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视角下的江宁区徐家院乡村景观空间布局优化设计研究

    史莹 徐阳阳 费文君

    

    

    

    摘要:指出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景观空间有机结合对乡村的产业提升、文化保护、环境品质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徐家院为实际案例,探究乡村景观在不同乡村旅游产业类型背景下的提升发展途径,按照农业产业环、观光产业环、休闲娱乐产业环三个类型重构徐家院的景观空间。使徐家院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景观得到有效挖掘和充分彰显,让主导产业反哺乡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寻找到乡村景观在乡村旅游经济产业背景下的提升发展途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景观 徐家院 空间布局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3-0056-04

    引言

    近年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背景下,南京市江宁区深入贯彻中央的政策要求,依托乡村现有的水律格局及自然基底营造特色产业景观,引导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金山银山,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一张“金名片”。

    一、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景观结合一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将发展旅游的思路贯彻到村庄规划建设中,将村庄转变为独特的风景园区,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乡村文化复兴、乡村美丽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自乡村旅游建设以来,乡村的产业模式也逐步从单一农业向多元复合型发展,传统农业、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三者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乡村旅游复合型产业的基本形式,这是与传统产业相比较之下的进化和改良,也是未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二)乡村景观的内涵特点

    乡村景观是一种具有特定形态及内涵的景观类型,是展现自然山水、村庄聚落形态、表现农民的文化生活、承载农村农事活动的集聚地。继乡村旅游的风潮之后,乡村景观开始与乡村经济水平、生产方式紧密相关,向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乡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阶段以及发展水平,向外可以为游客所提供的生活体验、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不同的旅游类型。

    (三)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景观的有机结合

    乡村旅游产业与其景观空间存在耦合性,可以说乡村景观是旅游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当产业结构发生转型时为其服务的景观空间也必定会发生改变。旅游产业发展为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对乡村旅游中的文化传承、产业复兴、环境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图1。

    通过细分优化乡村景观空间布局,加强乡村景观氛围营造,并将景观建设与产业的发展建立耦合关系,以此带动丰富旅游产业类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可以提高乡村地区经济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2]。

    二、不同乡村旅游产业类型所对应的乡村景观空间特点——为乡村带来更多元发展机会

    以农业产业、观光产业及休闲娱乐产业三种不同产业类型为切入点将乡村景观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划分,决定景观环境中的娱乐活动空间、观景空间、种植空间等在场地内的位置、范围和相互关系,在空间划分基础之上对每一景观构成要素定位,景观要素包括道路系统、建筑风格、绿化水田、服务设施等,进一步表现和突出整体景观主题[3],如表1所示。

    (一)农业旅游产业类型所对应的景观空间

    在乡村旅游背景下产生了新型农业耕种模式,农业型产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种殖建设工程为核心,运用系统的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进行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并衍生出农业实验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等高质量农产品发展销售模式。

    在传统农业为主要产业类型的乡村景观,可以种植兼具观赏性和经济价值的农作物,结合温室、大棚基地、瓜果园等多种农业生产形式在竖向设计上丰富层次。结合村民生活休闲习惯、劳作方式等保留乡村最具乡土气息的元素,这在方便村民生活生产的同时也增加了旅游项目,在农业这一块就可以有体验耕作、蔬果采摘、科普教育、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品形式,使得空间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观光旅游产业类型所对应的景观空间

    观光型产业以城市游客为目标人群,依赖于农村原生态的山水格局、沟渠阡陌等富有识别感的特色景观,有针对性、按季节特点开设观光项目,如各类花卉观赏园、蔬菜观赏园、观赏林区等观赏景点,并向游客科普动植物知识,丰富文化内涵,将他们充分融入乡村氛围体验中。

    对于观光旅游型乡村景观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充分发掘稻田湿地、油菜花海、草原绿地、河流海洋和森林氧吧的绿色价值,在设计手法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营造地域原生景观。还应以还原乡村风情为主旨,注重对村庄入口、交通干道、重要节点等对外重要展示区域的设计,确定乡村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物及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措施。采用乡土材料及乡土植物塑造具有乡村艺术气息的景观小品,营造与田园风光共融的特色风貌。观光型乡村可以开发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等以绿水青山、清新空气为价值的产品项目,发挥田园风光的迷人魅力[4]。

    (三)休闲娱乐旅游产业类型所对应的景观空间

    休闲娱乐型农业以農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经营为特色,利用农村地理人文资源衍生出各式各样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满足游客生活体验、健康养生、购物食宿等需求,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以休闲娱乐为主要产业类型的乡村在景观设计元素上应注重对乡土“物”与“事”的再利用,“物”即乡土材料、器具、色彩、民间工艺等实体元素,延续物质文化,“事”即地方习俗、乡土节庆活动等事俗文化。随着旅游产业的急速发展,部分乡村建设急于求成,把休闲娱乐的重点都放在大规模绿化、浮夸的建筑外立面或是没有特色的景观节点等此类效果凸显的元素上,并未对乡村地域文化及内在机制进行本质挖掘。休闲旅游型乡村需在不破坏乡村原有肌理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商业娱乐设施,在景观节点设计上充分利用乡土元素,避免与城市游乐景点千篇一律[5]。

