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改编影视作品的成功因素

    郭雅楠

    【摘 要】如今,依靠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满足观众观看需求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2018年播出的《大江大河》是一部质量上乘的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本文将以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例,分析网络小说改编影视作品的成功因素。

    【关键词】影视作品;网络小说;改编创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058-02

    一、《大江大河》收视情况

    电视剧《大江大河》改编自作家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自2018年12月开播以来,该剧就稳坐收视冠军宝座,同时也获得了超高口碑。不仅质量与口碑上乘,该剧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此外,出演本剧的演员童谣、杨烁、王凯、董子健屡次登上微博热搜。观众自发形成微博话题,如“教科书版的哭泣”“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电视剧”“大江大河良心细节”等,层出不穷,一度成为全网的讨论焦点。

    二、《大江大河》的成功因素

    (一)真实的视觉效果

    1.服装、道具的真实性。《大江大河》是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围绕着“改革浪潮下的三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命运变化来讲述的故事。该剧的导演曾经说道:“不管观众是不是属于那个时代,我们都要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道具组细心查阅了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资料,争取达到人物形象与服装道具充分吻合的效果。在服装道具的体现上,观众可以看到属于那个年代的“二八式自行车”“破旧的蓝”“年代工装”“白瓷茶缸”等,放佛一下子穿越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此外,剧中不断出现的道具,如渍满汗水的上衣、做饭时生锈的菜刀、宣传横幅、简便熨衣服工具、冒着热气的地瓜,等等,不光让观众了解了人物的生活背景,也带着观众重温了那个时代的记忆。

    2.人物形象的代入感。年代剧要想表现得真实,一方面是道具、服装等要符合剧中所表现的年代;另一方面,演员的表演要让观众有深深的代入感。这两方面在年代剧里缺一不可。人物配合着相应的服装道具,让原本平面的角色变成专属于那个年代立体的人物,人物服装造型也随着时间推进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例如《大江大河》中的小辉刚出场时,他趴在石头上做着化学题,身穿褪了色的红背心,戴着细框眼镜,一边做着化学题一边还要干活,这都透露出这个少年家境的贫寒。剧中小辉和姐姐穿的都是20世纪70年代普通人穿的棉布衣服,这种面料与姐弟俩的身份是匹配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姐姐萍萍的发型是那个年代普遍流行的又粗又长的麻花辫。后期,姐姐的发型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成略微成熟一点的齐肩短发,这都是演员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呈现出的年代感。

    (二)演员表现的共情力

    1.贴合原著的主角。《大江大河》中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十分贴合原著。由杨烁扮演的“雷东宝”可谓是剧中的灵魂人物。演员杨烁表现出的一点点得意和那种退伍军人的糙气,与小说里的“领队”以及“糙汉”雷东宝不谋而合。演员的肢体动作和眼神交流都拿捏得很细致、很到位,不管是需要一些张力的动作戏,还是表现婉约的感情戏,都让观众体会到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而不是在表演。杨烁为了真实表现雷东宝的性格特点,他学习怎么抻着脖子来讲话,才有了这个穿着军大衣、一脸胡子拉碴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直呼他整个人都“很东宝”。另一位主要人物是王凯扮演的小辉,这是一个呆板木讷受姐姐保护的少年,后来跌跌撞撞成长为一个稳重成熟的男子,这一人物故事又折射了许多剧外人的成长经历。在剧中,王凯深刻刻画了“小辉”这个人物,例如小辉得知自己和姐姐也许上不了大学时的落寞;一头扎进心爱的化学实验室的专注与投入;在姐姐出嫁前对姐夫的嘱咐;姐姐去世时他在灵前的恸哭,等等,都让观众产生共鸣,跟着镜头前的小輝一起体会当下的情绪。

    2.堪称黄金绿叶的配角。《大江大河》整部剧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剧中的配角人物堪称黄金绿叶,他们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与主要人物串联起来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主线结构和支线结构靠着故事脉络逐步推进,勾勒出一个跌宕起伏的发展脉络。剧中每一个配角,哪怕是路人甲的出现都串联了整个故事的完整度。作为群戏的《大江大河》,不论是配角,还是友情出演的角色,甚至是“龙套人物”都让人惊喜。在新增的角色中,杨巡的妈妈、同寝室的室友“大叔”“二叔”、唠叨爱占小便宜的东宝妈妈、勤劳善良的宋家父母、能干刚正的书记、外表刚硬内心柔软的韦春红、一心创业不怕苦难的杨巡……不论主角还是配角,都塑造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让整部剧变得真实而有感染力。

