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锻造“四力”破解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的创新困局
汤一亮
【摘要】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节目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潮流。广播新闻访谈节目作为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类别,通常节目时间较长、内容涉猎广泛,不具备新媒体碎片化传播的优势。本文提出以锻造“四力”为起步,破解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的融媒体创新困局。
【关键词】四力 广播新闻访谈 融媒体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增强“四力”,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增强工作能力、提升业务和理论水平的关键路径,也是在融媒体时代破解广播节目发展困局、创新节目样式和节目精品的有效途径。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通常是以某一新闻事件为话题,邀请嘉宾进入演播室或者现场进行采访、交流和讨论。随着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广播媒体对众多节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以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的传播方式借助新媒体端发力,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乡村之声2017年播出的《长江岸边新橘颂》和2019年播出的《中国乡村消费调查》,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得到了受众的喜爱。本文以这两个节目为例,对广播节目如何以锻造“四力”开拓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一、勤用脚力深入乡村,将调查报告与访谈相结合
2019年3月15日,中国乡村之声播出了新闻访谈节目《中国乡村消费调查》。该节目时长58分钟,主要探讨乡村消费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受众走进和了解最真实的农村消费市场,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获得了受众的好评。
从策划伊始,该节目没有局限于访谈节目本身,而是突破性地将调查报告与新闻访谈相结合。记者兵分三路,深入走访陕西、山西、山东三省的农村乡镇,将目光聚焦在农民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日用品、食品和大型家电市场上。其中调查大型家电消费情况的一位记者连续往返于5个村子,拜访30多户人家,写出了一份翔实的农村大型家电消费调查报告。在《中国乡村消费调查》新闻访谈节目中,参与调查的3位记者走进直播间,与主持人和节目嘉宾共同探时农村消费状况,与听众一同分享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形成了“前方现场”和“后方直播”的勾连互动:
主持人:我们在过去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曾看到,雕牌洗衣液的“雕”字被人为地写成了“周佳”两字。还有整个洗衣粉、洗衣液市场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偷梁换柱、玩文字游戏,借机把假胃的商品往名牌商品的招牌上靠,乍一看是名牌,仔细一看又不是。
记者:在我们做调查的计划时,我就做好了买到假货的心理准备,我计划跟村民一块找到商家,去追溯一下到底是从哪里进货,怎么去帮他维权。但是跟预期不同,我实地调查的时候发现,村民其实普遍对农村消费环境的评价都是比较正面的,大家对货品种类、质量都表示还比较满意和放心。有一位50多岁大叔,他当时就跟我说,现在的消费环境比他年轻那会儿好太多了,而且家里人现在都去镇上的大超市买,那里很少有商品假冒伪劣的问题。
主持人:是不是这个意思,其实大家会觉得判断商品是不是好、合格不合格,难度比较大,索性就直接到大的商家、有品牌的商家去,这样会觉得买到的商品是对的、好的商品?
记者:大叔的儿子、儿媳妇都是通过各种电商平台去购买日用品。
主持人:那更先进、更时尚。
访谈中,通过主持人与记者的对话交流,不仅真实再现了中国农村消费的现状,也让受众看到了真实的农村消费环境以及日常消费方式,节目内容有事实、有依据、有讨论、有访谈,对于受众来说有意义、有深度。脚力足才能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直面现实生活,深入调查研究。因此,记者必须要勤用脚力,节目内容才会更加丰富鲜活、真实可信。
二、善用眼力看名堂,实现节目的初衷
2017年11月,中国乡村之声制作了现场直播《长江岸边新橘颂》新闻访谈节目,这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中国乡村之声的第一场户外直播。宣传好十九大精神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中国乡村之声立足于小切口展现大主题,让主题宣传接地气,让目标受众可以从收听中有所得、有所悟。《長江岸边新橘颂》共有6位嘉宾参与直播,他们都是从来没有在大庭广众面前有过展示的农民。为了能让他们在直播时谈吐自然、流畅,节目组特意选择了他们都熟悉的环境——湖北秭归。这里是屈原的故乡,一首《橘颂》传唱千年,人们对这里的橘园再熟悉不过了。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橘园才能符合广播直播的技术条件和新媒体直播的要求,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节目组在前期踩点时,沿着长江边的山路驱车8个小时,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考察了这里的多个橘园。工作人员发现乡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农民想把农产品运出去十分困难,但是在宜昌市秭归县烟灯堡村,竟然有一条电子商务街,载满农产品的货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家家电商网点鳞次栉比,农民在搬运一筐筐的橘子,快递员们忙着将橘子打包成箱。这热火朝天的景象让节目组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这正是最适合录制本次节目的绝佳场景。
直播地点便选在了烟灯堡村橘农鲁丹家的橘园里。橘园内果实累累,橘园外江水浩荡,从色彩瑰丽的柑橘到动态的长江之水,这样的场景犹如一幅中国的乡村画卷,使“围坐橘树下,共话新时代”的访谈找到契合的空间和载体,也使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变得更加真切,让听众直观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和变化。
