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孵化器 运行绩效

    作者简介:曹奕慧,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社会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6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52一、 引言

    在公共服务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组织凭借其深植社会、贴近群众的独有优势,参与社会治理,激发社区活力,促进政府转型,引领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仍處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自身定位不准确,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社会组织孵化器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此背景之下,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进行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建设的建议。因社会组织孵化器的概念尚未广泛普及,以社会组织孵化器定位成立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少。现有文献指出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具有先天的缺陷和不足,栾晓峰认为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孵化器依附性过强导致自我造血能力不足。[1]且谭志福认为行政主导模式注定社会组织培育中的作用有限。[2]近年来,浙江省民政部门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杭州Y社会组织作为新兴发展的社区社会组织,得到了区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颇多成效。

    因此,本研究以杭州市Y社会组织为个案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运作状况,验证社会组织孵化器存在的先天不足,依赖性过强等共性问题,考察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运行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针对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建议,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二、研究方法和样本介绍

    Y社会组织是由区人民政府出资,区民政局注册登记,为X街道社区内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旨在帮助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专业化和社会组织的本土化。该组织采取政府主导——民间运营的模式,培育孵化主要是以项目创投指导会的形式开展,通过引进的第三方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辖区内的社会组织的创投项目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目前Y社会组织正式入驻机构4家,培育指导机构24家。

    本文以Y社会组织所培育孵化的28家社会组织为分析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资料收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问卷通过实地发放和网络平台发放 相结合(已经筛选出重复问卷),向X街道符合调查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发放。因Y组织成立时间较晚,引入社会孵化器模式的时间短,孵化运作时间有限,所培育孵化的社会组织数量有限,故本次调查到社会组织样本数量有限,收集到的样本数量仅为28份。本次调查的社会组中主要以社区综合服务,青少年服务,志愿服务为主,还有部分社会组织提供老兵优抚,助老助残,公益便民的服务。三、Y社会组织运行绩效及影响考察

    社会组织的绩效与企业所采取的绩效评估方法不同。企业所采取的绩效管理方法是注重财务效益为主的评价方法。[3]而根据公共管理部门所界定的绩效是指组织所期望得到富有价值的结果,是组织为达成其有效增值目标而在不同层面上形成的产出要求。[4]本文采取的绩效界定从产出角度,结合现行的社会服务机构评估指标,对Y组织运行绩效进行衡量。

    (一)运行绩效

    Y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是实践和理论教学并行,以公益创投项目为媒介,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化的指导培训。将Y社会组织的运行绩效从产出角度进行分析陈述。产出包括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基本情况、产出数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内容。[5]结合孵化器自身特性,笔者以产出数量、产出结果、社会评价为指标对孵化绩效进行测量。

    1.产出数量

    经过Y社会组织提供的指导,64.29%的社会组织的服务人数增加了一倍及以上,社会组织的受众面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扩大了社会组织在本土化的影响,更好的服务辖区居民,为社会组织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产出结果

    该调查中社会组织负责人大部分都是非专业出身,专业能力薄弱,故在项目申请和运行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项目的成功率和完成率低。经过Y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从公益创投的项目数量上来看,85.7%的社会组织至少成功创投一个公益项目,孵化颇具成效。Y社会组织是以创投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践指导的,因此创投的结果是孵化器产出结果的重要衡量指标。经过进行一步项目专项指导后,项目完成度在70%以上的社会组织占比高达85.7%。

    3.社会评价

    从2018年至今,Y组织共开展49个项目,受益人数多达20000多人次,于2019年度获得杭州市民政局5A级社会组织的称号。

    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是凸显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运行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超八成(85.7%)的社会组织对自身的服务评价表示满意及以上,可以看出社会组织对于自身的服务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从侧面可以说明Y社会组织的孵化指导初显成效。此外,社会组织的对于目前Y社会组织孵化运行和管理的现状表示支持,但是有少数社会组织反映对孵化器模式并不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Y社会组织在未来可以提供持续全面的专业指导和更多的资金支持的期望和建议。

