴趣。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将《林则徐传》这本人物传记史书推荐给学生。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对于整本书而言,书名就是“窗户”,显然这本书的主题就是介绍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人物的生平事迹趋势图,那么对于阅读的第二步,就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如通过思维导图分析人物的品质。通过虎门硝烟这一代表性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林则徐做事果断,虽身居高位,但一直循法秉公,为民办实事;通过“开眼看世界”一事,我们不难看出林则徐身上存在的创新理念,他打破了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愿意以拥抱的姿态去了解国外的文化,吸收新鲜事物,先后创作了《四洲志》《华事夷言》等著作。显然,从不同的事件中,我们能够总结出人物不同的品质,所以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展示,让人物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更加的饱满充实。
三、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对比研究
一般而言,对比阅读是初中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模式之一。因为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更容易分析作品的优劣以及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取出对比对象的异同点,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对存在“异”的地方展开着重分析。这样一来整本书中的重难点都将在清晰、有条理的思维导图中有所展现,学生便可以从这些“精华点”入手,继续深入到整本书的内在中进行探究。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进步,同时也会发展自身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读书、读整本书”的优良习惯。
例如,之前已经引领学生阅读了《纳兰容若传》这本书,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人的生平经历对其成长的方向是影响巨大的,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更为深刻,教师可趁热打铁,为学生制定“经历与成长”的阅读主题,要求学生阅读《仓央嘉措传》《李煜传》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传记。除了教师着重推荐的书目外,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自主选择权,去搜寻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多本书的阅读来进行对比阅读。以上人物都是历史上具有时代影响的人物,如果学生有心阅读,就不难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其实是同中有异,虽然他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时差,但真性情却是如出一辙。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选择的人物罗列出来,然后记录下他们的经历与成长,最后比较几个人经历的差异与相同点。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这样学生对这三者就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的加工修饰与延伸。虽然这种阅读方法比较消耗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但其实收获也是最大的,因为对比阅读有着非常鲜明的主题,学生在“主题”的牵引下,更容易向着目标前进,而不会出现阅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与此同时,人物传记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读到后面就会总结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技巧,会觉得越发轻松,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有价值的阅读离不开发散性思维的支撑,在初中语文中,阅读是学生必须要承担的学习任务,这一观点是无可厚非的。既然无法避开阅读这座大山,学生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使自己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能够有所收获,而不能让阅读变成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瑞阳实验学校(3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