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视域下农民工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林岚 李大威
【摘 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我国农民工体育现状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体育健康意识薄弱、体育锻炼形式单调、体育锻炼随意性强、体育锻炼融入性差,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建议: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农民工的体育意识、动用社会力量关爱农民工体育、统筹农民工体育发展、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体育。
【关键词】农民工体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6-0065-04
作为社会变迁过程中,由农村涌向城市的最大规模、最为复杂的一种群体——农民工,它已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统计部门在2018年初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指出(下文简称《调查》),2017年遍布于祖国大地的农民工总数已达28 652万人,[1]粗略算来,大约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20%。当今的中国,在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下,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平衡,农民工体育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的社会现实下,农民工长期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游离,流动性大,因此,其体育状况也是处于一种盲区,这也是发展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短板。把我国建设成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是新世纪的发展战略,而农民工既是建设者,又是见证者,更应是受益者。
一、农民工体育发展现状
全国农民工数量在不断增加,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工处于稳定输出状态,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增强农民工体质、智力水平,这不仅对农民工有利,也有利于美丽城市的建设。作为中国公民,人人都享有体育权利,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健康权利,然而调查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差较大。
1.农民工体育健康意识薄弱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农民工体育意识薄弱。在农村长期形成的劳作方式,使农民工内心深处缺乏锻炼意识,随日出、日落而作息的生活理念,即便是空闲时间,他们也不会从事体育锻炼。当农民工面对城市新环境时,也不会把体育当成一种习惯。
2.农民工体育锻炼形式单调
有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参与器械类、消費类体育活动,而老辈农民工则习惯以徒手运动为主。而在整体上,不花钱或少花钱也是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尤其对年长的农民工而言,他们的锻炼总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运动形式上,无组织无纪律,技术动作不规范,缺乏激情与动力,这更像是在打发时间的玩闹,而不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锻炼。
3.农民工体育锻炼随意性强
《调查》指出,由于加班及轮班的制约,加上极大的劳动负荷,给农民工体育带来了不稳定性。农民工常年处于城市的边缘,虽然规模较大,但由于上下班时间不同及居住不集中,因此难以组织有规模的体育活动。随意性成为农民工体育的一大特点,有的农民工几个月甚至半年才参与一次运动,有的一次锻炼几个小时,缺乏对负荷的合理控制及对项目的正确选择,这种随意性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甚至造成肌体损伤。
4.农民工体育锻炼融入性差
农民工体育锻炼融入性差,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经济条件限制,作为农民工,本身收入就偏低,无法再承担生活非必需的体育消费;其次,较低的文化水平,使他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低,对健康不重视自然制约体育的发展;最后,城市的接纳性不足,这也是发展农民工体育的最大障碍,城市中的体育多是群体性的有纪律、有组织的活动,而农民工难以参与其中,尽管有部分免费体育资源,但身份问题仍制约着他们的体育参与。[2]
二、农民工体育现状原因探析
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大型赛事相继在我国开展,不仅提升了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也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体育不仅仅是在赛场上争金夺银,也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人们在习惯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后,开始关注身体健康,“买健康”、“送健康”逐渐开始流行。面对人民群众激增的体育热情,国家行政部门也颁布了多条政策法规来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利,然而为城市建设奉献力量的农民工,其体育现状与当前的体育发展却大相径庭。[3]
1.国家制度的阻碍
以上世纪50年代颁布的《户口登记条例》为起点,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发展,由此城乡二元分割体形成,在如此体制下,城乡间的经济水平、福利待遇及公共资源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在公共资源中,政府长期为人口总数37%的城市居民倾斜支出,明补与暗补财政不计其数。公共体育设施同样如此,城市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器材、场地、资金等相当缺乏,村民生活的环境普遍缺乏体育设施,加之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导致他们的体育意识、信息获取能力偏弱,参与锻炼的方法与途径偏少。即便入城,也缺乏合理利用丰富体育资源的能力,并且户籍制度是居民享受公共资源的基础,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便缺失了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4]
2.城市政策的偏差
由于多种政策的原因,使得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大,村民在高收入及美好生活的刺激下,选择去城市发展,希望以此来改变现状。随着农民工不断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被占用,但资源是有限的,而城市资源在短期内又难以改善,因此,农民工的出现加重了城市的负担,可能会带来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感降低。为了城市居民的利益,城市行政部门会颁布一系列政策,提高准入门槛,减少农民工数量,以缓解农民工数量增加带来的公共资源紧张。
