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孙彦

    摘要:本文着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分析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培养目标着手,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服务体系、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具体模式。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创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与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1-0095-02

    我国高职教育历经30多年的发展,在数量、规模、招生人数方面明显上升,在智能化时代,由于国家经济机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等因素,都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高职院校教育必须探索符合当今发展需要的教育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標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将理论和实习融合为一体的新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做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如何调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点研究课题。

    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模式是由构建创新目标体系,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方案教育,企业实践与校内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组成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在深化创业教育改革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专业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改革重要方向,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1构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方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入手,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入整体规划设计中,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按阶段、专业确立相应培养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容,把创新精神、意识、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中,是全面贯穿地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贯穿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系统化地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它包括创业基础、创新性思维、创业指导等方面内容。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现行国家实施创新与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一系列问题的方式、途径及其办法。它是反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教育层次、内容、方式等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形态。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临困难与专业教育难以协调。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时,会对专业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干扰。如一些院校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但其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短板,“创业优异但专业学习较差”已成为很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中的常态现象。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都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2)从专业角度看,提升教育内涵,增强创业教育竞争力。专业教育在理论课程开设,实践教学开展,师资队伍培育等方面日渐成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创业教育相对零散与孤立,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明显脱节,由此可见,将专业教育融入创业教育中,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2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发展的创新课程体系

    建立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以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转变为提升人才全面素质,把理论知识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与所学专业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发展的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一是通过课堂教育传授创新理论知识课程体系,培养提高人才创新知识体系和创新精神。二是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创业实践开展的创新实践能力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提高人才创新实践兴趣和实践能力。总之,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相对落后,这是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

    2.1专业课与专业领域融合的创新

    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为三年,前二年培养学习理论和实践能力,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所以与专业领域融合是创新教育的必经之路。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融入创新人才的针对性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1)培育学生创新与专业课相结合,提高人才创新技能和适应岗位创业能力。带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成长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开设专业实习实践课程,通过专业实习过程对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形成。

    (2)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创新。指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总结、升华,提炼自我,形成可行的敢于创新的课程体系,形成学习、训练、比赛相融合的模式。高职院校需要向所有在校生开设一门类似于“创业基础”的课程,通过创业基础课程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并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教育技能,引导学生在教学和实习、实践过程中,增强专业知识认知的同时对创业产生兴趣,从大一时树立起创新创业的意识与基础。

    2.2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

    显性课程就是指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融合传授给学生,如开设《创新创业指导》、《专业导论》等必修课,与《创业文化》、《创业心理学》等选修课渗透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就是把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教育。它不影响现有的课程体系,即在本专业的专业教学课程融入到开发创新创业新内容第二课堂,把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融入到专业教学课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3构建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改革的考核与服务体系

    3.1改革創新教学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根据创新创业需求,在培养专业人才方案中保证完成必修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对参与接受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把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等核算为学分,修改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支持学生勤工俭学和对创新创业学生保留学籍,实行弹性学制,简化休学、复学手续。具体通过以下4个方面规定创业就业学分。

    (1)开设有关创新创业的选修课,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获取学分;(2)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获取学分;(3)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取学分;(4)通过完成在校短期实践活动获取学分。

    3.2改革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融入课堂教学,支持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对于优秀创新项目给予参加学生和指导教师表彰奖励。建立校内创新实训基地,鼓励教师把科研项目、成果融入课堂,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建设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帮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发及应用科研成果转化,优秀创新项目及指导教师奖励资金。

    4构建创新与就业指导专兼结合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建设创新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提高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意识和能力,建立创新教师挂职锻炼或实践锻炼制度,了解企业运行流程和环节,鼓励高职教师学习创新教学理论,分析创新创业案例,逐步在专业教育里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学校开发,产学研一体,开展教师思考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创新竞赛,支持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有关的研究,编写教材及发表论文著作等创新教育理论成果。

    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中,全程实行“双导师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教师与专业学生通过“认识实习、轮岗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训”等形式,由教师带领学生从入校到企业参加实践,学生都能得到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指导实践全过程,建设一支由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院校辅导教师,专业教师在内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给予学生在政策、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教师聘任制度,培训考核制度体系,着重提高兼职教师的就业指导水平。外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来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可靠的师资队伍。

    5结语

    高职院校的创新工作是长期工作,找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特点的高职创新教育模式,需要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促进能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提高。积极探索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模式。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