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中主流媒体角色研究

     张诚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内主流媒体以职责和使命担当,扮演着危机预警者、信息传播者、舆论引导者和社会组织者的角色。基于对话范式下的“事实一价值”模型为主流媒体科学定位角色提供了更多可能:于事实之维促进真相还原,于价值之维重构信任与意义。

    【关键词】角色 公共危机 主流媒体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公共危机是那些由于内部或外部的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危险境况和紧急状态。主流媒体一般指具备一定规模、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的主要媒体。主流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对危机化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做好科学定位、勇于担当,可以在危机预警和危机消解上起到积极效用。反之,如果主流媒体存在缺位或错位的现象,则有可能放大危机并出现新的危机。在公共危机处理中,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价值是为了加强危机中多元主体间的互动与沟通,促使其实现对话协商乃至有效合作,形成社会有效的联动治理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百精从哲学认识论的层面上研究公共管理中的危机问题,将哲学领域的“事实与价值二分法”引入危机传播研究中,提出“事实一价值”思路模型,为公共危机中主流媒体如何科学定位角色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文献综述

    角色,原本是用来表示戏剧中人物形象特征的专用术语。以往对于媒体角色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概念界定、功能效用以及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的意义等进行探讨。从概念界定角度,学者吴庆棠认为:“传播媒介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角色,不同的媒介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武汉大学的周榕老师则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发展时期将媒体角色划分为危机前的预警者,危机中的沟通者、动员者、监督者以及危机后的形象塑造者和反思者。

    在社会进入转型期、多元化思潮涌动、人与自然频繁出现共存共生矛盾的环境下,对公共危机中主流媒体角色进行探讨,有助于主流媒体在危机出现时发挥更大作用,凝聚起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危机。本文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将公共危机中主流媒体的角色分为四种:危机预警者、信息传播者、舆论引导者和社会组织者。

    二、疫情危机中主流媒体角色分析

    (一)危机预警者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承担着监测环境的责任。在有公共危机发生的预兆时,媒体针对可能的危机情况发布信息,起到预警和提醒作用。危机预警又称事前管理,指危机管理者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危机诱因及征兆进行事实监测和价值评判,并据此做出危机警示的管理行为。主流媒体在危机出现前发布预警信息,有助于社会公众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规避风险,降低危机损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期,2019年12月31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第一财经》记者即发布《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已做好隔离,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一文,向武汉卫健委核实了“不明原因肺炎”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其他媒体的注意。此后,武汉的地方媒体转载了多篇武汉卫健委对疫情情况的通报。

    (二)信息傳播者

    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基础功能,也是其生存的先决条件。危机情境下,社会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信息传播渠道的不畅通会对社会危机处理形成阻碍,同时也会造成流言传播、民众恐慌、社会不稳定等现象。作为信息传播者,危机中的主流媒体既需要快速、准确、充分地传播权威信息、提供有效建议,也需要当好沟通的桥梁,连接政府、社会、公众,保障信息畅通并很好地进行沟通。在此次疫情期间,国内主流媒体坚持“快”字当头。新华网第一时间推出交互数据新闻产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实时动态》,以H5页面的形式对疫情动态进行可视化呈现;人民网创建的“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利用专家资源解读疫情关键信息,并向公众科普防疫知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1+1》节目直接连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就疫情的防控进行对话。

    (三)舆论引导者

    危机处理中的舆论导向,其实不仅仅是舆论方向指引,还包括四方面内容:制止流言、稳定公众隋绪、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凭借社会地位和采访优势深入疫区一线,及时向社会传播真实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消除流言产生的温床。主流媒体通过实时发布政府机关的应急决策、推出宣传鼓劲产品、上线心理咨询平台,实现了对公众焦躁、恐惧、紧张情绪的安抚。面对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主流媒体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发挥媒体专业优势,履行发布新闻信息、抨击错误言论、澄清虚假谣言、科普防疫知识的职责,实现对舆论的纠偏和对社会的引导。主流媒体利用新闻、评论对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监督、曝光,矫正不恰当行为和错误认识。如新华网针对云南大理截留疫情防控地区口罩的行为,发布《新华锐评:大理,你“欠理”了》的评论,及时制止了一些地方的错误做法。主流媒体良好的舆论引导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发挥社会动员作用,这在危机情境下尤为重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主流媒体通过图文、视频播客(Vlog)、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了一线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抗疫防疫之中。

    (四)社会组织者

    公共危机中主流媒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进行人道主义救助、危机社会反思以及增益公共精神。主流媒体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先进的传播技术,主流媒体通过发声可以放大待救者的声量,还可以发动用户征集线索、建议,加快社会救治速度。如《人民日报》在疫情期间利用其平台资源搭建新冠肺炎求助通道,积极实施人道主义救助,体现了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作为社会组织者,主流媒体同样需要对危机起因、责任归属和公共安全危害等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和反思。在危机情境下,组织的言说和行动在满足自救需求和维护自身与直接利益相关者共同体价值的同时,亦应不悖、守护和增益公共精神。如“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我的同乡英雄”系列海报,有助于升华社会公众的团结意识、奉献精神和公共理性,促成新时期公共精神的革新与增益。

