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康养性”的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研究

    郭雨 李瑾璇 张茵

    

    

    

    摘要:为研究康养性在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将特色小镇“康养性”最大化。分析特色小镇的类型、发展模式及发展趋势,结合分析康养的特质和小镇的康养元素,找寻最适合特色小镇建设的康养模式,并通过康养性景观的手段展现。得到特色小镇康养性景观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为特色小镇康养性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为康养性景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小镇 康养 康养性景观 运用与发展 景观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3-0158-03

    引言

    中国近代的小镇不是长出来的,不是种出来的,不是催生出来的,而是一种安排。因为初期必然要混乱,所以中国的特色小镇也表现出强大的秩序意识,人要干吗,镇要如何。生长在这样环境里的特色小镇,除了尊崇秩序或者突破秩序,似乎也难找寻第二维度的思考了。现在国外的建筑师常用一个词来讽刺中国,“千城一面”,无论哪个城镇,都只能从建设的标准去解释当时为什么这么搭建,而不能说出这个建筑这条街道和这群人的生活是如何在这里自然地演变融合,骨肉相连的。中国的许多小镇就这么仓促地被一个标准给阉割了。

    一、特色小镇

    (一)特色小镇概述。特色小镇是一个概括民俗、度假、各色产业、民宿等综合多功能的空间容器。“特”意为产业特别,通常指在地域文化或产业上拥有独特题材,或新锐或复古都会彰显特色。“色”意为环境出彩,多指为多元含义的生态系统。可概括为“政务”、“创业创新”、“自然”、“社会”四个生态系统,其中尤为重视创新。“小”意为规模小巧,少而精,小而美是追求发展的新常态,讲究以小取胜。“镇”意为合理的构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镇也不是行政建制和权力阶层的镇,而是由市场引导,政府跟进。明确产业定位、抓好空间布局、强化项目组合,同时彰显文化内涵,创造价值带动发展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总体要求。特色小镇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优势,營造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综合性功能环境载体,是结合产业、资源的小镇特色发扬形式。特色小镇的发展积极响应着国家政策号召,推动着我国各省份小镇的转型并改善小镇环境。

    (二)类型及特征。我国特色小镇主要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个类别。内生指依托自身而发展,当地的产业资源、植被环境、民俗文化都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当地特色产业更是由其特色资源所决定。外生则是指依托政府扶持、企业入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地理位置、交通枢纽都是影响着其发展。开发模式上分为主题乐园、产业驱动、文旅融合、农业驱动、度假旅游、养老旅居、古镇改造七种(如表1)。在类型上又分为功能、产业、区位特点和商业模式四个小镇类型(如表2),其中旅居型特色小镇占比达到42%,民俗文化型特色小镇为18%,文旅类特色小镇合计占比达到40%。

    (三)发展趋势。截止到18年底,全国公布特色小镇共403个,二十个省份提出并响应特色小镇建设,其中省级的超过一千五百个,地方上的也超过了五百个。目前,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比高达53.84%,分散发展于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如表3)。从近期前景看,特色小镇将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质量上逐渐优化、大城市周边的特色小镇率先发展、文旅型特色小镇还将占居较大比重,从远期前景看,部分小城镇在经过萌芽期、快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后,成为有特色产业引领和居住、文化等多功能的特色小镇。

    二、康养及康养性景观

    康养的目的在于保障维护全体人员的健康。“康”是世界观,“养”是方法论。简单描述就是以养生保健的方式带领全员走向健康大道。不论是日常健康活动还是特定的康复调理行为都属于康养行为,康养是一个广泛的包容型概念,不单是为了长寿,更主要的是为了丰富生命的意义,毕竟好的体态才能看到好的世界。康养是长期性的养生状态和健康活动,依赖特定的环境和行为实现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

    康养性景观作为康养建设的一部分,既要融合了当地康养性元素,又要对外展示当地民俗文化。设计者通过景观的手法利用康养资源营造着康养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慰藉着人们的身心达到康养的目的。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康养性景观的设计要立足康养资源和人群使用需求且顾及周边景观,建立起一种关联性康养景观设计理念。概括来说康养性景观就是康养依据市场趋势、资源因素、适用人群、相关产业的不同衍生出的康养塑造形式之一,从物质到心灵配合阐述健康养生,扩展生命的维度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实现新时期下建设集保健、养生、休闲、度假等多种形态的康养手段。康养性景观的概念融合了环境心理学和环境养生的概念,具有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能力,结合外部环境为改善人的身心状态的行为提供一个康养的环境,景观疗愈通过康养性景观发挥康养的作用。

