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电台:疫情中的应急广播

     卜晨光 刘炜

    【摘要】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设立的方舱电台第一时间承担起武汉应急服务的媒体责任,在疫情期间,为构建积极社会心理、维护良好医患关系以及畅通信息舆论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从观念的确立、话语的呈现和广播的社会化三个方面,探讨方舱电台的媒体价值与社会责任以及人格化、人际化特点和社会化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方舱 广播 观念 话语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从2月3号开始启动建设方舱医院。截止到2月28号,实际开放床位13000多张,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000多名。方舱医院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防与‘治两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及时建造方舱医院是一次创举,那么与其同步而生的方舱电台便为方舱医院提供了必要的声音定向支持系统——总时长达42小时25分钟的89期节目。方舱电台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构建积极社会心理、维护良好医患关系以及畅通信息舆论的传播功能,被广大病患和医护人员誉为战“疫”中的“战地广播”“暖心广播”和“战地强音”。

    一、观念的确立:媒体价值与社会责任

    方舱医院作为特殊的空间存在,一方面要承担轻症患者的集中管理和诊疗服务,另一方面要为身处其中医患人员的生活提供服务。如何在限定的物理条件下为病患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可靠、及时有效的定制服务,这既是方舱医院的工作宗旨,也是方舱电台的传播目标。

    一是突出应急服务的社会责任。对于主流媒体及其从业者而言,在关键时刻应承担起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这是媒体社会责任的担当。疫情期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沌口方舱医院和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等先后响起了方舱电台具有公信力、权威性、亲和力的声音,大幅度改善了病患的焦虑情绪和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广播的“部落鼓”效应。共克时艰、抗击疫情、乐观生活,在广播的驱动之下,成为了特定时空的价值共识,从个体到集体的身体共在与身份共识进一步形成。

    二是实现健康传播的专业水准。方舱电台不同于一般以往的定向广播,其收听对象为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与医务人员,因此在传播观念上应基于健康传播的专业水准。在这方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干预专家团队给方舱电台提供了内容输出的支持。方舱电台遵照专家团队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内容设置和谋划,基于目标听众认知能力、记忆力水平和精神状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早间时段播出知识性内容,午后播出励志型内容,晚间播出音乐、文学等内容。例如,类似新冠肺炎患者是否适合广场舞的锻炼方式?在方舱电台发布的短视频中,方舱医院住院患者跳广场舞瞬间被刷屏,这个节目一方面体现了患者积极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回答了对此问题的疑惑。应该说,广播与卫生健康服务的聚合虽在过往的媒介实践中并不鲜见,但是在此次方舱电台的声音效果呈现中更加突出了对心理支持和身体恢复的精确性、指导性。集体心理危机的医治和管控仅仅依靠有限的医务工作者一对一、点对点的沟通治疗,显然无法满足普遍性问题的解决,而对专业内容的公共传播,正是方舱电台的优势之所在。

    三是彰显舆论宣传的正面导向。对于方舱电台而言,彰显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价值是其传播活动的宗旨,并在节目内容的巧妙设置与内容生产中自然实现。方舱电台曾经在节目中播出过一位党员在身体逐渐康复后组织病友继续在方舱医院从事志愿服务的故事,并通过录音报道的形式让广大“舱友”听到这位党员病友的心声,引起了强烈反响。方舱电台通过对方舱医院内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挖掘,达成了主流媒体的思想引导和舆论凝聚的效果。

    二、话语呈现:多元融合的声音文本

    话语是大众传播显性的元素集合和文化表征,其中既包括话语表述主体的身份特质,也包括话语组接的内在模式,亦包含具有表意性的非语言信息文本。方舱电台的话语表达着重人格化塑造,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一是凸显声音媒体的人格化。主持人在节目中语速偏慢,语体以交流和谈话为主要形式,每期节目都在稳健真挚的情感叙事中向前推进,话语风格与“家人朋友”的称谓具有一致性,女性气质的声音抚慰作用得以实现,这在以心理干预与重建为传播定位的方舱电台节目中具有突出的传播价值。此外,由于医疗专家的科学知识需要在广播中给予迅速地普及,主持人对文本进行了转化表述,主要包括科学概念具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和说明性文字生动化等,尽可能地贴近广播媒体人格化的语言特性。这既是对传播规律的遵循,也体现出传播主体业务实践意识的自觉性。

    二是突出互动参与的人际化。《方舱家书》是方舱电台不定期播出的听众来信节目。其中既有医务人员写给家人的信件,也有病患写给医生、护士的感谢信。从互动方式来看,这是广播媒体常见的听众参与方式。但是,在方舱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的社区环境中,医患关系的紧密性和文化的共生性构建了非同寻常的传播语境。此时信件转化为节目的播出文本,书面文字转换为口播的声音,生动再现了医患关系和谐共处的生动场景,听众直接参与到方舱电台的内容生产过程中,体现了方舱电台的包容性和信息的多元性,节目中的具体对象感表述进一步强化了方舱电台的人际化传播特点。节目播出后,广播中的“心里话”演变成了打造共识、塑造和谐舆论场的催化剂,这亦是方舱电台的公共传播价值。

    三是音乐叙事的功能性。作为非语言信息,音乐的共情性、聚合性在方舱电台2月19日的节目中便有所体现。据主持人回忆,当音乐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K区响起时,有近百位患者聚集在音响播放处收听。从方舱电台若干期音乐节目的传播效果看,一方面利用了音乐自身的心理治愈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发挥了“音乐有话说”的隐喻功能。

    三、广播的社会化:从方舱走向社区

    方舱电台因突发疫情而生,具有传播场域的适應性和传播时机的适宜性,而对于因疫情引发的对公共卫生治理的社会关切又该如何应对?从传播实践看,方舱电台虽是限定空间的定向播放,但也具有广播社会化的借鉴作用。

    一是借力媒体融合实现多通道扩展。方舱电台在传播实践中既兼顾对舱内医患的精准服务和全程伴随,又突出了多通道的融合传播,扩大了收听范围和接受人群。相关资料显示,仅3月6日,节目网络直播观看人数就达76万余人次,节目收听和微博平台阅读量均超过百万人次。方舱电台充分利用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通道,突破了定制广播的传统收听范围,创设了声音传输的多维格局,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点齐发、联合发声的传播效果。

    二是服务城市社会治理。随着武汉最后两家方舱医院宣布休舱,方舱电台的“战地宣传”任务随即转向服务常态化防控的城市社会治理方面。3月10日,湖北之声方舱电台借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心理防疫频道,帮助更多居家隔离或情绪焦虑人士,重新设计编排了大众版本的方舱电台节目,受众只需说出“方舱早上好”“方舱晚上好”或“心理防疫”即可收听。现在,方舱电台已经进驻多个康复驿站和居民小区,承担了社区广播功能,把科学防疫、为民服务做到受众的日常生活中。从应对疫情之急到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从定向广播的“窄播”到深入到社区的扩展的广播,湖北之声方舱电台将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声音媒体的文化向度与听觉特质、社会化媒体的双向互动与情感抚慰等进行了全方位展示,以其独特的传播价值为新时代广播实践提供了范本,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