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航运业的“蚂蚁森林”
朱墨
相信常用支付宝平台的亲们会注意到“蚂蚁森林”的应用,通过引导用户使用平台的低碳业务来完成“种树”,例如用户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就会减少相应的出行碳排放量,可以在支付宝里养一颗虚拟的树,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可以买走树,并在现实某个地方种下一棵实体树。笔者由此想到,我们总是在讨论如何强制要求船舶减排,能否用一些更有趣的方式,来鼓励企业主动减排呢?
1 谁能说清楚船舶废气排放产生的影响?
船用重油多由原油蒸馏的高沸点残渣组成,其特点是价格低但硫、氮含量高,因此船舶排放出的废气中包含了很多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当然还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经过在空气中的化学反应,会再次转变成细小微粒、硫酸盐和气溶胶等物质,这些次生微粒又会增加原本就有的悬浮颗粒物数量,加重“雾霾”现象。大量且成分复杂的微小悬浮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肺部和血液,再进一步导致心肺疾病和胎儿早产。
这里有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是不是空气污染物呢?现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逐渐升温,但不会对人类造成直接健康损害。各位可以发现,在国内外的各种减排规则中,航运空气污染物只要针对硫、氮和颗粒物,二氧化碳被置于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一类做单独讨论。
那么,船舶废气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呢?资料搜索发现,我国暂时缺少此类研究数据。但是,欧盟统计发现,每年欧洲用于处理船舶废气花费约580亿欧元,船舶废气每年约导致50 000个早产儿死亡[1]。且不论其统计数据的精确程度,至少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努力,用直观的数据结论告知公众及企业,船舶废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减排的紧迫性。
当然,数据的搜集与研究有相当的难度,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近期的两会记者会上所言,我国雾霾的形成机理相当复杂,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去攻克难关。
2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降低船舶废气排放的途径不少,例如更换清洁燃油、加装催化还原系统、使用岸电和LNG等,只是每一种途径都会产生额外成本。所以,比较简单直(cu)接(bao)的方式便是行政干预,例如国际海事组织设立的船舶排放控制区(ECA)及我国设立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水域排放控制区(ECZ),强制规定船舶使用燃油的硫含量上限。当然,部分港区也在积极投资岸电设施,或是为更换低硫燃油的船舶提供燃油差价补贴,但是补贴难以长期持续[2]。
除了行政手段这类客观措施外,有没有办法能够激励航运企业主动减排呢?
是否应该用其他激励型方法,例如排污权交易制度?
2007年以来,我国在江苏、浙江、天津、山西、重庆等地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至2015年底,环保部对试点情况进行了摸查,发现试点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排污权交易在试点省份并不活跃,部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交易价格以政府指导为主、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未发挥等问题。可见,虽然航运业并未被纳入交易体系,但我国早已在试水排污权的交易机制,只是还暂未探寻到一套有效的机制设计。
笔者在设想,在现有交易市场设置的基础上,如果市场机制暂时无法发挥作用,政府是否能由监管者变身为中间人,像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上一样,为排污权设置一个保底价;若是某企业相比其污染物额度减少了1吨排放,但是无法找到交易方,或是交易价格过低,那么由政府首先依据保底价购买并储存额度,等其他企业有需求时,再出售。这样可以避免交易企业由于预期交易价格太低,而不去做减排努力;或是交易参与方太少而无法形成市场价格造成的影响。
3 让减排成为一种可在“朋友圈炫耀“的资本?
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蚂蚁森林”应用,笔者也想到了在航运业中建立一个“减排信用体系”。在这个全球化的系统中,船舶每加一次清洁燃油或是LNG、每使用一次岸电、加装一个尾气处理设备等,都可以在该信用体系中加一次分。当然这个信用分数需要由第三方来认证,例如船级社、知名供油商或是提供岸电的港区有关机构。虽然不像“蚂蚁森林“那样积累到最后可以种一棵树那么有趣,但是这个信用分可以很现实,例如成为企业信贷、船级检验等参考指标、评分高的船舶可以得到在某些港区快速通关等优惠。当这个评分有商业价值后,也可以标价交易,从而使减排成本进行转移甚至增值。
在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在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现在,能否也让航运业这个有着5 000年历史的行业,也乘上大数据的东风,不仅对其经营模式做出创新,也对船舶排放状况进行实时统计,让民众明明白白消费(运输产品)、也让这个传统行业更加fashion?