    三、基于“康养性”的特色小镇发展趋势

    (一)与康养结合: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基于“康养性”的特色小镇发展优势明显,尤其经历新冠疫情后人们对健康更加注重,涵盖了健康、养生、医养的康养特色小镇发展更加顺畅,未来数十年康养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

    康养和特色小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加强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塑造更理想化的健康度假修养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响应了我国健康大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缓解了区域经济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改善提升了当地自然环境解决当地就业压力。趁着疫后发展和老龄化的趋势,基于“康养性”的特色小镇发展必会在全国形成常态发展模式。

    (二)具化康养产业:并不是所有的特色小镇都适合发展“康养性”的特色小镇,“康养性”小镇的发展依托于小镇的本土环境、产业资源且满足人们的康养需求。资源、功能及需求具象化了康养小镇的发展方向,使基于“康养性”的特色小镇多元化发展,不局限于单一的康养模式,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强心竞争力。

    1.资源。自然资源划分了康养方向,具化了康养项目。

    森林康养:依托于森林资源的医养康养项目。开展森林休憩、森林浴等改善身心健康的康养度假项目。

    温泉康养:通过温泉度假、养生将温泉的保健和疗养功效最大化,适用于健康及亚健康人群。

    湖泊康养:在湖泊湿地资源基础上,配合村镇文化、医疗、产业特色发展康养项目。

    乡村田园康养:依托田园、乡村背景,回归自然融入田园的康养度假模式,注重开发田园、自然特色、乡村文化。

    2.产业。产业大致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类,衍生的康养产业也大体分为这三类。

    农业康养:基于农业风光和农副产品基础上以农业生产为主发展生态康养体验和产品,例如农家乐体验、农耕体验等。

    工业康养:基于不同的产业方向产生的医疗设备制造业、康养食品加工业等。

    服务业康养:基于医疗的复健服务;基于养老的看护养老服务;基于养生的生态旅游服务。

    3.以河北高碑店康养小镇为例。依托小镇田园风光,打造设施良好、环境优美的休闲农园,形成集农业观光、田园休闲、自然游乐、农耕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田园康养小镇。依据小镇特色有机农业种植区、休闲农业体验区、田园休闲养生区。以亚热带精品水果、特色蔬菜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有机农业种植区大致分为绿色有机加工区、有机农业生产区和农耕乐园。以花海、水生植物、果林等元素打造的田园风光,建立滨水栈道、水边乐园、运劢休闲项目等。游客可沿景观节点,游憩步道亲身体验生态采摘、农业观光、田园康养以及农耕体验。人们在园中领略乡野风情,放松、度假,感受乡间的慢生活品质。小镇依据本地资源打造了紫藤长廊和袖珍牧场(如图1),人们可以在此尽情享受户外风光近距离接触动植物,体验夏日花海。

    (三)细化使用人群:基于我国老龄化的时代背景,康养小镇的面向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综合来看面向人群较为单一不利于特色小镇的全面发展,也忽略了其他有需要的人群,尤其在疫后时代人们对康养和出行的需求更加迫切。除了孕婴、青少年群体,还需多关注具有一定消费水平的个性化体验人群,一般来说这类人群多为亚健康人群,他们更关注医养和怡养两个方面。

    四、基于“康养性”的特色小镇景观设计

    (一)特色小镇中的“康养性”元素:特色小镇的康养设计依赖于小镇的康养资源,而康养元素通常依附于当地环境、本土资源、风俗习性及历史风貌等事实环境,具有衍生性和本土性。在特色小镇的康养性设计中需要遵循小镇的康养资源,尊重康养元素的本土性、适用人群的需求性以及本土康养资源的局限性。

    我们往往通过地形、植被、水域、人文对小镇综合调研得出小镇的康养资源的特性、价值及区位。一般来说可分为三类,一是小镇本土的对人身心健康有益的山体、水体、空气及四时的动植物元素;二是相关康养产业,如温泉度假、医疗康复中心等;三则是人为的康养性建筑及康养性设施。以木鱼小镇为例,小镇及周边拥有20多万亩森林资源涵盖两百多中乔灌木种,镇内还有天然的瀑布、梯田等天然康养元素非常适合镇内康养活动的开展,先天的康养元素优势为小镇提供了多元的康养景观建设方式。木鱼小镇常年发展茶、竹产业,让游客在品茶赏竹的同時参与采茶叶等相关康养活动。建筑方面,木鱼小镇针对镇内接待需求打造康养公寓、农家乐民宿等多个疗养健身场所。(如图2)。