    (三)对原著情节的改编与保留

    1.对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的调整。在互联网的写作状态下,原著作者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安排故事情节、结构、内容。但是在影视剧的呈现方式上,需要将小说里一些敏感的话题进行删减回避,从而改编成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桥段,才能通过审核。在《大江大河》设定里导演以小雷家村作为剧中主线来展开,这是一个对原著颠覆性的创作。另外还需调整的是剧情主线与支线的关联度,如何在充分演绎主线的情况下又能把支线安排妥当。编剧组当时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将个体户杨巡这条支线跨越时间,与另外的剧情线齐头并进,这样不会给观众带来跨度较大的间隔感。编剧通过提前安排杨巡母亲向雷东宝借钱,从而牵起了主线与支线的关联度,既充实了人物性格,又使得整个故事没有被割裂开。改编后的电视剧在保持原著故事线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剧情和人物形象进行了编排,这是《大江大河》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对原著关键点的保留运用。虽然改编成影视剧要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但原著中的故事线、人物关联度,以及关键点是要保持不变的。一是因为影视剧无论怎样改编,都要保留关键点吸引观众的眼球;二是因为忠于原著的“原著粉”是重要的观众基础,他们能不能对改编后的影视剧产生认同感极其重要。比如在电视剧《大江大河》中,“萍萍的死”即是一个戏剧点的保留。这一集播出后,许多观众在微博上自发形成话题“不舍萍萍”“萍萍你快回来”“你留下东宝一个人怎么办”……“萍萍”这个人物太完美了,让观众不由把萍萍前期为家庭辛苦操持的画面和后期萍萍“意外之死”的画面形成对比。她的死让观众痛,导演就是用这个痛来反衬小雷家村经济迟早会“翻车”的残酷。她的死也是一个完美的留白,留给丈夫的是失去爱情的悲痛;留给父母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留给弟弟的是还未回报姐姐的无限悔恨。通过“毁掉”剧中最完美的人物,然后再呈现接下来的故事,从而让观众刻骨铭心。

    3.对原著内容的二次创作。在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前三集描写的内容在原著《大河东去》中只言片语就描写完了。编剧为了让情节更富有影像化,就添加了许多原著中没有的细节。在电视剧开篇我们看到了弟弟小辉顶着烈日喂猪的场景;姐姐萍萍颤抖着在放弃上大学名额申请书上签字;姐姐去学校看弟弟,想象弟弟在讲台上演讲的情景,这些都是原著中没有的情节。关于小辉读大学的内容,原著中也只有简单概括,连对室友的描写都没有。在小说中,这些故事内容可以略过,留给读者想象空间。但是在电视剧的可视化呈现中,一笔带过的内容会让观众无法感受到人物的经历和背景,所以电视剧要利用其先天优势让80后、90后,甚至是00后都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故事。改编后的《大江大河》增加了室友“大叔”“二叔”的剧情,那时候国家刚刚恢复高考,四十多岁的“大叔”“二叔”成为十七岁小辉的室友也是正常的。这样的改编更加深化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让每个年龄段的受众都能感受到时代气息。

    (四)对细节的良心还原与把握

    《大江大河》一经开播,就得到了“处女座良心剧组”的高度赞誉。编剧通过道具、构图、背景来展现小说中的伏笔、细节、悬念。比如有一个细节,小辉第一次去上课,当时上课铃声响起,班里的同学都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小辉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从隔壁班传来整齐的声音“老师好”,这个细节打动了许多观众,让观众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学校,而不是鸦雀无声的“假学校”。剧中还有一個镜头是萍萍在给东宝熨衣服,熨衣服的工具是盛满开水的搪瓷缸,这一幕掀起了许多观众的回忆,观众直呼“当时我们就是这么熨衣服的”。在那个年代,商店的门口张贴着“顾客至上”的广告语,来买东西的顾客要先在柜台前选好自己看中的商品,然后到收款处排队付款;小辉和室友去打饭的时候,饭盒上面有划痕和洗不掉的油渍……这些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到了20世纪80年代。细节决定成败,电视剧《大江大河》凭借对细节的充分把握,赢得了观众的口碑。

    三、结语

    如今,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浪潮,如何改编出质量上乘的影视作品需要全方面的探索。2018年播出的《大江大河》作为一部献礼剧, 因其良好的口碑,观众已经开始企盼《大江大河2》的播出。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够取得佳绩,归根结底在于该剧在视觉效果、演员表现、原著改编、细节把握四个方面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改编后的电视剧不仅使原著的精髓得以保留,还充分发挥了影视作品视听结合的优势,更具历史真实性和艺术真实性,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李嘉慧,赵霖琳.浅析网络文学改编剧《琅琊榜》的成功因素[J].视听,2015,(12):12-13.

    [2]谢宏娟.中国网络小说影像改编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3]周心.“青春校园”题材网络小说电影改编图景[D].陕西师范大学,2016.

    [4]邹佩耘.网络小说《花千骨》影视剧改编的成功之道[J].出版广角,2015(13).

    [5]张劲雨.以《甄嬛传》为例分析网络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文学教育,2018(05).

    [6]陈琪.论网络小说IP改编影视剧的现状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7(5).

    [7]彭玲.网络小说改编影视热的原因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