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论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性

    侯星

    [摘要]文化自信既是基于我国和国际现实提出,又具有深厚的历史与理论背景。革命文化既是文化自信提出的历史依据,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是坚持文化自信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弘扬革命文化利于坚持文化自信的本质、筑牢文化自信的核心、巩固文化自信的基础、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因此,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弘扬革命文化。

    [关键词]文化自信;革命文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3-0060-03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及其政党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积极肯定与践行,并对自身的文化生命力拥有坚定的信心。当前我国文化自信的实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就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关照了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实践发展而提出的新的时代课题。

    一、文化自信提出的依据

    (一)现实依据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政治改革阔步向前,思想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无论是党、国家还是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民族自豪感得以大大提升,为文化自信的提出奠定了各方面雄厚的基础;其次,我国广大人民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对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更高的需求,加之网络文化的兴盛,多种思潮相互碰撞,多种价值观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等,文化自信的提出因时而动,是满足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需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而提出的。

    对于国际,首先,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是文化大國而非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与物质硬实力不相匹配,经济政治的发展需要文化的跟进与加持;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崛起需要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发出“中国声音”需要文化的助力。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当前的现实需要,而文化自信正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支柱和动力。其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社会思潮诸如“普世价值”“自由主义”等通过各种文化产品不断向我国输入,对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与生活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效应对西方国家文化上的“渗透”与“颠覆”是意识形态领域极其重要的任务,事关我国的文化安全,事关我们能否很好的坚持社会主义、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应对这一迫切需要,文化自信由此产生,坚持文化自信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就是坚守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

    (二)理论依据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的。首先,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而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马克思指出:“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所以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可以作用于人的现实生活,成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文化也不能滞后,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其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沿袭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关于文化的相关论述明确了文化具有的阶级性、民族性,文化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对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直秉持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历史依据

    文化自信的提出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五千多年的悠悠文明沉积了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滋养着中华文明继续向前,这是世界各民族少有的历史优势,有如此深沉的优秀传统文化作根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没有理由不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鲜明独特的革命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脱胎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的。

    在革命年代,革命文化是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事业有力的精神支撑,它不仅形成一系列优秀的文化成果,其革命精神与革命理想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革命文化不断筑牢本民族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求解放谋发展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植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形成发展。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我国日渐强大,既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撑,又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二、革命文化的内涵

    中国革命文化是在中国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以五四运动为始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主题的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革命理论、革命理想、革命精神与伦理价值取向。

    革命理论是革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形成的近代中国科学的革命理论。它的主体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践证明它不仅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基。

    革命理想是坚定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之初就确立了这一理想并不断为之奋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次挫折又一次次奋起就是因为有着远大理想与崇高追求。正是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得以取得革命的胜利;同时,这一理想信念确立之后即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直至当前,中国的日益强大无不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前进,并体现着这一理想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在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民族革命精神。革命精神不会褪色,一些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革命精神力量,留下了丰厚的革命精神遗产,这种革命精神对革命事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都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激励着党和人民不断推进革命事业,而且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诸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革命精神的传承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大的精神支柱。

    革命文化的伦理取向是集体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革命文化充分发挥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党在任何时期都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坚持对民众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一系列高尚的革命精神正是在这一价值取向基础上形成的,集体主义是党和人民在革命时期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是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个人主义原则,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价值取向,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世界观,认为一切行动和言论要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的标准,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

    三、弘扬革命文化重要性

    (一)弘扬革命文化利于坚持文化自信的本质

    坚持文化自信的本质是要紧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不同的阶级形成自身的文化,在阶级社会没有超越阶级的文化,因而文化的根本性即意识形态性。一些人别有用心,试图以非意识形态化来颠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是要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自信就是基于应对意识形态的“渗透”与“颠覆”而提出的,我们要吸取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而在革命文化之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已经确立,革命理论作为革命文化的核心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革命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追求即实现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生命线的论断也是在革命时期提出的,所以弘扬革命文化就是继承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思想,就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本质。

    (二)弘扬革命文化利于筑牢文化自信的核心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而价值观往往以文化为其载体,并引导和规约着一种文化的形成,决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所以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自信的核心就是价值观自信。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的提出基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求,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加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化于人们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伦理价值取向亦遵循马克思主義价值观即集体主义,这一时期确立的集体主义虽然还未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但已经发挥其能动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基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和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升华和具体展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培育和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所以弘扬革命文化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于筑牢文化自信的核心。

    (三)弘扬革命文化利于巩固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

    文化自信的三大历史基础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形成的革命文化,它诞生于特殊的革命时期,并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革命文化并没有丧失其生命力和活力,它的革命理论、革命理想追求、革命精神、革命伦理价值等等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文化自信理应充分坚持对革命文化的自信,这是对抗“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和人民自身历史的肯定,对文化自信历史基础的巩固;同时革命文化也是作为文化自信的具体内容,其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自信内容的完整和充盈,坚持文化自信正是对党领导人民创建的伟大革命文化的继承。

    革命文化作为特殊时期的文化,并不是断裂式的产生,它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基础。革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契合性,即都是一种理性文化,具有辩证统一的思想,都是统一论、主体性的文化,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的深层文化原因。而正是革命文化的诞生使得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走向复兴,近代革命时期的中国,国运危亡、文化衰败,传统文化已经无法为中国人民提供实现民族振兴的指引。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民提供了新的社会方案,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民族解放与独立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革命文化,无论是对于理想的坚持还是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精神都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革命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的基础。革命文化的理论、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伦理价值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有些更是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比如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倡导等。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来说,中国革命是由新民主主义道路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也应是由新民主主义文化走向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的主体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适应于当时的革命道路,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基础;当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自然由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这与我国的革命道路是一致的。所以革命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弘扬革命文化利于巩固文化自信的三大历史基础。

    (四)弘扬革命文化利于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有效应对现实的复杂态势。革命文化在文化自信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样不容忽视,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前进方向与精神动力。

    在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就要弘扬革命文化,使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合力,共同助推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