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不恰当的介入成为幼儿游戏的“绊脚石”
孙飞燕
看到班上游戏区出现乱哄哄的状况,很多老师确实忍不住要介入,想尽快遏制混乱,好让游戏继续进行。其实,在看似“混乱”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如果教师凭着“一片好心”去介入,也许游戏能够朝着自己希望看到的样子发展下去,但它带给孩子的教育价值却会大打折扣。具体怎样做呢?这里,分享我的“4字诀”。
这里的看,是指教师应具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教师的观察力对解读幼儿的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察不是要我们像扫描仪一样一扫而过,也不是只关注有没有安全隐患,而是要通过专业的眼光深入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解读,从而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在话题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茶馆一开业就涌进了很多客人,出现了乱哄哄的情况。这是老师观察到的,透过观察分析原因:第一,“茶馆”主题游戏是新游戏,这里有新材料、新角色,这些新鲜的东西足以让班上每个孩子都想去茶馆“尝尝鲜”。第二,游戏前没有制定明确的规则,如限定参加游戏的人数,导致过多幼儿同时涌入茶馆,产生了乱哄哄的现象。
这里的听,指的是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告状”。通过幼儿的“告状”,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没有观察到的情况,从而更加全面掌握幼儿游戏发展状况。“茶馆”游戏中孩子们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茶馆的工作人员身上,“他们一会儿忘记端水,一会儿又跑去厨房工作……”通过幼儿的“告状”,教师可以初步判断:茶馆里的服务员、配餐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明确,这也是导致“茶馆”乱哄哄的原因之一。
耐心倾听幼儿的“告状”,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告状”幼儿的发展水平。这些幼儿能够敏锐发现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概括性的语言将问题陈述给老师。这种由幼儿主动发起的师幼互动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应重视这一学习方式,不仅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告状”,更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帮助幼儿提高概括表达、思考分析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为幼儿今后独立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可能。
所谓观其行,揣其意。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耐心的倾听,已基本掌握“茶馆”游戏区混乱的主要原因:游戏前没有对进馆人数进行限定;新游戏让大部分幼兒都想参与进去;茶馆里的角色界定不清,服务员、收银员和配餐员对各自工作内容有混淆。同时教师也应思考:虽然有混乱现象,但游戏并没有停止,说明幼儿对游戏是感兴趣的,并没有产生厌倦。他们的困难是由角色职责不明确、游戏规则不清晰造成的。对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有能力在游戏中进行自我调整,并解决问题,切不可因为我们不恰当的介入,而让幼儿失去自我教育的机会。
思也有反思的意思。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照片帮助幼儿反思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起找到混乱的原因,并为下次游戏的开展制定详细、合理的游戏规则,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实现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静待花开”是我们幼教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其意是,成人要留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不可操之过急。这里的“等”其实就是提醒我们,组织幼儿游戏也要静待花开。“茶馆”是班级里的新游戏,孩子们对游戏规则的掌握、游戏材料的使用以及游戏角色的界定都是陌生的,陌生就会产生混乱。对此,老师不必过于紧张,也不要担心游戏的进程变慢,因为,教师在游戏中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比指手画脚的介入者更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善待游戏中“乱哄哄”的现象,把时间留给孩子,方能等来花开的声音。
当然,这里的不介入并不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放任。如果幼儿在游戏中确实遇到了困难,比如发生争执、矛盾需要帮助,教师就要适时介入,可以以角色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通过一种平等的关系和幼儿共同游戏,这种交叉式的介入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并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