3.城市居民的歧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农民工举家外出,这种外出不仅有配偶,甚至伴随着子女和父母,这种迁徙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间与资源,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会导致社会福利降低。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文化差异,导致两者缺乏有效沟通,使他们之间产生隔阂,因此,农民工很多情况下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他们被限制使用体育设施等公共资源。
4.企业单位的漠视
尽管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和谐社会,但仍有部分企业缺乏责任心,他们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视农民工为赚钱机器,忽视他们的基本权利。有研究表明,农民工的月工作量与日工作量均超过法定工作时限,并且这种现象并无缓解趋势,这也导致农民工没有时间进行锻炼。并且,农民工多从事时间长、强度大的行业,如建筑业、制造业,所以他们对体育活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5.自身文化的薄弱
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其对体育的认识便会越深,以往研究也已证明,参与体育锻炼与学历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缺乏,加之农村体育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农民工体育常识和技能的匮乏,即使他们面对城市中多种多样的健身设施时,也缺乏参与的自觉性。
6.职业技能的欠缺
外出谋生的农民工,大部分只有初中学历,高中以上者很少,这是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的重要原因,这也导致他们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比如建筑、服务、制造等,此类行业脑力劳动少,且对职业技能要求低,同样他们获得的报酬也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行政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农民工工资有所增长,但这种增长幅度远低于城市物价的增长幅度,农民工的购买力不增反降,现实状态是农民工用于基本生活支出(衣食住行)的消费依然很高,而其他消费支出(医疗、体育)较少。此外,许多城市当前采用积分落户制,而农民工职业技能欠缺,使得他们很难获得城市户口,这种积分制通常包括一系列指标,主要有参加社保的年限、在城市的居住年限、房产及工作等,外来人口在这一系列条件中要达到一定分数才可申请城市户口,但多数农民工无法企及,因为这种改革方案,主要面向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农民工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均较低,所以,“入户”对他们而言困难重重,这也就导致无法平等地享用公共资源。
三、农民工体育发展对策探析
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多条与全民健身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后,我国政府对体育活动的支持达到了空前程度。对于农民工体育,政府在一些条款中以“进城务工人员”、“弱势群体”来定义,而在实际实施中,由于责任的归属问题,使得农民工体育权利无法得到保证,这一缺陷严重制约着全民健身的建设进程。习近平曾在两会中指出“我们应在人民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的地方下工夫”,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责任之一便是关注、保障农民工的体育权利。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体育服务应普及到农民工群体,相关部门应明确、规范农民工体育法规、政策,来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农民工所在单位应制定具体的体育锻炼内容、时间,对不履行的单位和个人应严厉处罚并追究刑事责任。不断完善农民工体育的相关制度,在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使农民工体育步入正轨,推动全民健身的全面发展,为早日实现我国的体育强国梦贡献力量。[5]
2.强化农民工的体育意识
自我意识薄弱是制约农民工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良好的身体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更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宏观而言,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推动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微观而言,可提升农民工收入,有利于个人发展及家庭稳定。农民工的健康对国家社稷和家庭幸福都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和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体育意识和需求,在条件(时间、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健康水平与文化水平越高,这种体育需求越强烈。但是《调查》指出,我国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偏低,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健康与体育意识的态度,导致他们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现状,从而使得身心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要对此做出改变,第一,突破思想瓶颈,最大限度地给予农民工人性化关怀,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让农民工多接触健康常识,摆脱农民工不需要体育的错误观念,树立“身体健康首位”观念,不断提升体育意识;第二,体育行政部门应连同企业单位为农民工免费订阅体育类杂志、报刊,如果有可能,可为农民工提供电子阅览室,通过阅读刺激农民工的体育需求,并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第三,经常性对农民工进行体育技能技巧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与手段;最后,每年定期举办农民工体育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田径运动会等,通过比赛来提高农民工参与体育的热情,并使他们自觉养成锻炼的习惯。[6]
3.动用社会力量关爱农民工体育
