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扶贫审计看乡村振兴战略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长期发展和建设的核心战略,对于我国乡村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其中扶贫审计直接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乡村发展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在实际总结和方案计划归纳过程中,除了需要在扶贫审计基础上,充分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一定程度上还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一处一系列发展规划。本文首先针对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的关联进行综合分析,并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总结出扶贫审计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扶贫审计;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发展;经济审核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乡村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此,曾经明确指出想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策略,就应该全面落实和贯彻乡村扶贫相关工作,进而帮助乡村有效摆脱贫困是当下振兴前提条件。
一、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的关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其扶贫和技术开发一直成为我国全新的经济发展重大任务,因此我国在不同发展时期结构中,制定出不同发展方向的经济扶贫政策,加上政府政治侧重点逐渐从东部转向西部转移,进而形成长期性与持续性等相关扶贫工作相关特点。其中政府针对其扶贫经历进行详细梳理,并且将所有环节分为至少5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1978-1984年开始,其计划经济结构模式造成社会经济生产能力全面减少,此种阶段国家应该采取政府救济模式和输血模式等。而第二阶段则是1985-2000年左右,此种阶段则是针对农村经济作为出发点,在此环节中,国家主要采取的则是政府制度模式开展扶贫政策。第三阶段,主要在2000-2010年左右,在此阶段,国家主要侧重于开发模式的扶贫政策,进而有效解决地区区域模式的扶贫发展问题,从根本上激发农村生产动力。第四阶段主要集中在2011-2013年左右,在此阶段,我国将中部与西部作为重点经济发展和扶贫区域,其扶贫模式也从面状转化为区域块状,主要以村落作为单位模式,进一步开展经济扶贫政策。第五阶段,主要从2013年至今,在此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模式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其扶贫工作主要以精准扶贫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和方向,其扶贫相关工作也全面进入最后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现偏差问题,致使大部分乡村仍然没有形成满足社会生产需要的综合实力,导致部分贫困地区的问题源头仍然无法有效解决。
除此之外,由于乡村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并且中央在实际开展经济扶贫过程中,由于政府与人为操作,极易产生经济陷阱等相关问题。同时,乡村扶贫问题严重主要由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标准不断上升,提升贫困数据和指标已经不仅仅单纯指农民收入指标,还包含贫困户的核心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方向等相关需求,而根据以上扶贫实际现状,其工作具体时间的跨度越长,会导致其区域发展越不平衡,此时如果没有经济作为基础支持,那么乡村扶贫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所以政府应该投入大量经济支出,从根本上保证扶贫政策的有效开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扶贫政策在审计环节方面主要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发展目标则是针对乡村农业经济扶贫开展转向审核和数据计算。其中政府扶贫转向经济支出主要由财政管理部门进行全面划拨,比如:乡村振兴资金、代工赈灾资金、扶贫经济贷款以及其他方面的扶贫经济开发等相关方面。除此之外,扶贫经济政策审核环节的重点,主要为乡村扶贫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实际情况,其中审计内容主要包含:针对各个主要管理部门开展一系列的数据和信息审核,进而针对资金应用单位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审计。除此之外,我国根据乡村扶贫实际情况,乡里部门和扶贫开发小组,联合组成管理机构,随即推出体系列扶贫相关文件和政策条例,其文件内曾经提出,针对经济扶贫项目进行一系列的审核,并且其审计需要跟随实际项目开展,同时除了经济审核以外,其經济收益审计环节需要针对实际项目管理的审计情况规划实际范围。现阶段,乡村扶贫审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完成日常审计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管柱国家出台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并且根据国家实际发展战略进行有效调整,进而有效实现两者的精准对接,从而进一步统筹规划相关审计方案计划。相比较传统的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现代化扶贫审计的主要内容包含经济资金审计环节,以此作为基础,还应该积极增加政治管理、工作内容等相关方面的系统审计,所以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全面把控政治的宏观方向,又需要全面包含政治的微观效率,最终有效实现乡村扶贫审计的最终效果。
三、扶贫审计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生态振兴战略
在乡村扶贫项目内部结构中,其扶贫审计范围主要分为时间范围、对象范围以及审计责任范围。
第一,乡村发展战略内部结构中,经济扶贫审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政府发展政策具有实效性,所以,审计环节的时间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经济扶贫审计的最佳控制和管理时间主要控制在政府开展审计政策之后,尤其根据政府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和实践效果,开展一系列的审计跟踪。除了政治审计管理环节意外,针对其他方面的经济扶贫经济、建设项目、政治制度以及乡村管理等相关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审计;第二,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开展过程中,其审计目标以及范围主要包含乡村扶贫经济资金、乡村扶贫政策以及相关扶贫制度等相关方面;第三,为了进一步开展乡村生态振兴策略,其扶贫工作的实际范围主要包含基础政府管理部门,其中中央结构层面主要包含经济财政部门、扶贫管理部门、农业部门等,而省市界别的管理层面主要包含各个省市以及相关政府结构中的经济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住房建筑部门、残疾人联合管理部门、水利部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部门、卫生管理部门、民政部门以及林业部门等。而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发展环境下,其重点管理和审计部门会有所转移,其中包含生态环境管理以及文化发展等,都会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策略的重要发展目标。除此之外,审计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相关项目和活动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有效取得信息,所以审计工作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针对其责任范围和工作内容开展一系列精准的定位操作,集中部门管理的最大优势解决乡村生态扶贫发展战略。
(二)乡村文化振兴战略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扶贫环节中的文化振兴战略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有效成为全面贯彻和落实乡村扶贫建设的核心渠道,最终成为推动全新城市化建设模式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目前,我国坚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策略,从根本上提升乡村文化整体水平,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出现问题和不足,无法满足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大多数乡村文化建设思维和意识不足,加上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经济成本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其文化阵地的实际作用无法有效展现。所以,根据我国乡村文化发展战略实际要求,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不断完善和强化农村文化的实际需求。
(三)乡村人才振兴战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人才已经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其中技术人员综合水平直接影响乡村扶贫信息和数据更新和共享。同时技术人员的全面应用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代化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际要求,将扶贫产生数据和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后,筛选出相对稳定和有效信息,进而针对其扶贫目标和方向进行识别和管理,最终为我国乡村扶贫人才发展策略提供给决策支持。
在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建立明确且精准的扶贫信息平台,同时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结合互联网结构,构建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信息系统化建设。
四、结束语
文章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内部结构中的扶贫审计环节开展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围绕扶贫的方向长远性、扶贫主题多样化、目标差异化、范围准确化等县官方面开展一系列扶贫审计工作。只有通过开展扶贫审计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乡村发展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司马宏昊,王艾,陈中钰.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精准扶贫审计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35(003):58-62.
[2]司馬宏昊,宁卓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审计研究[J].管理观察, 2020, No.749(06):69-70+73.
[3]吴勋,姚卜丹.财政扶贫审计实践现状与改进建议——基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J]. 地方财政研究,2020,No.193(11):82-91.
作者简介:欧阳如美(1976年—),女,广东珠海人,珠海市审计局,中级会计,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