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垃圾桶配置管理问题研究
张靖怡 刘源 张金玉 巴桑玉珍 李新
摘要:本文以牡丹江市为例,针对中小城市的公共垃圾桶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影响垃圾桶配置的因素。在综合传统垃圾桶配置数量与密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垃圾桶在不同人流量条件下的配置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并以牡丹江部分有代表性街道和主要类型功能区为考察对象对分类垃圾桶的配置进行了实际估算,提出了具体的配置方案。依据居民意愿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居民自主性分类投递并提高后期垃圾收集和运输效率的垃圾桶设计模型。旨在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加快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进程,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桶配置;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X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7-021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28
Research on th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garbage bins in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Zhang Jingyi,Liu Yuan,Zhang Jinyu,Basang Yuzhen,Li X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takes Mudanjia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public trash can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rash can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 quantity and density of traditional trash cans, the disposition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trash cans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conditions are proposed. The representative streets and major functional areas of Mudanjiang are considered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The actual estima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bins was made and a specific configur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idents willingness survey results, a trash can design model that promotes the autonomous classification and delivery of residents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garbag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is proposed. The purpose i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public facilities,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classification,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wast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Keywords:Trash can configuration;Garbage sorting
城市垃圾桶既是生活垃圾投放的基础设施,又是城市文化的一种物化形式。对于开展垃圾分类管理的城市来说,要使城市垃圾桶配置与城市废旧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相配套,提高后续城市环保系统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效率,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生态城市的总体建设需要、进而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垃圾桶的配置数量,也需要解决分类垃圾桶在不同城市功能区的配置比例问题。
1 中小城市垃圾桶配置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垃圾分类回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一些中小城市的公共垃圾桶的配置仍存在许多问题,公共垃圾桶配置水平滞后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本小组对牡丹江市多个街道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当地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江市垃圾桶配置存在大部分街道设有分类垃圾桶,但大部分市民仍存在手持垃圾一段时间找不到垃圾桶;公园等休闲區的垃圾桶配置数量较多,而商业区及居民区的垃圾桶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市民投放垃圾的需求等现象[1]。本小组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牡丹江市垃圾桶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1)垃圾桶数量配置不合理:部分街道垃圾桶配置的数量和密度未达到或已超过规划标准。造成街道垃圾桶供不应求,造成环境污染;或供给过多,造成资源浪费。(2)垃圾桶布局不合理:没有考虑到不同功能区的垃圾类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垃圾桶资源利用不足或闲置[2]。(3)垃圾桶设计不合理:设计不直观导致人们自主性垃圾分类的意愿得不到有效施行。一方面没有及时提醒垃圾投递者进行分类投放,另一方面加大了垃圾分类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垃圾的有效回收利用和处理。
