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冲击下的小学高段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朱佩
【摘? ?要】当前,小学高段汉语教学面临网络语言的冲击。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研究人员提出:小学高段教师要“保底”,守住汉语规范这一底线;要“强基”,传承规范现代汉语,增强底蕴和底气;要“冲顶”,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师范院校教师要多一些战略思维,多一些历史思维,多一些辩证思维。由此让网络语言为己所用,推动现代汉语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小学汉语教学;语言传承与发展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其中,学生群体占整体网民的26%,10—1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16.9%。[1]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汉语教学,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网络语言与规范现代汉语的关系,使规范现代汉语既得到有效传承,也得到科学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社交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新兴语言,是网络社交时为了提高交流效率或提升被关注度而“创造”的特定表达方式。它以独树一帜的表达形式、简洁生动的文字形式、诙谐幽默的表现形式,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并逐渐从网络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1.创新性。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含有汉字、拼音、字母、数字、符号、图片等元素。(1)汉字。主要通过谐音、缩写、合成、假借等方式“创造”新词汇。如“粉丝”一词是fans的谐音,指代对某人迷恋的群体。(2)拼音。如“JJ”指代姐姐。(3)字母。如“CU”是see you的音译,是再见的意思。(4)数字。如“520”指代“我爱你”。(5)符号。如“:-)”指代笑脸。(6)图片。如各种各样的表情包等。(7)组合。如“哭ing”将中文词汇和英语的进行时后缀相结合,指代正在哭泣。
2.时代性。如“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一语来源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会上,当时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针对掩埋车头事件,不但没有向民众说清事情的缘由,反而向记者抛出这样一句话。此后,这句话便成为网友嘲讽某事物不可信的流行语。
3.不规范性。主要表现为:(1)打破了现有语法规则或改变了现有字词的形音义关系,如“喜大普奔”,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简单地缩写为四字词语,而选用的字在原词中并不是真正的支撑字或者并不是唯一的支撑字,同时缩写得到的新词也不符合汉语的组词模式。(2)生造词语,如前文提到的“CU”。(3)夹杂使用图形、符号、外来语等。
4.短暂性。大部分网络语言很快会被抛弃,只有很少一部分具有持久生命力。如《人民日报》评选的2017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除“尬聊”“戏精”等个别流行语还有一定的市场,大部分流行语都已经慢慢消失在平時的语言交流中。
5.低俗化。由于网络交流无须面对面,自然涌现出了一些“键盘侠”,他们使用一些不文明甚至粗俗的语言进行恶意的评论、交流,还通过这些网络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2015年10月16日,教育部将“草泥马”“屌丝”“逼格”等认定为网络低俗语言,要求强制整改。
二、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提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相对于一、二、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其身心出现了一些变化。第一,从环境的角度看,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更多、更深入地接触社会,更广泛地吸取信息。第二,从生理的角度看,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身体发育加快,身高、体重明显增长,肌肉、骨骼力量迅速增强,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三,从心理的角度看,该阶段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加快发展,困惑和好奇心同时存在。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他们喜欢用标新立异来求得同伴的认可和“崇拜”,不再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和评判对错的唯一标准。第四,从能力的角度看,该阶段的小学生智力加快发展,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水平由直观、感性向深刻、理性发展。特别是五年级以后,对抽象材料记忆增长的速率开始超过对具体材料记忆增长的速率。
因此,本研究将小学高段(即五、六年级)的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抓住他们模仿性、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倡导或纠正,力求得到较好的效果。
(二)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身份、性别、网龄、上网目的、网聊情况、对网络语言的认知等内容,旨在了解小学高段师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应用的频次、应用的场合等。为了尽可能让调查对象准确地界定和识别网络语言,调查问卷列举了2010—2019年《人民日报》评选出的每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以及2019—2020年初网络流行语“TOP200”[2]。
