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视角下高职院校书法鉴赏课教学策略探究
边学斌
摘 要:新时期国家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加強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书法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符号,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递职能,是美育及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书法鉴赏课学生学习环境缺失、书法认知有偏差,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探索有效提升书法鉴赏课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包括情感感悟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信息化技术支持、学科互融等,以期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书法鉴赏课;教学策略
林语堂先生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1]在欣赏书法艺术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基本的中华文化常识也加深了理解。此外,书法艺术是对生活之美、对客观事物之美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是书法家内在情感世界的抒写和表达,欣赏书法艺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其精神,温润其心灵。书法艺术无疑是美育及德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
一、美育研究背景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这些为学校美育体系构建了“四梁八柱”,制度建设更加完善。2019年4月20日,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在苏州举行,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学校美育地位、功能、价值的认识,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审美中育人、在育人中审美,在审美中成长、在成长中审美。
书法美育,立足于传统文化,开辟出一个华夏文明的解说、滋养通道,特别提出书法美的“汉字”(对象与目标基础)、“书写”(行为与过程方式)两大要素,以此作为西方不具备而中国独有的传统美学类型,使它在艺术学习欣赏中,成为 “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2]。
二、高职院校书法鉴赏课教学现状
对江苏城乡建筑职业学院的建筑装饰专业、建筑智能化专业、物业管理专业、房地产经营与评估专业等3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家中有挂书法作品的占3%;能自觉到美术馆看书法展览的占1%;曾经接受过书法训练的占7%;对自己写的字比较满意的占9%,不满意的占84%;想把字写得美的占65%,持无所谓态度的占32%。从中可知,书法这门中国传统的古老艺术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们对书法知之甚少,基本处于漠视状态,学生对表现汉字美感的书法基本不了解,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汉字书写很不自信,但是大部分学生又想把字写得好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环境缺失
当下,科技迅猛发展,电脑和手机已经普及并且功能日趋完善,我们正处于一个用键盘打字的信息化时代,人们与“手写时代”渐行渐远。生活节奏的加快,实用主义的“快餐文化”盛行,人们似乎没有时间细细品味书法艺术的美感,书法的传承整体呈衰落之势。在学校,各中小学的写字课基本上是由语文老师来教,专业的书法教师匮乏,被挤课占课的现象又十分普遍,加之课业负担重,学生根本无暇练字,直接造成多数学生从小的写字根基不牢,对书法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则侧重于专业教学,书法的课程相对被边缘化,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动力不足。
(二)书法认知有偏差
有很多学生认为书法就是写字,这是典型的将两者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混为一谈。写字的主要功能在于识读,是一种技巧;而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抒情,是一门艺术。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的审美标准不可等同。书法鉴赏课目标在于消除“美盲”,帮助学生建立高雅的审美价值观,要使学生理解有价值的、美的书法是什么样的,庸俗的、匠气十足的书法又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书法才是真正具有伟大创造性和时空穿透力的。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并不具备书法欣赏的基本素养,书法基础知识很薄弱,且教师容易陷入一味宣讲的“满堂灌”误区,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法很好地体现对学生书法审美情趣的培养,更谈不上兴趣的激发。加上课时量少的限制,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学生就算认真听讲,也会因为缺少书写体验,而无法深入体会书法的艺术意蕴,使知识与技能之间无法融会贯通。
三、高职院校书法鉴赏课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3]。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书法鉴赏课程新的任务和要求,培养兴趣和夯实基础是书法鉴赏课程的两大抓手,围绕这两个中心任务,不断探究符合新时代学生特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激发情感,启动感悟法教学
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主要通过点画线条的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形式变换,来传递美感与情感,使人获得精神的闲静愉悦。但作为初步接触书法艺术的青年学生,领会书法艺术的精神是有难度的。书法艺术与美术、音乐、文学、篆刻等艺术形式有相通之处,有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在书法鉴赏课上,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美术、音乐、文学艺术感受与书法鉴赏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增加课堂雅趣,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在欣赏王羲之《兰亭序》之前,先与學生共同欣赏其美文,对语句的意境、内涵进行一番分析探讨,随后播放一段与诗句意境相契合的动听音乐,让学生沉醉于音乐、文字的情境之中,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和渲染之后,学生再齐声朗诵诗歌,然后教师提笔挥毫,进行示范书写,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当代享誉世界舞坛的台湾云门舞者创作了“书法舞”,以舞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古代书法名家的传世作品,他们用身体拟写汉字,在行止之间展现书法的虚与实、动与静的微妙对比关系,充分再现书法艺术的韵律之美。因此,在赏析张旭狂草作品时,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云门舞者的书法舞蹈视频,进入学习情境,再让学生欣赏张旭书法作品,谈谈对张旭草书的审美感受,然后教师再对书法作品的笔法、结构、章法、墨法以及呈现的节奏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进行详细阐释,最后,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对张旭狂草作品进行示范书写,让学生逐步感受草书之美,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加深对张旭草书作品的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练结合,采用驱动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当下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用在书法鉴赏课上也相当有效。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书法鉴赏课上,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独立思考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事半功倍的。