在自己的橘园里,坐在每天吃饭时坐的小板凳上,嘉宾鲁丹显得非常放松,说话像拉家常一样。直播过程中,当问到鲁丹家的橘园有多大时,她一挥胳膊,特别自豪地说:“山下这片都是!”她说她家的收入已经从一年几千块钱到现在的几万元了,言语间,可以真切感受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喜悦和自豪感。通过广播和新媒体,这种有价值、有力量的新闻体验也及时传递给了受众。
地点和嘉宾是户外直播的两个要素,正是因为主创团队善用眼力,才能找到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嘉宾和节目录制场地,才让《长江岸边新橘颂》这期新闻访谈完美表达了节目创作的初衷。
三、勤动脑力出真知,实现节目创新
所谓增强脑力,就是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本质,找到症结所在,把各种因素想全面,把各种思路想清楚,把各种问题想透彻。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18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6.12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为73.9%;我国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5.90亿,在整体手机网民中占比为72.2%。基于此,对广播节目形态进行创新,做到内容实、形式新,才能吸引现今的受众。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挑战,必须致力于转型和创新。就一般而言,新闻访谈类节目时间长,体量大,难以实现移动传播的要求。但是,《中国乡村消费调查》善用脑力,积极研究创新,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节目进行了创新打造,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
首先,内容为王,满足受众的期待和现实需求。受众经常在一些新媒体上看到农村商品质量差、“三无”产品下乡的新闻,这往往让人觉得农村已经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中国乡村消费调查》节目抓住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记者现场调查、专家分析研判、农民现身说法等方式,向受众展示了农村最真实的消费环境以及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有理有据,回答了公众的关切,化解了百姓的消费忧虑。同时也对如何建设好农村消费市场、营造好消费环境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发现百姓间题并解决问题,节目自然会受到受众的信赖。
其次,分析新闻访谈节目的特点,化整为零,实现新媒体端的有效传播。主创人员开动脑力,逐一对访谈节目中丰富的音响素材和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取舍。通过中国乡村之声以及央广网音频同步播出,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和民众对农村消费环境关注的几大议题,将有趣的、内容丰富的片段进行了碎片化处理、合理化切割,剪辑出相互独立的小视频,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二次传播,扩宽了节目的辐射范围,增强了节目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乡村消费调查》还采用了“微信图文+H5+小视频”的组合传播模式。通过制作“中国乡村之声农村消费调查”H5页面产品,简洁清晰地将调查结果、记者调查现场、专家团解析和消费提示呈现出来,插人卡通快板书小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农村消費现状。一经推出,反响热烈。
四、不辍笔力勤实践,努力突破与创新
增强“笔力”,就要做到勤动笔、勤动手。笔头功夫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新闻报道是否有特色、独具匠心,关键在于是否写得精、写得巧。“四力”要求的最后落脚点也是笔力,没有笔力上的表达,脚力眼力脑力的付出与思考,就无法达到目的。
对于广播新闻访谈类节目而言,笔力包含议题的设定、节目元素的使用、嘉宾的选择以及主持人的访谈功力等等。这些能力是主持人、编辑记者在长时间的笔耕不辍中积淀来的,在一期期的节目制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得来的。只有长时间的笔力实践,才能让笔头能力提高,提升新闻节目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乡村消费调查》作为一档新闻访谈节目,引人了快板、电视剧情节的录音剪辑,旁征博引、内容丰富,非常有可听性。此外,节目议题设置巧妙,层层递进,增强了节目的引导力,令受众回味无穷。节目于2019年3月15号“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推出,在热点时间回应热点问题,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和传播效果。
五、结语
《中国乡村消费调查》立足对农广播频率定位,在访谈议题设置、节目元素、语言表达等方面农味儿特质突出。在嘉宾的遴选上,既重视专家扎实的知识理论功底,也重视其社会调研经历和生活阅历,选择长期生活在农村、见证了农村发展变化的普通农民。主持人、嘉宾、记者的交流语言接地气,缩小了节目与农村受众的距离感,提升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了最佳的宣传效果。
媒体融合是当今传媒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广播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当今的融媒体大潮中寻求生机。对于广播新闻访谈节目而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四力”为引领,以脚力调查研究,以眼力看出名堂,以脑力开拓思路,以笔力践行创新,将融媒体思维应用在节目策划、内容、形式以及传播方式的革新上,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费伟伟:《增强“四力”专题解读》,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
2.莫雪林:《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的报道困境和破局之道》,《视听》,2019年第11期。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乡村之声)
(本文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