针对以上现状及问题,能够在符合城市情况的前提下提出更为合理的垃圾桶配置管理模式,促使大家的垃圾分类投放意愿及行为的发生是十分必要及迫切的[3]。
2 中小城市垃圾桶合理配置模型构建
2.1 基于人流量的垃圾桶配置公式
2.1.1 街道垃圾桶配置量和配置间隔的理论计算
理论上,限定范围内垃圾桶配置数量就是垃圾总量除以单个桶所能容纳的垃圾量。不过垃圾桶的数量还受到垃圾清运次数的影响,清运次数越多,需要的垃圾桶数量就越少。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垃圾桶配置数量可用下式表示:
S=A/αβ (其中A=NM)
其中S为(限定范围内)垃圾桶配置数量;A为垃圾总量;α为单个垃圾桶所能容纳的垃圾量;β为回收次数;N为人流量;M为每人产生垃圾量;单个垃圾桶所能容纳的垃圾量=垃圾桶容积。
街道垃圾桶配置间隔可用下式表示:
W=L/S
其中W为街道垃圾桶配置间隔;L为街道长度。
2.1.2 结合牡丹江街道实际状况的垃圾桶配置数量和配置间隔
本小组对牡丹江市部分有代表性街道进行人流量测评,对测评结果分析并提出垃圾桶合理配置间隔。
选取工作日中的周三及休息日的周日,进行人流量实地调查,作为一周的人流分布情况样本。具体方案:选取A、B、C三个路段(A:西安街太平路——菜园街太平路、B:率滨路卧龙街——镜泊湖路卧龙街和C:长安街太平路——牡丹街太平路),在路段中间部位确定固定调查点,选取7:00—7:30,11:30—12:00,17:30—18:00,20:00—20:30这4个时间段进行人流量统计,以突出各区域人流量的高峰时段和峰值。
统计图如下:
统计结果(表1)表明:A、B、C 三个路段的人流量有不同特点。A路段人流量的高峰时段为7:00—7:30和20:00—20:30,此路段位于休闲区,靠近早市和八女投江公园,人们早上去早市买菜,晚上去公园遛弯,所以出现早晚两个峰值,建议在这两个时段增加垃圾回收次数。此路段峰值为146,计算得出此路段应配置5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间隔应为80m。B路段人流量的高峰期为7:00—7:30和17:30—18:00,此路段位于办公区,靠近市政府、交通指挥中心等市政单位,所以上下班时段出现人流量高峰期。建议在这两个时段增加垃圾回收次数。此路段峰值为86,计算得出应配置3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间隔为130m。C路段人流量高峰期为17:30—18:00和20:00—20:30,此路段位于商业区,靠近大润发、大商等大型商场,所以高峰期在人们下班放学后,建议在这两个时段增加垃圾回收次数。峰值215,计算的出此路段应配置8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间隔为50m。
根据计算结果与调研结果,得出针对牡丹江三个具体街道的改进方案:
2.2 基于功能区的垃圾桶配置模型
实际功能区中分类垃圾桶的配置,除了要考虑该区域的垃圾产生量,还应该综合考虑功能区特点对分类垃圾桶配置的影响。我们小组主要调研了牡丹江市办公区、商业区和居民区产生垃圾的主要类别,分析了这三个功能区产生垃圾的主要特点,提出垃圾桶分类类别设置的合理比例方案:
据实地调研发现,办公区产生的垃圾中,纸制品数量多且体积较大。根据办公区垃圾类别的这一特点,应单独设置纸制品这一类别的垃圾桶,并将纸制品、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配置比例系数设置为1:1:2。商业区产生的垃圾中,塑料水瓶、塑料包装袋等塑料制品的数量较大。根据这一特点,应单独设置塑料制品这一类别的垃圾桶,并将塑料制品、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配置比例系数设定为1:1:2。居民区产生的垃圾中,厨余垃圾的产生量较大[4]。根据这一特点,应单独设置厨余垃圾这一类别的垃圾桶,并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配置比例系数设定为1:1:2。
这一垃圾桶配置方案,有利于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效率,使可回收垃圾最大程度的转化为资源。
3 垃圾桶设计改进方案
本小组针对垃圾桶的设计与市民进行垃圾投递时自主分类的关系和垃圾桶的实用性进行研究,提出几点垃圾桶设计方面的改进建议。
3.1 科学设计垃圾分类标志
图形固定、颜色统一的垃圾分类标识是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基础。样式一致、统一使用的垃圾分类标识有利于对人们的垃圾分类投入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同时结合牡丹江市具体情况,将图形设计中融入牡丹江市特有文化,使其兼具实用性和人文特色。
3.2 合理设计投入口形状
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形状的垃圾投入口,更能有效引导人们准确地进行垃圾的分类投放行为。例如,针对塑料饮料瓶、玻璃瓶等可设立投入口为圆形的垃圾桶;针对纸质类垃圾设计矩形投入口;针对厨余垃圾、枯枝落叶、果皮尘土等可堆肥垃圾设计封闭式投放口。
3.3 丰富多样的外观颜色
传统垃圾桶颜色设计上多单一、深色调为主,不能充分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根据不同垃圾分类的需求,将同一组垃圾桶的不同功能箱设计出鲜明的颜色区分,使其分类功能更明确。
3.4 设立可视化窗口
在垃圾箱明显位置设置具有透视功能的可视化窗口以约束、提醒人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当人们看见外表干净整洁、内部垃圾有序分类的垃圾桶时,从众效应和普遍公知会促使人们进行分类投放的行为。
4 保障措施
4.1 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将环境保护放在了首要位置,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资金保障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市场培育机制,大力发展新型资源利用企业,为垃圾分类回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2 公众增强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片面与浅显。要提高公众对于垃圾分类的配合度需开展相应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各阶层群众树立起垃圾分类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治的良好風气。
参考文献
[1]熊静.垃圾桶生态设计中的符号语义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2]杨育明.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垃圾桶配置的模拟计算[D].北京:北京大学,2010.
[3]杨育明.浅谈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96.
[4]郑思晗,杨徐昕,袁文霞,申婷,董仙娜.基于SEM模型和物联网的智能垃圾分类及垃圾桶配置研究[J].河南科技,2018(2):105.
