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互关联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牟旭阳
【内容摘要】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所应具备的基本品格。从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分析,每一个维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基于这一理念,在实践教学当中,历史教师应将五大维度融合到一起,进而使家国情怀这一高尚品格为学生指明一个正确的前行方向,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相互关联? 家国情怀? 教学策略
唯物史观是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和考究历史事实,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历史空间当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提取,史料实证是根据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证和推理。历史解釋是运用理性思维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或者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品鉴。而家国情怀则是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衍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与担负历史重任的使命感。由此可见,家国情怀的形成过程与核心素养的其他四个维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
一、秉持唯物辩证观,深入挖掘家国情
在学习高中历史学科时,只有始终坚持唯物辩证的眼光与态度对历史人物进行品评,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才能体现历史存在的真实性,才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脉络与规律。同时,无论是国内历史亦或国外历史,都会出现一些像“精忠报国”的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或者爱国人士,这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共同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爱国故事。因此,在教学课堂,教师应当基于唯物辩证观理论,正确引导学生在分析与探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能够从历史的真相当中提炼和挖掘出这些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进而在这种真情实感的客观评价氛围中,引发情感共鸣,促进个人家国情怀素养的养成①。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五四运动”为例,“五四运动”主要是以北京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一项反帝、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学习本节课知识点时,首先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五四运动”,由于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运动采取了示威游行、罢工、罢课、暴力对抗政府形式,表面上看是属于不理智的自发组织的一场集体暴动。但是,如果追溯这场运动起因与根源,五四运动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在这一背景下,以首都青年学生群体为中坚力量的示威流行活动拉开大幕,其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坚持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反对帝国主义与消灭封建主义,这时,五四运动便成为一场声势浩大,令整个世界哗然的爱国主义运动。
而广大青年学生作为这场运动的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给帝国主义以及北洋军阀政府迎头一击,这场前所未有的运动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以及部分农民的力量,拉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学生在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时,能够与当时青年学生群体的爱国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时空观念,培养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是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与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置于历史时空当中,才能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挖掘出历史事件的真正内涵。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实际上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落的群体行为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这些事件本身蕴藏着丰厚的在历史文化底蕴,与国家、民族的兴衰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应将家国情怀素养渗透到特定历史时空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当中,并在真实的教学案例中体会这份浓浓的爱国之情。
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例,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首先应当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时间点,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时期,从春秋后期开始,社会上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对当时的自然界以及整个社会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并纷纷著书立说,游说宣传,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时间节点。当学生形成对这一历史时期产生“时空观念”后,可以撷取这一时期一些主要代表人物,比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并对这些人物所持有的观点与见解进行分析和评述。孔子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义、礼乐、德治教化、君以民为体”的哲学理论。孟子是继孔子后的又一个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大力宣扬“仁政”,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哲学理论。而荀子常常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主张“礼仪之治”。
通过对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理论的分析和解读发现,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持有同一种哲学观点,即“施仁政与民贵君轻”,而这一理论恰恰是中国礼仪之邦形成的一个核心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如果国家的上层统治阶级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那么统治阶段治下的广大民众将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孔子、孟子与荀子完全心系国家发展大局,心系当时的黎民百姓,设身处地的为当时的基层百层着想。因此,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时空中,这些儒家代表人物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在品读和感悟儒家思想观点时,也会促进爱国意识的加速形成。
三、科学运用史料,感受崇高品质
史料实证是指借助于真实的历史资料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进行客观理性评述,以验证历史存在的真实性。而历史资料主要包括百姓口口相传的信息、专家经过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字记载等,学生在搜集史料证据时,应当紧密结合所要研究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同时,确保史料证据的权威性。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选取史料证据时,应当深入挖掘史料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带着一份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自豪感、荣耀感走进历史时空当中,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以《辉煌灿烂的文学》为例,唐宋时期的古诗词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在实践教学课堂,为了将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的历史渊源产生深刻认知,进而衍生出一种浓厚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借助于出自唐宋时期名家之手的古诗词名篇,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主要阐释了做人当如项羽,不肯苟且偷生,直到为自己的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再比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该诗主要讲述了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表现了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学生在选取这些具有典型代表的古诗词文字史料,能够进一步印证我国在唐宋时期,其诗词造诣已经达到文学巅峰,从这些现存的大量的古诗词当中可以看出,唐宋是我国诗词文化的鼎盛发展时期。而在诸多古诗词当中,爱国主义名篇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学生可以在这些真实的史料中深刻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博大心胸,进而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②。
四、基于历史解释,抒发爱国情感
历史解释主要以史料为据,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客观评判与理性分析,与史料实证素养的本质区别是,历史解释素养更加注重同一历史事物的多样化解释,并在诸多解释当中提炼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将家国情怀与历史解释素养融为一体,学生能够将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热爱之情渗透至历史事物当中,这样既突显了人本主义精神,也能够彰显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应当紧紧围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观需求,以拓宽学生视野,活跃大脑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精神为先导,使历史解释融入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以《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为例,本节课的教学侧重点主要在于邓小平理论的内涵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如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理论来解释这一理论,学生容易对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产生模糊认知,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结合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具体内容进行历史解释,这样一来,既易于理解,同时,也可以在国家发展的巨大变革当中,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建设者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
比如邓小平理论在论述当时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围绕这一历史解释,教师可以借助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予以论述。比如在教育方面,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让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有学上,进而消除文盲与半文盲。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持续稳步发展,尤其在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在航空科研领域,我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这也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而且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创造了伟大奇迹。通过这些伟大成就的展示,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凝结了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强大了、富兴了,人们也过了幸福的生活,学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这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也必将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尤其是家国情怀素养,在其他素养当中都能够得到真实体现。因此,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撷取核心素养的共性关系,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到浓浓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爱国主义品质的快速养成,成为能奉献、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注释】
① 王超.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5):67-70.
② 余波静.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用史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J]. 考试周刊,2020(25):149-150.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