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

    罗鸿雁

    摘 要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地方的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作用,而科技金融作为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此,文章在阐释科技服务業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背景下,阐述了科技金融在促进科技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科技金融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0)04-0034-02

    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对科技服务业的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服务业是科学与促进其发展的产业的融合,其对我国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后勤保障及扶持保险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来看,未能发展壮大,对我国分布广泛、内涵丰富、参差不齐的科学技术产业的支持作用不明显,这主要与其先天不足的特点有关,以科技金融为例,发展较晚,多以银行中小贷款业务为主,未能实现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有效融合,仅仅是科技与金融资金的融合,仅靠资金扶持科技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应针对我国科技产业的特点,找到科技服务业的“软肋”,并有效的制定相关策略及措施,从而完善科技服务业的格局及服务水平。

    1 科技服务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1.1 科技服务业的特点

    智力的高度性。科学技术服务业是一个典型的学术性服务业,员工的才能是获得利益的主要途径。因此,人力资本是影响科技服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每当技术服务创建一个收入单位时,它可以为客户带来超过五个单位的收入(或者降低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高度的交互性。交互性是一个比较宽广的定义,在大多数技术服务中,很难区分产品生产者和产品消费者。科学和技术服务的生产通常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高水平互动服务来实现他们的目标。高效的促进科技服务业典型的产业交互性,生成区域创新的集群优势才是重中之重。

    1.2 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科技服务业从起步至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涵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领域。多年来,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科技服务业相关项目作为重点工作对象,提升数量的同时兼顾质量,重点关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以满足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项目的需求,推动科技服务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最近几年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以辽宁省为例,专利申请授权数由2014年的19525件增长到2020年的56283件,科技研发投入由2014年的363亿元件增长到2020年的578亿元,技术市场成交额由2014年的250.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39.5亿元。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519亿元。经济支出较以前有所增长,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视有所增加,另外,年末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人员共19.1万人。全年专利申请七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6万件;专利授权6.3万件,科技发展情况较为可观,因此,我国科技服务业正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中。随着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升高,科技服务业所在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也会逐渐提高。

    2 科技金融的内涵、发展困境及策略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出现了“科技贷款”这一金融产品,此后,各地都纷纷以科技服务的名义成立了科技金融机构,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科技金融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正式提出了“科技金融”这一概念,但是至今学术界对科技金融的定义仍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兴业态。也有学者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具有较强内生性的创新体系。在论著《科技金融》中,学者赵昌文较为全面概括了科技金融的内涵:科技金融是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金融制度、金融服务、金融产品、融资活动等系统性安排。综上所述,科技金融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科学金融源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发展对投融资环境和资金的需要。其二,科学技术能够推进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其三,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结合是一种技术资本化的内生发展过程。本研究认为,科技金融是指为了满足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要,由政府、商业银行、投资机构、资本市场等为科技型企业所提供了的金融政策、金融产品、融资服务等金融活动的总和,它有着融资性、针对性、高风险性、收益不确定性等特征。

    2.1 科技金融的发展困境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型企业的政策环境,并围绕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发展等开展了多种金融创新活动,建构了科技和金融相融合的科技金融体系。同时,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比如,2015年国内科技财政投入达到1.4万亿,同比增长11.5%,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从总体上看,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金融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科技银行、科技贷款等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显著提升,成为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上市的数量不断增加,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超过1万家;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有了长足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市场更加完善,等等。虽然我国在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科技金融的发展与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比较严重,这些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经济转型升级。

    2.1.1 政策服务体系不规范

    虽然我国科技金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金融仍面临着政策缺乏系统性、政策支持效果不明显、政策不确定性大等问题。此外,许多科技金融政策都是临时性的制度安排,并未形成支持金融发展的政策服务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金融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多由政府兜着,甚至由政府部门一手操办科技性企业融资活动,这种官方主导的科技型企业融资行为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2.1.2? 贷款机制不健全

    中国金融体系是一种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商业银行支配着全国金融资产的75%左右。科技贷款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最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金融服务等与科技型企业的资产结构、融资需求、投资风险等有着较大矛盾,这些影响了银行对科技型性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2.1.3 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完善

    科技型企业有着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这些增加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度。为了有效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许多地方都成立了政策性的信用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这既降低了科技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也解决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2 科技金融的发展策略

    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创意、快发展”的特点[1],商业银行要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风险。

    2.2.1 优化科技服务贷款流程

    金融机构在全方位评估科技型企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科技企业的贷款流程,根据其“发展快”的特点,建立起与其相符合的,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模型,降低自身服务成本的同时,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同时,可以协助科技型企业争取财政贷款贴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2.2.2 积极开发质押贷款

    科技型企业普遍缺乏实物资产,为此金融机构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将质押物的范围扩大至应收账款、股权、保单或是债券等等。针对其“轻资产”的特点,金融机构应充分考察企业无形资产,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困境。

    2.2.3 構建科技服务风险共担机制

    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保险公司可以建立三方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例如丰富科技保险产品的数量及种类,以此来为科技型企业保驾护航。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深入科技型企业开展调研,掌握其发展脉络,及对保险的专业要求;其次,有效策划保险嵌入科技型企业的方法及途径,多方施策,以资金、股权、知识产权等作为保险担保的被承保者;第三,强化监督实施过程,使保险真正用于科技企业的技术、管理或服务革新;第四,注重项目评价及反馈,以利于下次改进及完善科技保险事业。

    3 以科技金融为例,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科技服务业的管理运营体系和制度

    研究发现,科技金融的服务管理体制与体系对促进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显著。为此,应加快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的建设,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和组织[2]。积极鼓励科技金融技术人员参与到科技服务业的行业中来。另外,扩大以科技金融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的产业总体规模,有效提高科技服务业的产业产出效率。重视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扶持科技服务业的重点企业,加强科技服务业的平台建设,打破限制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推动辽宁省科技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3.2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培养人才

    以科技金融为例,该产业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并加强与国内外的高校以及科技服务机构的战略合作[3],对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各类专业培训,尽可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持续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和较高服务水平的管理人才[4]。

    参考文献:

    [1] 吴伟萍.国外科技中介组织的成功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宄,2017,37(05):12-13.

    [2] 王元龙.科技金融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科技投资,2011 (05):27-29.

    [3] 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03):134-140.

    [4] 吴翌琳,谷彬.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中关村科技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3(08):134-137.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