    (二)康养性景观在特色小镇中的可行性:康养性元素作为小镇康养环境塑造的基础所衍生出的康养产业形式都服务于人的康养需求,有益于人的健康养身;景观建设则是小镇环境塑造的载体,反映着小镇的生态面貌传递小镇理念。康养性和景观性都是特色小镇环境建设的良性刚需,二者融合的康养性景观细化了特色小镇康养氛围,以景观作为表达手段康养作为内容加持共同打造了更宜人养生的小镇环境。不同于以往的景观塑造,赋予了康养性的小镇景观设计更具说服力和发展潜力。康养性景观营造的景观环境无形中就将人们带入康养氛围,在游览景观的同时放松精神愉悦身心。这种主动康养的形式无疑更能体现特色小镇的康养实力,康养性景观势在必行。

    (三)康养性景观在特色小镇中的运用: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和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各个省市乡镇都在翻新拆除建设,一个个特色小镇的竖立,导致很多乡镇趋于同化,所有的乡镇都嘁着特色小镇康养建设的口号,但真的特色了吗?太多千篇一律的康养主题,大多忽视本身的康养文化性为了特色而康养的设计。就目前现状分析来说,以下两点是设计通病。

    1.盲目康养。在特色小镇康养性景观设计中,我们首先要对该镇的人文地理进行全面调研后确认康养性元素,才能确定小镇的设计的康养方向。而实际中,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看重,很多特色小镇盲目跟风,为了康养而康养,没有康养强加康养,拿着康养当噱头并没有对小镇康养性元素进行侦查。更有甚者栽几棵有益植物就敢攀附康养特色,几乎无视康养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更不谈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养性设计,只是将康养盲目照搬进特色小镇建设中,完全失去了康养性设计的本质更不会有益于人的健康养生行为。

    2.局限康养。一提到康养性建设想到的都是养老化、适老性的设计,大家脑海闪过可能都是“康养=养老”的概念。而实际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康养的适用人群越来越细化,从早期的健康、亚健康、康复人群到现在的自闭症儿童、抑郁症人群等。康养已从生理的疗愈进阶到了精神层面,而在康养性景观具体建设中大多还停留在生理疗愈上甚至局限于养老康养的层面。局限的康养认知就会产生局限的康养性设计,多数特色小镇的康养性建设都被打上了局限的标签,或是养老或是旅游康养,限制了特色小镇的特色发展。

    (四)康养性景观在特色小镇中的设计原则

    1.独特性原则:每个小镇的康养性元素是不尽相同的,每个小镇都有每个小镇的特色,不同的康养性元素决定了康养性景观设计的方向。设计时要遵从本土的康养性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景观的展示方式向来客述说小镇的特色、文化和民俗,营造一个有特色有内涵的康养环境。

    2.生态性原则:人们对健康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就越坚决,毕竟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如何保健康养都是瞎扯。所以在康养景观设计中我们要秉承生态性原则,保护自然环境,避免浪费和污染。牢记好的康养景观I不境一定依托于好的生态背景。

    3.包容性原则:人极具个性,每个人的需要都不一样。环境亦然,不同的山水诞生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资源。面对不同的使用人群我们需要营造不同环境,为营造多维的康养环境满足多层次人的需求,我们需要加强人与环境的交流渗透,人与环境相互包容融合达到一个共通,极度的包容才能创造极致的环境。

    4.实时性原则:建设时不能沉迷旧式盲目照搬他人,要紧跟国家方针政策,关注大众需求喜好,时刻紧跟实时情况针对性调整设计方向。如2020疫后,康养设计就可结合疫情针对性调整设计开阔的康养场地等。

