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师学习方式的已变与未变
鄢少芳?苏伟?莫非
摘 要:课例研究是一个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形式。本研究旨在通过体育课例研究的行动研究呈现出目前珠海市香洲区体育教师课例研究的组织与运作机制的主要类别、形式及各自特征,并反思目前课例研究中的有效转变之处和未变之处,以利于更好推动香洲区体育教师学习方式的提升和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习方式;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0-00-04
一、前言
课例研究是近年来运用比较多的教研形式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课例研究对教和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力[1] 。参与教研活动的学习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和课程改革,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可根据观察发现,还是有部分体育教师对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觉得“没动力或没劲”,参与热情不高。教师们教学还存在传统的“满堂灌”,以学生为主体仍没落到实处。为此,香洲区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以课例研究为主的系列教研活动,旨在转变教师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本研究旨在通过课例研究的行动研究呈现出目前珠海市香洲区体育教师课例研究的组织形式、运作机制的主要类别、形式及各自特征,并反思目前课例研究中的有效转变之处和未变之处,以利于更好推动体育教师学习方式的提升和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体育教师课例研究学习方式的“已变”
(一)课例研究组织方式更为层次化
从课例研究的组织方式来看,逐渐体现出了逐步提高的层次性,有同伴合作、师徒展示、名师引领和专家引领四种组织方式,而不同的组织方式其特征、组织者和研究重点也不同(表1)。
(二)课例研究学习活动更为常态化
近些年来,香洲区体育系统把课例研究作为教研工作的规定动作,纳入工作日程表,确保周周有课例研究学习活动,将课例研究常态化。这种措施快速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打造了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国家、省、市各类课堂教学比赛和体育教师技能比赛中均荣获好成绩(表2),也带动了其他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受专家和同行好评,显示了名师指导和团队合作的实效性。
(三)课例研究特征类型更为多元化
从香洲区体育课例研究的特征来看,有反思式、互动式、研究式、引领式、片段式等不同的类型呈现,这些类型决定了体育教师在课例研究时学习、观察和研讨反思的侧重点不同(表3)。
(四)课例研究参与级别更为差异化
香洲区开展的体育课例研究,从参与的级别来看,有校本、校际、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而不同级别的课例研究在目的和研究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表4)。
校本课例研究: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实践研究表明,校本教研做得扎实的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如湾仔小学体育组校本教研,他们严格落实教科培制定的校本研修模式,把个人和集体备课评课落实到位,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很快,体育课例多次荣居市区奖项前列。因此,这种以教师个人和科组为载体的教学反思式的常规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平台。
校际课例研究:近些年来,香洲区中小学体育每周三上午不安排体育课,让各学校以体育科组为依托,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时间,鼓励分片和校际教研。如二小和四小,针对如何有效解决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个主题,两个学校之间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蹲踞式跳远的腾空步动作的课例教学研讨。二小教师利用徒手原地起跳触摸脚和利用辅助器材起跳板,引导学生体会腾空的过程,强化腾空步的动作;四小教师为解决学生收腹举腿,借用小垫子体会收腹举腿,利用跳上海绵包强化收腹举腿。课后两校教师针对蹲踞式跳远腾空步的学练方法进行了研讨,大家都认为有效的学练方法能帮助腾空动作教学难点的突破。所以这种以各校体育科组为载体、教师之间合作互动式的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区级课例研究:在體育教研员的组织下进行,一般是每月一次。调研显示,94.76%的教师喜欢这种主题式的课例研究。
国家省、市、区优秀体育课展示课例研究:专家引领为外力、学科骨干教师为载体,典型示范与导师带教相结合的专业引领式课例,课例后有专家点评,有教师互动。专家们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课例,他们结合前沿的教育理念,能让听课教师明白课改中的体育课所面对的所有问题。调研显示91.18%的教师喜欢这样有专家指导的课例研讨,大家觉得通过聆听专家点评,与同行面对面交流,让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相互交汇、相互渗透、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把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
国家、省、市、区的体育教师技能比赛:各级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基本是以片段课例为主,观察这样的课例,可以看出教师专业的综合素养,如对体育课程标准的了解、设计的理念、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法教法的运用等,从这样的课例也可以看出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这种以参赛教师为主体,发挥名师指导和团队合作的作用,构建优秀体育课例的教研机制,提高了青年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五)课例研究内容问题更为多维化
从香洲区课例研究采用的操作文本进行分析来看,课例研究的内容问题有多维度、多视角的问题呈现。例如从观察维度来看,教师教学行为表现包括教学策略运用、教师讲解示范等,学生学习行为包括学习行动、身体表征(如汗、乐、呼吸等)、师生间言语和非言语互动等;从测试维度来看,有学生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强度等;从文本记录维度来看,有定性描述和定量记录,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需要进行定性的描述;从反思维度来看,包括反思课的教学设计、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合理有效;从评价维度来看,有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组织和学生学习表现、效果如何等。
(六)课例研究操作步骤更为程序化