(三)问卷的发放
本次调查向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各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各100份。
向小学高段教师发放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
(四)问卷结果的分析
1.对网络语言的态度。通过问卷结果,可以发现,小学高段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喜爱程度较高,选择“喜欢”的占68.5%。小学高段教师对网络语言的喜爱程度较低,占30%。
从“喜欢”的理由来看,“幽默”是网络语言最大的卖点,选择这一理由的在小学高段的学生、教师中占比分别达到73.72%,83.33%。除了“幽默”,各个群体关注的点不尽一致:小学高段教师群体更关注网络语言的“创新性”和“时代性”,小学高段学生更关注网络语言的“新鲜”。
“不喜欢”的理由则相对一致,“不规范”占比达到51.9%,“不优美”占比达到48.1%。小学高段教师觉得网络语言“不好懂”的占到35.7%,远高于小学高段学生的9.3%。
2.网络语言的应用情况。小学高段学生和小学高段教师在“偶尔用”网络语言这一项的占比达到71.4%;“不用”占比最高的是小学高段教师,达到35%,远高于六年级学生的17%和五年级学生的9%。
3.对网络语言的应用场合。小学高段的学生和教师应用网络语言最多的场合均为“网聊时”,占比达到49.1%。总体上选择最少的是“作文(教学)中”,占5%,特别是小学高段教师将网络语言用于“教学中”的为“0”。
4.对网络语言教学应用的态度。小学高段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时使用网络语言“无所谓”的比例最高,达到52%;小学高段教师对在上课时使用网络语言表示“不喜欢”的比例最高,达到75%。
三、实地调查及分析
为进一步真实掌握小学高段教学实践中运用网络语言的情况,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还通过查阅学生作文、听课、展开课后交流等途径,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
(一)调查的对象
研究人员选取小学五、六年级各1个班级的学生,共90人,以及小学五、六年级各1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共20人。
(二)调查的途径
1.对小学高段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查阅小学高段学生上个学期课内写的作文、周记等。
2.对小学高段教学实践的课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随堂听课1个星期,观察并记录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语言表达情况。
3.对小学高段师生进行课后谈话交流分析。每天选取小学高段学生18人、小学高段教师4人,进行课后谈话交流,记录学生、教师课后用语情况,持续时间为一个星期。
4.对小学高段师生进行课后交流观察分析。共选取12名小学高段学生、12名小学高段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学生间、教师间的课后交流观察分析。
(三)调查情况分析
1.写作中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从查阅学生作文的情况来看,小学高段学生在作文中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很少,仅有5人,占比为5.5%,共使用了10次。从使用频次看,上学期写作中使用1次网络语言的有1人,占比为1.1%;使用2次的有3人,占比为3.3%;使用3次的有1人,占比为1.1%。从使用场合看,网络语言多使用在引用的对话中,共有7次,占比70%。此外,还有心理描写2次,占比20%;人物描述1次,占比10%。从使用的人员看,五年级的学生有3人,共使用6次,分别占比60%,60%;六年级的学生有2人,共使用4次,分别占比40%,40%。
2.课堂中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从听课的情况来看,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较少,但多于在写作中的使用人数,共有11人,占比12.2%,共使用了16次。从使用频次看,课堂中使用1次网络语言的有7人,占比7.8%;使用2次的有3人,占比3.3%;使用3次的有1人,占比1.1%。从使用的人员看,五年级有8人,共使用了12次,分别占比72.7%,75%;六年级有3人,共使用了4次,分别占比27.3%,25%。
小学高段教师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少于小学高段学生,共2人,占比10%,共使用了4次。從使用频次看,课堂教学中使用1次网络语言的有1人,占比5%;使用了3次的有1人,占比5%。
3.课后谈话交流中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从谈话交流的情况看,小学高段的学生在谈话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比例远高于在作文中和课堂上使用的比例。谈话中共有37人使用了网络语言,占比41.1%,共使用48次。从使用频次看,谈话交流中使用1次网络语言的有29人,占比32.2%;使用2次的有5人,占比5.6%;使用3次的有3人,占比3.3%。从使用的人员看,五年级有14人,共使用了15次,分别占比37.8%,31.3%;六年级有23人,共使用了33次,分别占比62.2%,68.7%。
小学高段教师在谈话中使用网络语言的共2人,占比10%,共使用了4次,远低于小学高段学生。从使用频次看,谈话交流中使用1次网络语言的教师有1人,占比5%;使用了3次的有1人,占比5%。
4.小学高段学生间、教师间交流中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从观察的情况看,小学高段学生间相互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的共有9人,占比75%,共使用14次,比例远高于在作文中、课堂上以及与研究人员课后谈话交流时使用网络语言的比例。从使用频次看,谈话交流中使用1次网络语言的有6人,占比50%;使用2次的有2人,占比16.7%;使用了4次的有1人,占比8.3%。从使用的人员看,五年级有3人,共使用了6次,分别占比33.3%,42.9%;六年级有6人,共使用了8次,分别占比66.7%,57.1%。
小学高段教师间相互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的共2人,占比16.7%,共使用了3次,比例远低于小学高段学生。从使用频次看,谈话交流中使用1次网络语言的教师有1人,占比8.3%;使用了2次的有1人,占比8.3%。
