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体关系理论理解咨询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朱晓鹂

    精神分析学家大多关注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早期母婴关系的探讨,分析婴儿时期对儿童乃至成年时期心理发展的影响。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创立和发展,改变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淡化了先天生物因素和本能驱力的影响。[1]与重视力比多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相较,客体关系理论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前俄期心理发展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把精神分析概念带入儿科学中,开创儿童精神分析先河的温尼科特,是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代表之一。

    与经典精神分析的犀利尖锐和晦涩高冷不同,温尼科特所代表的儿童精神分析更为温暖和接地气。《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一书从母亲本能谈到“不焦虑”的母亲,再到父亲的作用,提出“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这一概念,强调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并能为今后的情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将更有能力经受住迟早会出现的挫折和冲击。”该书所谈内容远远超出精神分析会谈室的范围,惠及万千家庭。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来到治疗室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前来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成长轨迹和发展烙印使然;个体呈现的状态,和他过往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是以往关系的总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起效是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工作同盟而产生,“关系”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核心,有学者认为心理治疗就是治疗关系的体现。[2]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现代精神分析疗法,尤其关注移情关系,如何处理好咨询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是精神分析咨询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精神分析中,移情是指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将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移情现象本质上是来访者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内容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并在咨询关系中有所体现。

    客体关系理论是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在英国的修正和发展,是传统驱力模式向现代关系模式的转化和过渡,强调儿童与其抚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父母的人格在塑造婴儿的自我和客体表征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温尼科特在书中写道:“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靠的是他们在童年时期一点一滴的积累,而这种人类健康的基础靠妈妈在婴儿最初几周和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渐建立起来的。”与注重对移情解释的经典精神分析和认为咨询师仅作为容器的比昂学派不同,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是来访者婴幼儿时期与抚养者纠葛的再现,来访者喜欢或不喜欢某个咨询师,可能是因为以前他的父亲或母亲曾经让他产生过类似的情绪。母亲和婴儿原始的互动关系也常常在咨询关系中重现,比如控制的抚养者和反抗的子女,权威的咨询师和讨好的来访者。移情分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指的是来访者对咨询师这一客体产生的正向情感和依恋;负移情指来访者对咨询师这一客体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怨恨。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运用移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一个糟糕的咨询师不仅不能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甚至会使自己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如何在咨询过程中平等、中立、真诚、有效而又适时地促使来访者的潜意识意识化,需要咨询师进行不断的自我分析,并接受督导,解开自身存在的情结,完善人格结构,加强人格的稳定性。

    书中提出“在宝宝能接受这个与他不同的外部世界,并能处理与外界关系之前,任何训练对他来说都是不得当的。只有在养育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妈妈先自然地跟随和满足宝宝的需要,宝宝才有后来接受外部现实的基础”,强调了婴儿早期关系的重要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分离与攻击、控制与支配、反控制与反支配是长盛不衰的主题,在婴儿断奶的过程中,“妈妈要从断奶所引发的一切不好的感受中挺过来,部分是由于婴儿保护了她,另一部分是因为她能保护好自己”,咨询师在咨询室内如何通过内省自己的情感反应来探索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借助反移情本身及产生反移情的过程工作,以促进来访者的反思和发展,如同妈妈和婴儿如何从断奶“战争”中幸存一样。反移情是咨询师对治疗过程和病人活动情绪的、生理的和认知的反应,是咨询师对自己过去经历和来访者现在行为的反射。反移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廣义的反移情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无意识认知、情感、意志的反应趋向,在很大程度上由咨询师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所决定;狭义的反移情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反移情的概念在传统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中认为是咨询师自己还未解决的心理情结,在咨询过程中将这部分内容投射到治疗中,需要被分析和意识化。在经典精神分析中,任何反移情都是对于治疗不好的事情,但客体关系理论重新划定了“反移情”的扩展和外延,温尼科特和同时代的精神分析师们从各自的理论和临床出发,不约而同地提出反移情的正面价值,认为反移情能够帮助咨询师理解来访者资料背后隐藏的意义[3],咨询师对来访者适度的情感反应,对反移情的觉察,或因来访者而来的内心体验与洞察,对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常可使咨询产生突破性进展。温尼科特认为家是小型化的世界,虽然是小型世界,但在感受的强度和经验的充实方面并没有更少,个体在经历从婴儿到儿童,再到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发展是稳定持续的,能自行处理在发展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能在成年后拥有健康的身心。所以,咨询关系中移情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评估意义,当来访者的无意识在咨询中上升到意识层面,成为意识过程的内容,咨询师以镜映或反移情呈现时,来访者才有机会能够客观地看待,不再把属于他人,如自己的父母的特征归因于咨询师,咨询才能够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康复。

    移情的出现是精神分析疗法的核心,移情与反移情是心理咨询中的正常现象。作为咨询师要学会利用移情促进有效的治疗,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阶段运用反移情技术,通过自己的内心洞察来访者,并镜映或对抗面质,促使来访者探索冲突和分裂,促进来访者反思,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咨询师自身如果有自恋情结待解决,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喜欢当“救世主”,则很可能与来访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涡。这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强调,精神分析咨询师自己必须先接受精神分析,修通自己,处理自己的内在情结,才能为来访者工作的原因所在。在心理咨询师群体中,也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心理咨询师受训不够或在咨询关系中存有私欲,视来访者的福祉为无物,是违法及反伦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