合理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强健身体、丰富精神生活,还可以释放人的精神压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辛勤付出,他们也属于城市中的一分子,应当享受所有合理的体育权利。但在农民工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行业、行为、文化等的差异,他们遭受了许多“城里人”的冷漠,雇主的不公平待遇,甚至遭到欠薪等,在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城市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劳动,透支了健康,然而辛勤地付出最后却仍处于城市体育的边缘。这是和谐中国发展中的致命缺陷,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克服社会障碍,促进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因此,我们要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不论是官方的還是民间的,不论是公有的还是集体的,不论是企业的还是单位的,为农民工体育保驾护航。如:行政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减少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在农民工租房附近修建运动设施,为农民工体育提供条件;在农民工群体中组建俱乐部,适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趣味体育活动,为农民工体育提供机会。
4.统筹农民工体育的发展
同一区域内的多个群体,或多或少都存在共生关系,有时表现为显性,有时表现为隐性,而群体分裂或分配不均都会造成利益受损。不论是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农民工的健康与否都会影响到所在空间范围内的一定群体的健康状况,这包括与农民工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雇佣单位,一起工作的同事,也有农民工的家人等。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二元体长期存在,许多拉大农村与城市距离的因素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些因素促使农村与城市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导致农村与城市的生活观、健康观不尽相同。尽管多数农村人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也拥有了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但他们仍无法融入到城市体育当中。在人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时代,必须统筹农民工体育的发展,农民工为国家发展、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不仅是对农民工同胞的回报,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城市劳动者及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统筹这一发展,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应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在供需平衡的原则下,使得农民工同样可以享受体育权利。通过统筹农民工体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在转化农民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方面的中介作用,让体育真正成为农民工生活的组成部分,让农民工体会到体育的快乐,享受体育健康,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与整体素质。这不仅对建设美丽乡村,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重要意义。
5.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体育
同老辈农民工相比,进城务工赚钱养家已不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单一目的,他们已表现出了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并且具有强烈的市民意愿。他们年轻富有活力,具有较前辈更高的文化水平,其体育意识完全可以与城市无缝衔接。《调查》显示,80后农民工已占总数的近50%,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正逐渐成长为城市化、工业化建设的支柱性力量。党的基本路线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强国梦,新生代农民工承载着较老辈农民工更重要的使命,他们是建设新中国的主力军,更是建设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的基础。2018年1月份,多部门共同印发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青少年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繁荣、社会文明与家庭和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青少年的健康体魄为基础,因此,新时代体育的重点之一便是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及子女的体育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农民工的关爱,也是体现国家对待体育事业的公平、公正。[7]
四、结束语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农民工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城市的幸福指数,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当前的体育事业中,农民工体育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是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薄弱环节,而在全国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时代,农民工体育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农民工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展农民工体育,是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环节,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基础;是祖国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经济、人民追求幸福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4/t20180427_1596 389.html.
[2]杨风雷,李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的农民工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7):7—11.
[3]單清华,王小宁,刘莹.我国农民工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79—83.
[4]原颜东.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原地区城乡农民工体育权利实现路径研究[J].田径,2018(1):56—59.
[5]冉晓芬.简析城市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因素[J].运动,2017(20):135—136.
[6]马飞.体育与农民工的市民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1):247—248.
[7]郭庆.农民工体育贫困状况与精准扶贫策略研究:基于城市融入视角的实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5):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