收稿日期:2018-04-26
作者简介:张靖怡(1997-),本科,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通讯作者:李新,就职于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牡丹江市为例,针对中小城市的公共垃圾桶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影响垃圾桶配置的因素。在综合传统垃圾桶配置数量与密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垃圾桶在不同人流量条件下的配置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并以牡丹江部分有代表性街道和主要类型功能区为考察对象对分类垃圾桶的配置进行了实际估算,提出了具体的配置方案。依据居民意愿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居民自主性分类投递并提高后期垃圾收集和运输效率的垃圾桶设计模型。旨在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加快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进程,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桶配置;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X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7-021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28
Research on th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garbage bins in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Zhang Jingyi,Liu Yuan,Zhang Jinyu,Basang Yuzhen,Li X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takes Mudanjia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public trash can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rash can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 quantity and density of traditional trash cans, the disposition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trash cans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conditions are proposed. The representative streets and major functional areas of Mudanjiang are considered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The actual estima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bins was made and a specific configur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idents willingness survey results, a trash can design model that promotes the autonomous classification and delivery of residents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garbag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is proposed. The purpose i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public facilities,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classification,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wast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Keywords:Trash can configuration;Garbage sorting
城市垃圾桶既是生活垃圾投放的基础设施,又是城市文化的一种物化形式。对于开展垃圾分类管理的城市来说,要使城市垃圾桶配置与城市废旧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相配套,提高后续城市环保系统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效率,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生态城市的总体建设需要、进而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垃圾桶的配置数量,也需要解决分类垃圾桶在不同城市功能区的配置比例问题。
1 中小城市垃圾桶配置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垃圾分类回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一些中小城市的公共垃圾桶的配置仍存在许多问题,公共垃圾桶配置水平滞后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本小组对牡丹江市多个街道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当地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江市垃圾桶配置存在大部分街道设有分类垃圾桶,但大部分市民仍存在手持垃圾一段时间找不到垃圾桶;公园等休闲區的垃圾桶配置数量较多,而商业区及居民区的垃圾桶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市民投放垃圾的需求等现象[1]。本小组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牡丹江市垃圾桶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1)垃圾桶数量配置不合理:部分街道垃圾桶配置的数量和密度未达到或已超过规划标准。造成街道垃圾桶供不应求,造成环境污染;或供给过多,造成资源浪费。(2)垃圾桶布局不合理:没有考虑到不同功能区的垃圾类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垃圾桶资源利用不足或闲置[2]。(3)垃圾桶设计不合理:设计不直观导致人们自主性垃圾分类的意愿得不到有效施行。一方面没有及时提醒垃圾投递者进行分类投放,另一方面加大了垃圾分类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垃圾的有效回收利用和处理。