    四、社会组织孵化器存在的问题

    孵化器自身建设不完善是影响孵化器持续发展,保持活力和吸引社会组织持续入驻的重要因素。孵化器的自身建设关乎孵化器本身是否能持续长久发展之根本。Y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器自身建设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會组织孵化器孵化模式未形成标准化的细则

    Y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器角色成立不久,对于孵化器的孵化模式仍处于摸索和学习阶段。虽然借用了国内先进的孵化模式和孵化理念,但是缺乏实质性的孵化的标准化细则。Y组织对于自身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并未有明晰的规划,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当Y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被询问道孵化具体要求时,“还没形成具体的要求和细则”的答复可见Y社会组织对于入驻的社会组织的要求也尚未作出标准化的要求。Y社会组织具体指标化的申请条件不够明晰,不仅会给想要入驻的社会组织在选择孵化平台上设置诸多障碍,而且也会阻碍一些起步阶段的社会组织的退缩。从调查结果上来说,Y社会组织的孵化范围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帮助所有的满足基本条件的社会组织。

    同时,Y社会组织在孵化社会组织上未形成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案例是本研究发现的独特之处。孵化器的概念在社会组织内部尚未广泛普及,而孵化案例的形成不仅可以向公众介绍了社会组织孵化器概念和作用,同时也为尚在发展初期的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能力提升的平台和发展自身的机会。

    (二)社会组织孵化器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

    在实地调查阶段,笔者发现专职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和专职人员基本都是非社会组织相关专业出身,在专业能力上有所缺乏,虽然有通过市级的培训课程在不断改进,但是存在理论与实务的脱节状况和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也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在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孵化的能力建设方面,专职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存在很多欠缺,尤其是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专职人员容易局限于理论运用,却与社会组织的实务工作相脱离;陷入社会实务工作,而理论空虚不扎实等问题。

    与此同时,从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层面上来看,在中国,每年都有近3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各个高校毕业,但只有不到30%的人会选择在专业对口的社会组织就业[7],因此造成社会组织孵化器引进的专业人才少的现状。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带动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合理化、科学化的有效运营,而目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流失成为社会组织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社会组织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该个案研究中发现的特殊之处。只有提升总体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更好地为Y社会组织这一社会组织孵化器的长远发展助力。

    (三)孵化手段手段单一

    Y社会组织目前对于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孵化局限于公益创投指导会的培训,且能力培训同构化现象普遍。目前,Y社会组织所开展的培育孵化,均是通过第三方社工机构开展的公益创投项目指导,培训内容单一重复,且多为一对一或者传统授课方式展开,长此以往会挫伤社会组织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是目前多数社会组织孵化器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四)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督机制

    社会组织孵化器作为新生产物,在运行绩效方面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考核和监督是为了社会组织孵化器更好的运营和发展,及时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树立社会组织孵化器良好的品牌形象。从社会组织内部监督机制来看,以Y社会组织的出壳评估为例,在目前入驻的组织当中,工作人员介绍道有两家较为成熟的社会组织基本达到出壳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由谁来制定,又由谁来监督,关乎到社会组织孵化器是否能持续良性运行的关键步骤。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Y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呈现出政府主导型的行政色彩,更多的工作是为了完成政府所下派的指标,注重对上负责,这与已有文献中所提出的孵化器先天不足的缺陷不无关联。因此,建立起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十分重要。

    (五)资源单一且依赖性较强

    Y社会组织面向辖区社区的社会组织所提供的培训资源较为单一,以引进的第三方社会工作机构为主要的培训力量。但Y社会组织仅此并不能满足培育的社会组织对于政企人员和高校教师等其他培训资源的诉求。同时,Y社会组织资金来源局限于政府的公益创投项目,难以帮助社会组织发掘自身力量,锻炼社会组织的资源链接能力,阻碍社会组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资源单一取决于Y社会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欠缺,从而导致对政府支持的依赖加强。而政府的强大支持,让社会组织安于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社会组织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打破资源单一和对政府依赖的死循环的关键因素是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这与栾晓峰的孵化器过度依赖政府输血,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的结论具有一致性。五、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建议