    三、媒体角色建设中易出现的漏洞

    公共危机中,群众心理往往处于恐慌状态,此时人们急需了解事件真相,渴望获得充足的信息。@作为信息传播者,主流媒体拥有得天独厚的信源优势和传播渠道优势,在对掌握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与甄别之后,应及时向社会发布真实信息、制止谣言、稳定民心。信息海量,群众选择困难,主流媒体可以利用信源渠道优势、人员专业优势、媒体公信力优势,把握准确权威原则,把群众应知须知的信息送达受众。有人认为,现在社交媒体、自媒体平台众多,以发布迅速、在地优势,常常占据信息传播的先机。笔者认为,这些社交媒体、自媒体的传播不能算是完整传播,因为受众虽接收到信息,但对其信息的真实性始终存疑,不会对其传递的信息完全相信,从而采取果断反应,常常还要等待进一步消息。此时,主流媒体的权威作用凸显,只要把握好时度效,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主流媒体传播就可以占有优势。疫情期间,广播电视渠道收视收听数据大幅回升,就很好地说明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作用。主流媒体一定要在“快”和“准”之间做出正确选择,增强政治定力、大局意识,永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格事实核查、新闻把关,防止出现虚假新闻、煽情新闻。在这次疫情报道中出现的“双黄连事件”就是某些媒体缺少定力、传播环节出现疏漏的例子。1月31日晚间,一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在没有经过权威机构核实的情况下,即发布《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报道,引发多地民众连夜排队抢购,后多家媒体紧急纠正,提出“尚无证据双黄连可防新冠肺炎病毒”。这些引起社会争议的新闻折射出一些主流媒体记者也存在着专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欠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是小事,主流媒体的报道如果出现差错会比社交媒体、自媒体造成的影响严重得多,是对受众依赖的直接辜负。主流媒体应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职责使命的教育,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责,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要。如果出现媒体角色缺失,就会给危机处理带来麻烦和隐患。

    四、“事实—价值”模型下的主流媒体角色思考

    无论从某一次具体危机事件看,还是从人类文明所经历的整体性危机看,所谓危机传播管理就是通过对话召唤人的主体性以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过程。基于此,胡百精教授的“事实与价值二分法”提出了“事实—价值”思路模型。其核心主张是多元主体通过对话于事实之维还原真相和补救利益,于价值之维恢复信任和重构意义。“事实一价值”模型为公共危机中主流媒体迅速找准角色定位提供了依据。

    (一)于事实之维促进真相还原

    胡百精提出了两种“真相观”,一种是将“真相”的查证视为危机管理主体的责任,另一种是将“真相”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发现“真相”的过程也即社会成员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对真相负责,意味着有讲真话的勇气、原则和方法;谋求真相的“共识态”,意味着多元主体在对话中共同寻找、靠近、确认真相。调查显示,此次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主流媒体在群众中的信任度最高,有近九成网民表示“非常信任或完全信任”。由此可见,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危机处理期间在群众中仍然是信任的主体力量。

    在事实之维的角色承担,需要主流媒体在议题管理、关系管理和话语权重构方面有所建树。在议题管理方面,危机传播中的主流媒体应积极主动、真实及時地发布最新信息,并尽可能地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真实信息是消除恐慌、制止流言、促成危机解决的基础。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与社会各方面的对话,积极参与社会热点议题的讨论,基于客观事实驳斥偏颇、错误的言论。在话语权重构方面,主流媒体通过历时性关联唤醒集体记忆、消弭心理落差以恢复既有的对话秩序;或是通过共时性互文将社会成员引导至有助于危机化解的建设性话语上来,实现话语转换。此次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积极发声,构建了积极的防疫抗疫社会舆论场,凝聚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1+1》节目广泛对话抗疫各方面人士,成为疫情期间最受关注的节目之一。

    (二)于价值之维重构信任与共识

    “事实一价值”思路模型价值之维的核心主张是恢复信任和重构意义。古往今来,信任一直是人与人进行交往、社会协作得以开展的先决条件。危机情境中的信任价值更为重要,它是对话得以发生、持续并产生结果的前提,是一种社会资本和互惠机制——“我们彼此信任”在危机状态下的一种协作机制,它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的分歧、误解和愤怒。公共危机一般事发突然,加之信息的不对称、不全面以及伴随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带来的“噪音”,社会成员往往会陷入不信任中。这种不信任表现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组织、组织对组织的不信任。失去信任这个大前提,对话与合作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更遑论危机的加快解决。

    此次疫情期间,主流媒体通过扮演平衡民众情绪的“黏合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来实现对社会共识的凝聚与社会信任的重构。疫情的暴发打乱了社会民众的生活节奏,对疫情的认识不是更是让民众手足无措。在这种结构性压力的影响之下,社会公众陷入恐惧、不安、焦虑、紧张的情绪中,极有可能引发谣言散布、集合行为等非常态化传播活动,甚至导致社会信任体系遭到解构。面对复杂的舆论场,主流媒体应时而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临时增加节目《爱是桥梁》,通过主持人白岩松、康辉、水均益、贺红梅、海霞、欧阳夏丹等的深情演绎平衡民众情绪,释放民众压力,引发民众共鸣,促成民众对防疫抗疫达成一致认同,从而凝聚共识。信息公开是建构社会信任的基石,面对自媒体、社交媒体上的纷乱如麻、让人无所适从的信息流,主流媒体坚持信息透明化,传递权威声音,给民众以“定心丸”。如《人民日报》联合丁香园网站发布的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通过与专业媒体合作实时更新疫情数据,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五、结语

    学者贝克(Ulrich Beck)曾指出,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自身所造成的种种无法预期的、不可控制的和不可计算的巨大的威胁,整个社会开始由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变。危机频发成为风险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在这种背景之下,主流媒体不仅需要科学定位自身角色,而且需要勇于担当角色,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主流媒体天然具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使命,危机情境中的主流媒体科学地进行角色建设就是维护公共利益,角色建设得当有助于保证多元危机主体之间的信息渠道畅通,从而避免引发次生危机,更有助于凝心聚力,提高社会协作效率,加快危机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