    三、徐家院乡村景观空间提升——旅游产业结构丰富后的重新规划

    (一)徐家院旅游产业发展及景观现状

    徐家院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总面积694亩,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境内山水资源丰富,人文底蕴醇厚,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田园景观资源。2000年之后村庄逐步出现若干乡村旅游项目,现已是江宁区全域旅游生态廊道的核心區域。

    1.徐家院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徐家院以“三园共建、三产互动”一“菜园、庭园、果园”及“农业种植、绿色食品加工、蔬果采摘”为乡村发展理念,以“渔耕樵读”为院落主题,将耕读传家和乡村书院文化融入到乡村的空间建设中,打造成江宁区具有农耕书院特色的田园乡村。

    2.徐家院景观空间建设现状

    徐家院地处高岗,四周为较低的山林和圩田,形成以“花田一农田一水塘一树林一聚落”为主要空间关系的“四圩一岗”空间格局,湿地资源丰富,田园景观优美。现有主要用地有以种植郁金香、格桑花为主的植物观景用地,以种植油菜花、紫甘蓝为主的农作物种植用地,以鱼塘垂钓为主的水塘生态用地,种植梨、橘等经济果林用地,村落原有居民的住宅用地,新建民宿餐馆的商业服务用地以及供游客娱乐休闲的活动用地这七大区块,具备较为完善的空间层次以及丰富的村落肌理,如图2。当下的徐家院经过统一修整,村民住宅的白墙黑瓦民居房,蜿蜒小道、村落、亭台、小桥点缀其中,形成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丽画卷[6]。

    (二)徐家院旅游产业视角下景观现存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徐家院的乡村景观建设得到很大提升,产业培育初具基础,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乡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但在乡村旅游点井喷式发展的境况下,徐家院也逐渐暴露出内部景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步伐不协调、民俗文化淡化、缺少统筹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倡导“三产互动”发展的乡村,在旅游产业视角,其景观空间布局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7]。

    首先,徐家院内农业生产水平还有待提升,农作物种植品种简单且观赏性差,缺少农作物展示空间,院内一些水塘、林地、闲置地未得到充分利用。有较多的花田、菜田呈片状分布,但是农作物在秋收季之后农田呈现出大片裸露的土地,并且缺少果树这些树木景观使得在景观角度徐家院的植物景观立面层次较为单一,在产业开发角度以采摘体验为主的旅游项目缺失,农业经济效益不明显。

    其次徐家院内景观主题性不突出,原本凝炼出的耕读文化主题表达尚显不足,从旅游线路串联角度,徐家院内部道路划分不明确,主要景观节点分布散乱,整体道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梳理。目前乡村在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但旅游休闲氛围还有待加强,游客在徐家院游玩后普遍有吸引物缺乏、游玩感较差等感受,这就导致徐家院内新建的民宿或农家乐等相关盈利性产品无法充分被利用,商业造血功能亟待提升。

    (三)徐家院景观空间优化设计理念定位

    本次优化提升以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为主导,深化“渔耕樵读”的主题,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产业类型视角:农业产业、观赏性产业以及休闲娱乐产业,采用多环式景观布局将三个主要产业类型进行针对且合理的景观功能细化,以村民生活住宅区为核心,打造一心三环(农业产业环、观赏性产业环、休闲娱乐产业环)、十五大景观功能分区(如图3),各功能分区依据三个产业环由村庄内的主道路相近联接,使得不同的产业发展更集聚化易于管理(如表2)。在优化后徐家院的景观空间得到有效挖掘和充分彰显,从而带动产业的提升发展,进而使得主导产业反哺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形成良性循环[8]。

    (四)基于产业发展下的徐家院景观空间布局优化

    徐家院现状用地情况下存在着较多闲置空间,在景观空间布局优化时将这些先前未利用的水田和零散地块归入重新划分的不同功能空间,赋予多种旅游产业项目形式,使整个村庄空间资源实现最大化的集约利用,唤醒徐家院潜在的可被开拓的功能[9]。

    1.农业产业景观丰富农作物形式风貌

    农业产业依然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和永续动力,此次优化将徐家院的农业用地细化,包括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农产品加工区、田园蔬菜种植区、水生蔬菜种植区、鱼塘养殖区以及经济林果区六大农业相关区域,以一条木制廊道将每个区域串联,打破原本互不连续的局面。乡村入口处设置徐家院LOGO并设立农产品展销处、农产品创意园,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应季新鲜蔬果增添游客吸引力,并通过售卖农产品增加商业价值。在蔬菜种植区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种植不同种类、不同色彩的田园蔬菜,扩大稳产高产农田面积,并在水生蔬菜区增添莲藕、菱角等水上高观赏性农作物丰富农业养殖结构。开展水上采摘活动,在鱼塘区内养殖龙虾、甲鱼、鲢鱼等物种,也进行水系净化、水塘清淤工作。在徐家院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块随地势栽种梨子、桃子、柑橘等不同种类具有经济价值和观赏功能的经济林果,形成空间上布局优美、错落有序的景观风貌,充分体现“春华秋实”的景观效果(如图4)。