    (一)建立标准化孵化细则,为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提供示范作用

    Y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器的成立在江干区范围内具有引领作用,为社会组织的本土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Y社会组织虽然引进了孵化器模式,在具体的细则上却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因而,制定标准化的孵化细则,提供可供其他社会组织参考的孵化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孵化模式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完善自身的孵化器建设,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而且可以为江干区更多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建设提供范例,使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发展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促进更多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

    (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

    社会组织孵化器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具有先进的工作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独到的专业视角,为社会组织孵化器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1.提供自主的工作氛围

    激励性的工作是吸引和留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核心要素。而工作的自主性有助于激发人才的创造性,丰富他们的体验感。并且将工作任务与薪水挂钩,将调休请假制度人性化,提供自主性强的工作氛围,有助于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2.重视理念内化,建立工作反馈渠道

    社会组织理念内化对于专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引导员工对于社会组织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建立工作反馈渠道,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疏导。

    3.逐步建立薪酬水平正常增长机制,畅通晋升渠道

    在2016年《民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薪酬是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总体偏低,缺乏激励,吸引力不足。故社会组织应根据所处业务领域的整体薪酬水平和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等,[8]逐步建立薪酬水平正常增长的机制,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的薪酬管理。另外,社会组织孵化器应畅通人才晋升渠道,并为人才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进一步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

    (三)多元化手段孵化社会组织,助力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Y社会组织目前孵化社会组织的手段仅为向社会组织提供公益创投的项目指导和创投成功后的资金支持,忽视了社会组织人员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对政策文件的理解等专业素养。且从上文调查可得,有超8成的社会组织期待与传统授课式不同的培训方式,在针对不同的孵化组织的负责人的培训,孵化的手段不能保持单一笼统的形式,虽然孵化的内容是具有针对性的,但是根据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接受能力、行为能力的不同,也要开展个性化的形式进行培训。故社会组织孵化器在孵化手段上开展小组工作,个案督导,政策解读,组织内外部治理等多元化课程。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对社会工作进行专业解读和指导,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打好自身基础。

    (四)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建立考核和监督机制均可从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内外部入手。针对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内部,可以从专职人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孵化的社会组织的孵化周期,孵化成效,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提升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运行效率。从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外部,可以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构。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能对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运行和管理进行科学的测量和监管,监管的数据和结果有利于令公众信服。同时社会组织孵化器应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孵化器运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五)整合多方资源,扩大资金来源

    Y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器为辖区内的社会组织需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资源,但目前Y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和培训力量较为单一,且对政府和第三方社工机构的依赖性较强。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Y社会组织作为实践基地与杭州多所高校签订了实习协议。在培训力量方面,Y社会组织可和高校教师合作,引入学术性专业化的培训力量,提升辖区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另外,社会组织孵化器可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募集公益资源,调动社会各界从事公益事业的热情。[9]比如Y社会组织可寻求当地的社会企业的经费支持,而不再只是过度依赖政府的资金支持。在赢得社会企业支持的前提下,社会组织孵化器也可寻求新的合作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辟新的产业模式,实现社会组织的造血功能。

    注释:

    网络发放是以问卷星为平台,笔者通过Y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转发调查问卷至社会组织群进行发放填写问卷,问卷星最终回收的份数是21份,除一份为无效问卷外其余均为有效问卷。实地发放是笔者在Y组织见习期间在七月份的社会组织项目指导会后向参会的社会组织(不包含请假的社会组织)进行发放问卷,总共发放10份,有效回收问卷8份。总共回收有效问卷28份。

    参考文献:

    [1]栾晓峰.“社会内生型”社会组织孵化器及其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7(3):44-50.

    [2]谭志福.公益孵化器:正确的诊断与错误的药方——兼论地方政府在社会组织培育中的角色[J].中國行政管理,2014(8):62-66.

    [3]谢逸驹.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设计[J].人才资源开发,2019(4):12-13.

    [4]方振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201-203.

    [5]崔英楠,王柏荣.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绩效考核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4):95-102.

    [6]李常官,聂丽霞.创新型孵化器运行绩效评价研究——以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6):69-75.

    [7]丁浩亮,王相.社会组织孵化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H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7(2):71-73.

    [8]民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J].中国社会组织,2016(16):32-33.

    [9]孙燕.社会组织孵化器——实现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J].社团管理研究,2011(6):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