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分析
胡希冀
摘要:随着承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提出,承德市海绵城市已进入规划实施阶段。本文从承德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四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了承德市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现状及问题,以期为海绵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
2017年《承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公示,规划中划定的承德市海绵城市试点区的范围,详细规划工作也将于2018年逐步展开,本文拟从承德市“水”的现状出发,通过现状分析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需重点解决的间题。
1 水生态现状问题
1.1 生态岸线保持率较低
旱河水系生态亟待改善,其中旧城区的旱河主要形式为两面渠道改造和旱河加盖,水系和周边的硬化改变了原有水系的水文特征,河道水生态系统发生破坏,交通干道和建筑占压了部分河段近岸线,后续改造难度大。穿越整个城区的武烈河,部分区段采用直立渠化岸线,河道水生态系统不完善。
1.2 河道水生態系统需要修复和完善
市内河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不理想,大部分河道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部分河道常年未进行清淤,底泥释放二次污染;其次,对于圩区而言,圩内河道受影响因素较多,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之污染物增多,导致圩内水质变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再次,市区内骨干行洪河道均为硬质化护坡,护坡阻隔了河流与两岸的物质能量交流,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同时缩减了相应动植物活动区域,加剧了水生态系统的退化。
2 水环境现状问题
2.1 城市水体污染尚未根本改善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后,市区的水环境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市区内水体水质总体较好,但局部区域污染比较严重,河流观感较差;
(二)天然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有限,部分河道已失去生态功能;
2.2 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日趋突出
(一)随着截污管网的不断完善,使得承德市城市面源污染表现出对城市水体污染的影响不断增大的特征;
(二)随着城区的扩大,面源污染范围同步扩大,郊区河流污染从以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污染为主逐步转变成面源污染为主,城市河流污染从建成区向郊区扩展。
(三)雨水、中水利用水平不高。2015年承德市城区污水再生水利用率约25%,中水回用主要用于承钢和滦电的工业用水,再生水的用途单一,用于城市市政环卫、绿化景观浇洒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污水再生利用指标距离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3 水资源现状问题
3.1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有待提高,水源地保护有待加强
2015年,市区共设2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本年度共对22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崔梨沟监测点位闭井),23个项目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水质良好的点位20个,占监测点位的90.9%;水质较差的点位2个,占监测点位的9.1%。其中,白庙子点位、西营点位总硬度监测值超标,主要原因是:其一是区域含水层岩性组成结构差异;其二是地下水水位下降,稀释容量降低。西营点位硝酸盐氮监测值超标,原因是上游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农业化肥施用等造成。
承德市城区现有供水水源为滦河、武烈河河谷地带的浅层地下水,承德市各区已形成各自独立的供水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对地下水开采量的需求也逐年增大,如何科学、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同时加强对水源地保护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3.2 水功能区达标水平有待提高
承德市水功能区达标水平偏低,造成水功能区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陆域污水处理、污染治理及污水再生回用不足,污染治理水平低造成的。
全市污水处理出水标准较低,如太平庄污水处理厂由于建设早,设计标准为二级排放标准,部分县城处理出水标准为一级B。
3.3 河流健康水平较低
承德市的河流健康状况尽管在华北地区属于相对较好的甚至是最好的,但与承德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功能定位仍不相匹配。水文过程变异及生态流量满足度是影响承德市河流健康的首要因素。这个问题不是用水总量过大造成的,而是地表水调控能力低而傍河取水过大引发的。
河流健康评估结果表明,21条河流的总体健康状况为“亚健康”,健康状况较差的“不健康”河流4条,亚健康的河流8条,健康河流7条,基本处于天然条件的“理想状况”河流2条。在健康状况较差的三类河流中,水文变异及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指标是主要的约束性指标,是影响河流健康的关键,应该加大洪水资源化水平,压缩傍河地下水开采。
4 水安全现状问题
4.1 城区内涝风险较大,部分河段防洪排涝能力不足
老城区内涝风险较高,主要积水区域有11处,多表现为市政道路积水,部分积水严重区域降雨后一小时才可彻底排除积水。城区易出现积水、涉水路段主要有:南园路段;武烈路五云桥丁字路口;新华路沿线以及与新生路、桃李街交口路段;桃李街银领家园附近;普乐路地道桥附近;裕华路沿线;肃顺府路沿线;广仁大街与小棒子沟交口路段;翠桥路与牛圈子沟交口路段;大老虎沟地道桥路段。南区试点区内文轩名苑东侧滨河路两侧、积水严重,经检查此处无雨水管道和雨水蓖子,已治理完毕,无积水,采取措施是加装雨水篦子及铺设雨水管道。南互通东区路口积水严重。
中心城区地处山区,城区两面临山,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的“漏斗”状。主要的积水地段位于老城区低洼区,重力流排水条件较差,主要排水河道为滦河、武烈河及城区内旱河。
4.2 城区内污水管网覆盖率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部分区域雨污分流不彻底,再生水利用率低
现状排水管网中,双滦区大部分为合流制管网,老城区少部分为合流制管网。雨水及合流管网设计重现期多数为1年,合流制管网限制了雨水的排水能力。
目前,城区污水管网存在覆盖率不足、严重老化、超负荷、分支管网及小区、单位内部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老城区管网需进行改造扩建,老旧小区污水系统需要进行改造;污水管网建设未与土地开发、市政道路、防洪堤建设等同步投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4.3 武烈河防洪标准较高,除大学园区段,滦河防洪能力有限
武烈河、滦河两条穿越城区河道直接影响城市防洪安全。武烈河城区段、双峰寺镇段和安远庙大桥至人河口段防洪堤较为完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部分河段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目前南区滦河段五平方公里起步区、大学园区防洪堤已基本完善,已建防洪堤左岸长5.27km,右岸长11.47k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河段防洪堤标准低或没有堤防。
4.4 部分旱河难以发挥行洪通道的作用
承德市市区位于武烈河下游,在老城区内分布有9条旱河(小流域),其中二仙居、红石砬沟、狮子沟、石洞子沟、牛圈子沟为5条主要旱河,是老城区主要的行洪通道,这些旱河虽然流域面积不大,但上游植被较差、坡降较大。由于在城市中心区,洪水汇流时间较短,加之缺乏统一规划控制,旱河两岸开发建设挤占河道,目前旱河河道普遍较窄,防洪标准低、堤防质量差。
5 结论
海绵城市要做到有效实施需要前期做大量调研,只有立足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四个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才能更好地为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做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06):26-36.
[2]秦杨,喻旭.小议市政规划中海绵城市的体现[J].信息化建设,2016,(04):239.
[3]江施言,王永康.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