比如,对一些有关书法发展史、书法家生平成就等有资料可查的知识点,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前分配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组内成员一起辨析、探究,制作PPT,课堂上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补充。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查找筛选资料的过程中还能获得远甚于书本的更多知识。在上唐代楷书的技法教学与欣赏课时,提前让学生在课前查找唐代楷书名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及技法特点,制作PPT,在课堂上分组汇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再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并且对唐代楷书名家的代表作品进行当堂示范,在老师的示范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唐代楷书名家作品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尤其要重点强调欧阳询的内擫笔法与颜真卿外拓笔法的区别以及形成的迥然不同的艺术效果。然后,布置给学生临写欧阳询和颜真卿楷书代表作品的作业,并且把临习的作品在小组内互评,推选出组内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再让其他组学生作为评委进行点评,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去感受和体悟唐代楷书名家各自的艺术风貌。
(三)教技融合,运用多媒体教学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多媒体已然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必要工具。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学生可以全面接触历代书家经典作品,进而加深对书法鉴赏理论知识的理解,加速知识内化的过程,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可以运用到书法鉴赏课堂的信息技术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传统的音画结合的PPT之外,能实现书写“现场直播”的投屏设备拉近了观摩的距离;在线搜索软件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在线视频软件让上课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一定程度弥补了课时不够的缺陷;互动平台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随时随地可进行。这些技术手段的加持不仅给教学带来了便利,也让传统艺术有了现代化的色彩,是当代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例如先秦篆书技法与赏析一节课上,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先秦石鼓文的名家示范解析视频,要求学生分组观看,并在线讨论它们各自的技法特点以及呈现出的风格样式的差异。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便于教师监管学生的观看进度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四)触类旁通,采用整合式教学
把书法当作一个抽象的生命形象来创造,把书法形象当作人的、人所感悟的生命形体来营造,把书法作为民族文化、民族哲学、美学精神的直观形态来表现,把书法作为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气格的对象化来观照[4]。在书法鉴赏课上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绘画等知识,并与之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
比如,书法艺术并非单一的技法,而是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学习书法是特别强调人格修养问题的。字如其人,自古以来良好的道德修养、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广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是学好书法艺术的基础。在书法鉴赏课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5]我们在赏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时,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忠义之情、悲壮之气,他把痛苦、悲愤倾泻于笔端,其“抚念摧切,震悼心颜”的哀恸之情,溢于言表,充分彰显了颜真卿刚直坚毅的高尚人格。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云:“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6]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体悟和感受。再如,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讲,了解书法的艺术特点,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熟悉书法鉴赏的原则方法,除了能提升书写水平,对激发创作设计能力、拓展艺术想象空间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装饰专业学生来讲,书法运用于装饰艺术设计,能大大拓宽设计的空间。从古至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装饰设计无不渗透着书法的元素,使原有的艺术造型更具光彩,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因为书法始终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始终是美的象征、文化的象征,书法作品也是一种很好的室内装饰。
故而书法鉴赏课教学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互融,真正做到为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与人格的表现。三代以来,每一个朝代有它的“书体”,表现那个时代的情调和文化精神[7]。书法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符号,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递职能,高职院校书法鉴赏课的教学要紧扣时代精神,响应国家号召,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提升课堂趣味,加强学科互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语堂.中国人[M].郝志东,沈益洪,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285.
[2]陈振濂.书法“美育”说:以认知和体验为中心的书法观念建设[J].书法,2020(2):36-43.
[3]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
[4]陈方既.中国书法精神[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14.
[5]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画出版社,1978:715.
[6]陈绎曾.翰林要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490.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38.
作者单位: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