    2.观光产业景观注重生态、文化切入

    观光产业环主要由水域景观治理保护区、花卉展览区、乡风庭园文化展示区、特色建筑观赏区组成,是徐家院对外发展的重要吸引物,也是村庄环境治理的重要驱动力。利用徐家院的地貌优势将观光产业环在竖向界面划分为水田一林地一建筑一浅山四个层次,增加观景区块垂直高度的差异以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在水域景观治理区丰富滨水景观,打造一块主客共享的亲水生态休闲空间,将原先较为呆板的硬质驳岸改为自然式驳岸,通过水上木栈道引导游客感受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岸边增加一些农耕文化景观小品,如水车风情园、竹排漫游、码头垂钓等,充分利用水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花卉展览区结合徐家院中心抱水的地形结构科学布局,栽种二月兰、郁金香、百日菊等四季不同时节轮换的花卉植物,通过不同植物营造田园绘画艺术,打造特色网红打卡地。

    以“耕读生活”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农耕工具、农家书院建筑紧密融入乡风庭园文化展示区及特色建筑观赏区的建筑外立面及内部装饰中,采用环保、具有乡土性的建筑材料,彰显田园乡村特色风貌,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穿衣戴帽”外立面表现手法,并且要保证此处建筑与村民自住房以及村庄环境相适应。在此区块引入一些设计师工作室、工艺品制作工作室、音乐工作室、青年创客团队等无污染且与旅游能够融合叠加的项目,通过徐家院优美的环境刺激创意灵感需求,这些项目在创作的同时也可以与游客互动从而带动徐家院经济的发展(如图5)。

    3.休闲娱乐产业景观提升多元化、定制化服务

    针对原先徐家院内略显缺乏的可游玩项目,此提升设计引入休闲娱乐、观光、互动体验等多种附加值高的项目,增强徐家院的可游玩性。休闲娱乐产业环包括农家乐餐饮服务区、儿童游乐区、精品民宿区、疗养护理区及户外活动草坪区,针对多元化的游客需求,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特色服务。

    完善徐家院内基础配套设施,停车场、标识牌、旅游厕所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对村庄四旁绿化和活动空间进行整体绿化环境提升,沿街的滨水开敞空间可以设立露天餐位的木制亭廊,打造以谷里街道传统特色菜为主的农家乐主题餐饮街。新增彩色塑胶场地为主的儿童游乐场所,在其中设置鲜艳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设施,并在一旁开放农夫之家、果林迷宫等科普娱乐角,摆放蔬果趣味模型,亲子共同参与农耕农事体验,让儿童了解农耕文化及生态农业知识,感受劳动的艰辛。精品民宿区的设施重点为徐家客栈、乡村主题度假酒店,民宿主人应参与接待,突出乡村民宿产业的个性魅力,民宿区的建筑设计通过梳理和提炼传统民居住宅元素,建筑和装修宜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增加农具、灯笼、对联等元素,在室内空间适当融入一些弹琴、书法、读诗的体验空间,民居北侧的空间可以布置一些小菜园,构建“一幢一品”、“一屋一品”的格局。疗养护理区及户外活动草坪区属于公共空间,游客可以在草坪上进行露营、游戏,并开展一些民俗节庆活动,增加游客与村民可以共同享用的场所,在服务好本地村民的基础上服务给更多的人是本次提升设计的宗旨(如图6)。

    结语

    乡村旅游产业热潮为乡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优质的乡村景观环境提供给旅游产业更多元的发展机会,通过对徐家院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乡村在发展过程中需传承村庄的生产生活方式、延续乡土文化,以不同产业类型为视角将各个景观空间合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尊重乡村既有肌理,营造特色产业景观,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才能实现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翅,吴培阳.产业类型特征导向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探讨——以北京市海淀区温泉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7 (04):41-49

    [2]齐敦军,朱萌,王志.基于产业特色整合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省蒋僧桥村风貌提升为例[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 27 (02):25-31

    [3]王干意,黄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 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 (23):67-69

    [4]杜春兰,林立揩.基于产业融合的乡村景观变迁——以淘宝村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 (04):75-79

    [5]许可沩,吴曼.参数化设计在景观装置中的低技化应用[J].设计,2019 (14):105-107

    [6]周超,罗越,赵中超.乡村名宿设计中的自然观探析.以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55—57

    [7]赵兴敏,汤箬梅.现代景观的“无界”设计研究—— 以南通“沁园兰园”为例[J]设计. 2019 (11),43-45

    [8]徐陽阳,费文君.历史纪念性遗址景观改造研究—— 以徐州市西游记宫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 (14):71-72+75

    [9]冼宁.岳永超.农业生产景观设计思考与对策一一以朝阳尚志村为例[J].设计, 2016 (1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