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贵州大旅游战略发展的思考

    摘 要:贵州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也同样具有面积大,数量多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这份优质的遗产资源部分打造成文化旅游的聚集地,对于贵州发展大旅游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遗产;旅游;发展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178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大创新项目“贵州遗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DTJ0623N6261)阶段性成果。

    三线建设从1964到1980年历时17年,为后世留下来了众多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贵州作为三线建设规划的重要省,三线建设有历时久,建设规模大、投入多、时间长等特征。基于此,贵州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也同样具有面积大,数量多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这份优质的遗产资源部分打造成文化旅游的聚集地,对于贵州发展大旅游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贵州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现状

    贵州省三线建设大部分项目布局“以贵阳为中心,向遵义、都匀等7个大工业区、53个中小工业区(点)展开”,三线建设除在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都匀等建制市兴建“各具特点、不同规模的工业基地”外,还在全省6个地区、20余县布点工矿企事业和交通项目。

    作为三线建设遗产的富集区域,贵州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得到多层面的支持。2017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两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工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又继而出台了《关于开展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摸底调查的通知》,这些在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的出台,成为贵州工业文化发展以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支撑。2016年,三线文化已被列入贵州省“十三五”规划。贵州《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已将“三线文化”列为“特色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3年,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建成使用,成为国内第一家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2015年12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同遵义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与品牌建设高端论坛”会上发表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遵义共识》,引起强烈反响。另外六盘水市提出以“三线文化为魂”的城市发展理念,遵义市政府利用长征集团老厂区兴办“1964文化创意产业园”。遵义市绥阳县、061基地、六枝工矿集团等,都有相关政策和保护利用计划。

    三线建设是贵州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历程中宝贵的成长记忆,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不会再现的宝贵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三线建设遗产,意义重大、价值巨大。2017年,贵州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强力助推实施“大旅游”战略,在这个前提下,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将成为贵州特色旅游、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增长极。

    但是,截至目前,贵州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还处在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自发自为阶段,由于缺乏刚性遵循,各相关方的责任义务、目标诉求未能交汇。一方面,保护利用工作已经有了积极探索,另一方面,某些程度上加速了对三线遗产资源的损毁和浪费。尤其是三线工业遗产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兴未艾。

    2 贵州三线工业遗产促进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机,这同样也是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的极好机遇。贵州三线建设遗产地,大多拥有文化和生态的组合优势,无疑是文創的上等空间,无疑是旅游、康养、休闲、度假等业态孕生壮大的优越地带。

    1)积极编制本地区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业融合的发展规划。通过抢救和整理,弄清三线建设遗存的文献资料,提出和实施保存、护这些文献资料的文化工程,为历史存证。丰富的三线工业遗产成为贵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形成了贵州独有的工业文化特色,这些工业遗产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与城市的发展有效的协同,同时保留原来的工业文化特色。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贵州旅游业重要的资源,目前,要探讨三线工业遗产与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差异化的三线工业遗产旅游景观。

    2)工业博物馆和体验馆模式。通过不同式的展陈,呈现三线建设遗产承载的历史事实、思想智慧、技术艺术和精神品格,展示三线建设之于当地、当时、当今的深刻影响,定格三线建设的表述口径,完成三线建设的事实判断、历史判断、价值判断,彰显出各个遗产地的文化特色按照“因地因需制宜、用活遗产资源、促进主体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具体遗产地之遗产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构拟产业链条、盈利模式和行动策略,确保遗产资源利用符合国家法规规章和发展要求,同时,高效助推遗产资源各相关方协同发展。

    3)打造三线特色旅游资源,助力贵州文化旅游新的增长极。三线建设遗产,是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于地处深山老林、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三线建设遗产,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独特,自然相容,独具特色。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和专有设施,使其具有特殊的视觉感受和情景感觉,形成了其独有的美学价值。此外,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由于强调“靠山、分散、隐蔽”,与周边环境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景观。在贵州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必然带有贵州的地缘特征,打上贵州山水风光的总体印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贵州旅游景观的一个缩影,因此贵州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诸多景观也具有类型多样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形成了融山、水、石、林、洞为一体的丰富而奇特的自然风光,这种奇特的自然风光与贵州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古朴、奇特、神秘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具有规模和生态环境组合优势的三线建设遗产为根据,打造一批三线文化旅游景区。无论是三线建设新兴城市、三线企业,还是希望通过保护利用三线建设遗产促进本地发展的地方。因此,整合和打造这些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山村文化、农家山珍、红色旅游、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开发,必然会为三线遗产及其地域经济带来增值,而且经济潜力巨大。目前,安顺市经开区政府,用了3年以上的时间,全力协调“云马飞机制造厂”的老厂区保护利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4)形成三线文化旅游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把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寓于打造三线文化景区景点之中,并同全省各地尤其是遗产地近处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文化品牌紧密联系,统筹安排,形成三线文化旅游的产品与服务体系。目前,贵阳花溪区的板桥艺术村、遵义1964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都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但如何将三线文化创意产业在贵州旅游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新引擎,还需要贵州各级政府、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贵州三线建设遗产总量大,但十分分散,具体到某个遗产地,其当量很难成为一个有远程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旅游点,因而融入近地旅游格局,是贵州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可靠路径。在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结合紧密、三线文59化品牌建设成效明显的地区,举办全省旅发大会、各市旅发大会等,促进三线文化旅游发展。支持三线建设遗产地的市场主体,利用本地区的三线建设遗产与相关资源优势建设景区景点,并纳入本地区和全省的旅游线建设。

    作者简介

    黄昊(1982-),女,黑龙江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城市史、生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