可以看出,小学高段学生对网络语言比较喜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且随着年纪的增大,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逐渐增多;在学习中使用网络语言较少,且随着年纪的增大,使用人数逐步减少。同时,小学高段教师对网络语言比较无感,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教学中,都较少使用。
四、网络语言冲击下对小学汉语教学的建议
(一)对小学高段教师汉语教学的建议
1.要“保底”,守住汉语规范这一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教师要时刻把“规范”作为小学汉语教学的准则和准绳,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绝不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并要求学生不使用,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语言的习惯,形成规范用字、说话的能力。
2.要“强基”,传承规范现代汉语,增强底蕴和底气。要充分利用各类“规范”资源,使“规范之想”走上“规范之路”。如被列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语文课文标准的普通话诵读示范,对推进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传承规范现代汉语的“群众基础”越来越扎实了:如《中国成语大会》几多红火,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收视人次达21亿,等等。小学高段教师要做的就是动员学生“参战”,扩大“战果”,夯实汉语传承与发展的根基。
3.要“冲顶”,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现代汉语是一直在发展和创新的,正如《现代汉语词典》也要不断增补删除一样。2010年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并被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小学高段教师要在精神状态上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在思维方式上打破迷信经验、本本、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敲黑板”“划重点”“教科书式”等教师职业行为都成为网络热词的当下,小学高段教师要顺应网络语言社会化大潮,顺应学生对网络语言的需求,对符合《通用规范汉字表》且符合规范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形音义等要求的网络语言,在讲解规范的基础上灵活使用。由此才能笑看网络新词、指点网络新词,才能在教学中反映新面貌、体现新成果、落实新规范,做汉语发展的推动者,而不是阻挠者。
(二)对师范院校教师汉语教学的建议
1.多一点战略思维。在校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现在,还将影响他们的将来;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还将影响他们未来的教学对象。因此,对在校师范生开展汉语教学时,不仅要考虑他们的现在,还要考虑他们的将来;不仅要考虑他们个人,还要考虑他们未来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善于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上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汉语教学问题,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帮助师范生为今后开展汉语教学而培育全局观、长远观。
2.要多一点历史思维。要让在校师范生在历史优秀语言的涵养中习得优美的现代语言,在历史优秀语言的沃土中成为现代语言大师。首先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让在校师范生认清中华规范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其次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培养在校师范生为追求传统优秀语言的目标而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拥有学习和钻研传统优秀语言的基础,才能够“功到自然成”,在传统优秀语言的传承上,在网络语言的创新与发展中,进入“自由”之境。
3.多一点辩证思维。要多“授人以渔”,让在校师范生在面对汉语的传承和发展时,能客观地、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对待,认真地分析,有效地解决规范现代汉语与网络语言之间的矛盾。引导在校师范生在以后的汉语教学中辩证地对待网络语言和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从而推动汉语的传承与发展。
网络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辩证、理性地对待这一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让网络语言成为推动汉语的发展的特殊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 (2019-08-30)[2020-05-09].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P020190830356787490958.pdf.
[2]李雅茹. 2019—2020年初热门网络流行语Top200[EB/OL].(2020-02-28)[2020-05-09].https://mp.weixin.qq.com/s/NhyMkDvhgjUSFjxfiXAVMQ.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EB/OL]. [2020-05-09].http://www.moe.gov.cn/s78/A19/yxs_left/moe_813/s237/201905/t20190531_384002.html.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3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