香洲区开展的体育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更加注重操作程序。目前,按照课例研究的参与范围来分,有校本教研反思式的课例研究,校际同课异构或同课同构互动交流式的课例研究,全区主题研究式的课例研究,国家、省、市、区优秀体育课展示引领式的课例研究,省、市、区的体育教师技能比赛片段式等五种课例研究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规定的程序,教师们只要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即可(图1)。
三、体育教师学习方式的“未变”
(一)课例研究观察视角仍聚焦“教师”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该环节提供反映教学效果的证据,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2]。从课例研究的文本来看,观察板块、观察维度的环节重点仍在教师。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重点的解决和难点的突破、精讲多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具体观察点也是聚焦教师如何讲授、如何指导等(表5),都是研究教师的教学技能。但是,作为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体和完整的人,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未受到充分关注的非言语方面的信息[3],因此,学生学的行为和效果,学习的情感体验如何应受到关注。学生还没从真正意义上进入课例研究的观察视野。
(二)课例研究评估重点仍缺少“互动”
从访谈可知,在香洲区的课例研究中,教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决定课例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课例研究中,教案作为文本工具存在,规划课堂活动,体现教师的思考,在课后研讨时将其与课堂实现比较,以分析预设与生成的差距。在香洲区主题活动评估单中,关注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的预设等,这样有助于教师课后反思。但是,课例研究中对重难点的评估没有关注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教学效应,而师生的互动恰恰是决定着教案预设与课堂生成中的过程变量。课例研究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言语和非言语互动行为,并从师生的互动行为进行评估,通过真实课堂情景的情况,倒推教案设计中的误判和盲点。师生外显的互动教学行为评估,会让课例研究真正捕捉到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中评估策略的调整很重要,一定要将师生双方的互动纳入观察评估指标,使教学改进更针对学生真实问题。
(三)课例研究评价立场仍远离“问题”
对课堂问题的探究是课例研究的起点。而从同伴教学评价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评价是从评价者自身的立场出发,从教师的教学策略入手,评价点是教师教学策略有无效果,把评价的重点还是放在教师怎样教的行为上,没有追问教师“何以如此”来设置教学策略,也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策略方面去评价。专注于探讨“正确的教学”或“教师的应为”,忽视对于学生经验的研究和评判[4],与课例研究最终指向学生发展问题的评价理念仍相去甚远。
(四)课例研究反思问题仍侧重“教学”
教师对学科的研究要嵌入对学生学习的理解。教师即学生学习的研究者[4]。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愉快度、学生团体之间的合作性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的有效性。分析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表6)“问题研究情况”部分可知,课例研究关注了教师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学生反应,因为学习效果要通过学生呈现出来。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生成及教师的应对部分并没有纳入课例研究的关注。所以课例研究“教-学”反思要转向“学-教”反思,这样才能引导教师将课例研究的目光转向学生。因此课例研究观察视角要转向观察学生怎么学和学得如何,学生是否合作学习,是否有学习的自主性,不同学生的水平是否各有所得等学生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愉快度和学习效果,以及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况做出的应对是否适切进行反思。因为教学是否成功或教师“教得怎样”只能从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实况出发加以考察[5]。
四、总结
从香洲区的体育课例研究实践来看,教研的形式、程序上做了很大的改革力度,从内容宽度、空间广度、时间长度都有具体策略,体现在课例研究不同方面出现层次化、常态化、多元化、差異化、多维化和程序化等特征。课例研究的这些变化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改革深度不够,体现在课例研究仍侧重观察“教师”,对师生“互动”评估很少,对课堂“问题”的关注不够,反思的逻辑还是“教-学”而不是“学-教”,这四个内容实质方面的“未变”必然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课例研究是对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因此,问题意识的生成非常重要。而课堂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学习问题的关注是课例研究的关键。教师进行课例研究应尽快将目光转向学生,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与互动。建议在一线体育课例研究中要程序化、常态化开展,从聚焦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转变观念,拓展课例研究的研究视角,改变操作方法,则可让课例研究更加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安桂清.课例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安桂清,沈晓敏.“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三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J].人民教育,2010(23):46-48.
[3]安桂清,赵萌萌.“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六 课例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误区[J].人民教育,2011(Z1):59-61.
[4]安桂清.课例研究的意蕴和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8(7):15-19.
[5]安桂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0):96-106.
(珠海市香洲区第四小学? 519000)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519000)
(珠海市香山学校? 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