针对以上现状及问题,能够在符合城市情况的前提下提出更为合理的垃圾桶配置管理模式,促使大家的垃圾分类投放意愿及行为的发生是十分必要及迫切的[3]。
2 中小城市垃圾桶合理配置模型构建
2.1 基于人流量的垃圾桶配置公式
2.1.1 街道垃圾桶配置量和配置间隔的理论计算
理论上,限定范围内垃圾桶配置数量就是垃圾总量除以单个桶所能容纳的垃圾量。不过垃圾桶的数量还受到垃圾清运次数的影响,清运次数越多,需要的垃圾桶数量就越少。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垃圾桶配置数量可用下式表示:
S=A/αβ (其中A=NM)
其中S为(限定范围内)垃圾桶配置数量;A为垃圾总量;α为单个垃圾桶所能容纳的垃圾量;β为回收次数;N为人流量;M为每人产生垃圾量;单个垃圾桶所能容纳的垃圾量=垃圾桶容积。
街道垃圾桶配置间隔可用下式表示:
W=L/S
其中W为街道垃圾桶配置间隔;L为街道长度。
2.1.2 结合牡丹江街道实际状况的垃圾桶配置数量和配置间隔
本小组对牡丹江市部分有代表性街道进行人流量测评,对测评结果分析并提出垃圾桶合理配置间隔。
选取工作日中的周三及休息日的周日,进行人流量实地调查,作为一周的人流分布情况样本。具体方案:选取A、B、C三个路段(A:西安街太平路——菜园街太平路、B:率滨路卧龙街——镜泊湖路卧龙街和C:长安街太平路——牡丹街太平路),在路段中间部位确定固定调查点,选取7:00—7:30,11:30—12:00,17:30—18:00,20:00—20:30这4个时间段进行人流量统计,以突出各区域人流量的高峰时段和峰值。
统计图如下:
统计结果(表1)表明:A、B、C 三个路段的人流量有不同特点。A路段人流量的高峰时段为7:00—7:30和20:00—20:30,此路段位于休闲区,靠近早市和八女投江公园,人们早上去早市买菜,晚上去公园遛弯,所以出现早晚两个峰值,建议在这两个时段增加垃圾回收次数。此路段峰值为146,计算得出此路段应配置5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间隔应为80m。B路段人流量的高峰期为7:00—7:30和17:30—18:00,此路段位于办公区,靠近市政府、交通指挥中心等市政单位,所以上下班时段出现人流量高峰期。建议在这两个时段增加垃圾回收次数。此路段峰值为86,计算得出应配置3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间隔为130m。C路段人流量高峰期为17:30—18:00和20:00—20:30,此路段位于商业区,靠近大润发、大商等大型商场,所以高峰期在人们下班放学后,建议在这两个时段增加垃圾回收次数。峰值215,计算的出此路段应配置8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间隔为50m。
根据计算结果与调研结果,得出针对牡丹江三个具体街道的改进方案:
2.2 基于功能区的垃圾桶配置模型
实际功能区中分类垃圾桶的配置,除了要考虑该区域的垃圾产生量,还应该综合考虑功能区特点对分类垃圾桶配置的影响。我们小组主要调研了牡丹江市办公区、商业区和居民区产生垃圾的主要类别,分析了这三个功能区产生垃圾的主要特点,提出垃圾桶分类类别设置的合理比例方案:
据实地调研发现,办公区产生的垃圾中,纸制品数量多且体积较大。根据办公区垃圾类别的这一特点,应单独设置纸制品这一类别的垃圾桶,并将纸制品、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配置比例系数设置为1:1:2。商业区产生的垃圾中,塑料水瓶、塑料包装袋等塑料制品的数量较大。根据这一特点,应单独设置塑料制品这一类别的垃圾桶,并将塑料制品、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配置比例系数设定为1:1:2。居民区产生的垃圾中,厨余垃圾的产生量较大[4]。根据这一特点,应单独设置厨余垃圾这一类别的垃圾桶,并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配置比例系数设定为1:1:2。
这一垃圾桶配置方案,有利于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效率,使可回收垃圾最大程度的转化为资源。
3 垃圾桶设计改进方案
本小组针对垃圾桶的设计与市民进行垃圾投递时自主分类的关系和垃圾桶的实用性进行研究,提出几点垃圾桶设计方面的改进建议。
3.1 科学设计垃圾分类标志
图形固定、颜色统一的垃圾分类标识是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基础。样式一致、统一使用的垃圾分类标识有利于对人们的垃圾分类投入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同时结合牡丹江市具体情况,将图形设计中融入牡丹江市特有文化,使其兼具实用性和人文特色。
3.2 合理设计投入口形状
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形状的垃圾投入口,更能有效引导人们准确地进行垃圾的分类投放行为。例如,针对塑料饮料瓶、玻璃瓶等可设立投入口为圆形的垃圾桶;针对纸质类垃圾设计矩形投入口;针对厨余垃圾、枯枝落叶、果皮尘土等可堆肥垃圾设计封闭式投放口。
3.3 丰富多样的外观颜色
传统垃圾桶颜色设计上多单一、深色调为主,不能充分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根据不同垃圾分类的需求,将同一组垃圾桶的不同功能箱设计出鲜明的颜色区分,使其分类功能更明确。
3.4 设立可视化窗口
在垃圾箱明显位置设置具有透视功能的可视化窗口以约束、提醒人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当人们看见外表干净整洁、内部垃圾有序分类的垃圾桶时,从众效应和普遍公知会促使人们进行分类投放的行为。
4 保障措施
4.1 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将环境保护放在了首要位置,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资金保障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市场培育机制,大力发展新型资源利用企业,为垃圾分类回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2 公众增强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片面与浅显。要提高公众对于垃圾分类的配合度需开展相应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各阶层群众树立起垃圾分类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治的良好風气。
参考文献
[1]熊静.垃圾桶生态设计中的符号语义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2]杨育明.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垃圾桶配置的模拟计算[D].北京:北京大学,2010.
[3]杨育明.浅谈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96.
[4]郑思晗,杨徐昕,袁文霞,申婷,董仙娜.基于SEM模型和物联网的智能垃圾分类及垃圾桶配置研究[J].河南科技,2018(2):105.
收稿日期:2018-04-26
作者简介:张靖怡(1997-),本科,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通讯作者:李新,就职于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