相信常用支付宝平台的亲们会注意到“蚂蚁森林”的应用,通过引导用户使用平台的低碳业务来完成“种树”,例如用户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就会减少相应的出行碳排放量,可以在支付宝里养一颗虚拟的树,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可以买走树,并在现实某个地方种下一棵实体树。笔者由此想到,我们总是在讨论如何强制要求船舶减排,能否用一些更有趣的方式,来鼓励企业主动减排呢?
1 谁能说清楚船舶废气排放产生的影响?
船用重油多由原油蒸馏的高沸点残渣组成,其特点是价格低但硫、氮含量高,因此船舶排放出的废气中包含了很多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当然还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经过在空气中的化学反应,会再次转变成细小微粒、硫酸盐和气溶胶等物质,这些次生微粒又会增加原本就有的悬浮颗粒物数量,加重“雾霾”现象。大量且成分复杂的微小悬浮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肺部和血液,再进一步导致心肺疾病和胎儿早产。
这里有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是不是空气污染物呢?现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逐渐升温,但不会对人类造成直接健康损害。各位可以发现,在国内外的各种减排规则中,航运空气污染物只要针对硫、氮和颗粒物,二氧化碳被置于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一类做单独讨论。
那么,船舶废气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呢?资料搜索发现,我国暂时缺少此类研究数据。但是,欧盟统计发现,每年欧洲用于处理船舶废气花费约580亿欧元,船舶废气每年约导致50 000个早产儿死亡[1]。且不论其统计数据的精确程度,至少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努力,用直观的数据结论告知公众及企业,船舶废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减排的紧迫性。
当然,数据的搜集与研究有相当的难度,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近期的两会记者会上所言,我国雾霾的形成机理相当复杂,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去攻克难关。
2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降低船舶废气排放的途径不少,例如更换清洁燃油、加装催化还原系统、使用岸电和LNG等,只是每一种途径都会产生额外成本。所以,比较简单直(cu)接(bao)的方式便是行政干预,例如国际海事组织设立的船舶排放控制区(ECA)及我国设立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水域排放控制区(ECZ),强制规定船舶使用燃油的硫含量上限。当然,部分港区也在积极投资岸电设施,或是为更换低硫燃油的船舶提供燃油差价补贴,但是补贴难以长期持续[2]。
除了行政手段这类客观措施外,有没有办法能够激励航运企业主动减排呢?
是否应该用其他激励型方法,例如排污权交易制度?
2007年以来,我国在江苏、浙江、天津、山西、重庆等地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至2015年底,环保部对试点情况进行了摸查,发现试点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排污权交易在试点省份并不活跃,部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交易价格以政府指导为主、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未发挥等问题。可见,虽然航运业并未被纳入交易体系,但我国早已在试水排污权的交易机制,只是还暂未探寻到一套有效的机制设计。
笔者在设想,在现有交易市场设置的基础上,如果市场机制暂时无法发挥作用,政府是否能由监管者变身为中间人,像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上一样,为排污权设置一个保底价;若是某企业相比其污染物额度减少了1吨排放,但是无法找到交易方,或是交易价格过低,那么由政府首先依据保底价购买并储存额度,等其他企业有需求时,再出售。这样可以避免交易企业由于预期交易价格太低,而不去做减排努力;或是交易参与方太少而无法形成市场价格造成的影响。
3 让减排成为一种可在“朋友圈炫耀“的资本?
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蚂蚁森林”应用,笔者也想到了在航运业中建立一个“减排信用体系”。在这个全球化的系统中,船舶每加一次清洁燃油或是LNG、每使用一次岸电、加装一个尾气处理设备等,都可以在该信用体系中加一次分。当然这个信用分数需要由第三方来认证,例如船级社、知名供油商或是提供岸电的港区有关机构。虽然不像“蚂蚁森林“那样积累到最后可以种一棵树那么有趣,但是这个信用分可以很现实,例如成为企业信贷、船级检验等参考指标、评分高的船舶可以得到在某些港区快速通关等优惠。当这个评分有商业价值后,也可以标价交易,从而使减排成本进行转移甚至增值。
在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在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现在,能否也让航运业这个有着5 000年历史的行业,也乘上大数据的东风,不仅对其经营模式做出创新,也对船舶排放状况进行实时统计,让民众明明白白消费(运输产品)、也让这个传统行业更加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