    (五)康养性景观在特色小镇中的设计表达

    1.感窨表达:通常来说我们对环境的第一反应是眼睛带给我们的最直观的感觉,看见绿人会感到自然平和能缓解视觉疲惫;看见蓝色会感到平静能舒缓神经;看见黄会感到活泼、阳光能带动人的积极情绪。设计中利用不同色彩带给人不同心理波动,通过植物的四时色彩变化营造适宜的植物景观氛围是有益于人压力释放的。有看就有听,声音对人的影响仅次于看,自然的声音往往能愉悦人。设计中通过自然之声和人造之声的组合搭配,噪音的阻隔、跌水的设计、乌叫虫鸣的围合都能营造舒适的声音景观环境,能极大程度地消除疲勞达成康养的目的。当然零距离的接触最能带给人们直观的感受,不仅要身在景中更要与景对话。平滑多变的铺装设计、有趣安全的小景设施、亲水平台等都是人与景观最直接的接触,通过景观设计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让人更能放松自我。以停车场设计为例,不同于传统停车的设计,基于康养性景观的停车场更具生态性。在满足停车需求和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更注重绿植的覆盖率、噪音隔绝率、尾气吸收力度以及铺装的渗水力度从看到听到接触全面的提升停车场的环境质量满足康养性景观设计需求。(如图3)

    2.场所表达:基于小镇资源的不同,康养元素也不同。康养性景观设计时依托小镇的资源特色塑造不同针对性的康养场所,最大化地利用资源营造康养。小镇康养资源大体分为森林、温泉、湖泊、气候和田园。依托于森林资源的大多设计医养康养场所,开展森林休憩、森林浴等改善身心健康的康养度假场所。基于温泉资源则通过温泉养生的方式将温泉的保健和疗养功效最大化,建设适用于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康养场所。在湖泊湿地资源基础上,可配合村镇文化、医疗、产业特色发展康养场所。依托田园、乡村背景,回归自然融入田园的康养度假模式,注重开发田园、自然特色、乡村文化,也响应了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以上都是利用资源特性开发针对性康养场所,以景观塑造的方式提供主动或被动的康养方式达到康养疗效。

    3.空间表达: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有社交就有空间。康养性景观设计时要更注重人的独立性、积极性和交流性。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要打造对应的公开、私密及半公开空间,既要保障独处的空间也要提供交流的场所。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引导人群活动,减轻空间环境在实际使用中的矛盾,增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沟通。黎巴嫩社区花园采用不规则的空间布局方式,利用地形的高低落差分割空间,借助植物作为空间分割线美观同时塑造空间多元的同时保护隐私阻隔噪音污染。(如图4)

    4.心理表达:景观心理表达指景观塑造时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加强人与景的沟通,舒缓心理症结,改善心理上的认知、情绪矛盾达到康健的一种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康养性景观针对希望改善精神状态的人群提供的疗愈手段。具体表现为通过植物种植和田园活动协助人们认知自我和周围事物,实践证实这一行为有利于增强人的记忆力和专注力,提升合作意识。以自闭人群为例,将植物当作沟通媒介减轻他们的防备心理,逐步提高对外界事物的关注度培养对他人的认知感和合作感,增强其对外界事物的兴趣,让其逐步走出心理世界的局限。借助景观走进内心进行心理干预、康复是一种生态化的康养模式,运用心理学主动进行疗愈,对有心理症结的人群是极为有益的。

    总结

    康养性景观设计是从康养保健的视角来助力特色小镇建设,在环境营造方面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包容,满足当代人对健康的需求和重视,运用“健康+疗养”达成康养的景观设计理念构件娱乐康养共赢的特色小镇空间环境。康养不是单一的养老健康,而是每个人的康养,疫后康养更为重要,未来特色小镇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康养性,实时塑造康养性景观。

    参考文献

    [1]何莽.康养产业发展的六人趋势[N].中国老年报,2020-09-09: 04

    [2]李淑华.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可行性探讨[J]企业观察家,2018 (08):90-93

    [3]吴克燕.特色小镇建设要打好“民俗文化牌”[J]人民论坛,2017: 35-40

    [4]马倩倩.基于旅游康养的神农驿站特色小镇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人学,2019: 51-62

    [5]李丹.基于森林康养的湖南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中南林业利技大学,2018:22-27

    [6]金梦薇.特色小镇土地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8:42-50

    [7]陆嘉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析[J]市场观察,20l9(02) 63

    [8]王仕刚.安岳西县温泉特色小镇建设策略研究[D]徽建筑大学,2017: 22-31

    [9]范逸男,陈丽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养小镇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 (10):112-117

    [10]李莉.抢抓机遇,布局康养[J]经济,2020 (06) 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