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的媒体融合已经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各大主流媒体开始寻求更具影响力的报道形式。Vlog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优势使不少Vlog+新闻获得了亮眼的成绩,成为媒介融合的又一成功举措。但Vlog+新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运用Vlog+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并进行科学分析,为接下来的媒介融合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 ?短視频 ?新闻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众多传播方式中,视频以其鲜活的画面、直观的表达、生动的内容获得了受众广泛的欢迎。以短视频为首的传播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了视觉传播的时代,主流媒体的受众被新媒体分流,传播效果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也使得传统媒体推进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报道进行了许多形式上的创新。
从2018年开始,Vlog(Video Blog)这种创作方式逐渐进入中国,随后引发Vlog拍摄的热潮。一开始Vlog只流行于海外留学生之间,他们借鉴国外Youtuber的视频作品,用Vlog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留学日常。相比短视频,Vlog在5至15分钟的时长内记录了更多的信息,以更为真实的内容展现了Vlogger的个人风格,在制作上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得益于此,Vlog逐渐在微博、B站等平台走红,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喜爱,并在我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势头,内容也从一开始的生活记录拓展到其他领域。
Vlog走红后,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很快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不少主流媒体开始进行Vlog+新闻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新闻报道结合Vlog的做法是适应当下传播环境、符合媒体融合传播需求的一次创新,但Vlog+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Vlog+新闻虽然对当下的新闻报道方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技术不会止步于此,不断更新的传播方式使媒体融合注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
一、应运而生的Vlog+新闻
Vlog作为短视频领域中的一种新兴创作,原本是社交平台中用户用来记录日常生活的UGC内容,不具有新闻属性。但Vlog在传播中展现出的社交性、年轻化特征恰好是近年来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将Vlog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并非意外。
(一)顺应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诞生以来,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被大大改变了,其更加轻松、有趣的形式吸引了大批的受众。视听传播所带来的不同于文字阅读的体验,使信息的获取不再是一件枯燥、费力的事儿,而是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娱乐休闲活动。
在察觉到受众的流失后,主流媒体也马上做出了反应,将自己的传播阵地扩展到新媒体领域,建立了微信、微博等平台账号,方便受众在日常使用新媒体时也能接收来自主流媒体的信息。除此之外,近年来主流媒体根据受众的喜好不断摸索新的传播形式,推出不少爆款新媒体作品,在给受众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收获了广泛的好评。
Vlog+新闻的传播形式也是主流媒体顺应受众阅读方式的一大举措。近段时间Vlog成为新媒体平台上的宠儿,拥有极高的播放量,这也反映出其受欢迎程度。相对于短视频来说,Vlog的时长能够容纳更多的视频内容,也摆脱了短视频千篇一律的拍摄“套路”。不同的Vlog展示了不同的风格,给受众带来新鲜感。因此Vlog成为短视频之后的又一大传播利器,主流媒体结合受众喜闻乐见的新方式,也开始进行Vlog+新闻的尝试,不断调整自己的传播实践。
(二)利用互动性打造媒介品牌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由于缺乏互联网技术上的支持,无法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信息传播只能停留在“我说你听”的静态阶段。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能借助转发、评论等功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媒体的传播进行反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被动状态,通过互动性实现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的参与感。受到新媒体的鼓励,受众开始享受与媒体进行互动的过程,这也促使主流媒体不断探索更具互动性的传播形式。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Vlog的互动性体现得尤为明显。首先,Vlog一般以微博、B站作为传播主阵地。微博、B站这些平台本身就具有社交性,因此具有天然的互动优势。用户通过在平台发布Vlog来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更容易借助平台的社交属性实现与粉丝的互动。其次,在Vlog的拍摄过程中,Vlogger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和环节。在拍摄的时候,Vlogger会利用自己拍摄的内容进行互动,在视频中与即将收看视频的粉丝们对话,而不是干巴巴地进行记录。由此可以发现,Vlog的选题和内容也是具有话题性的,在观看过程中受众能就预设的内容和Vlogger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再局限于以往视频发布后的点赞和评论,摆脱了程序上互动的僵硬感。
事实上,主流媒体之所以如此重视新闻报道中的互动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受众的参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Vlog+新闻的互动性增强用户黏性,打造媒介品牌。主流媒体开放了受众参与的大门后,颠覆了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传统印象,刷新了受众对主流媒体的认识,以更具年轻化的形象迅速拉进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隔阂。从这个角度来看,优秀的Vlog+新闻产品在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媒介品牌也得到了推广。
(三)增强舆论引导力的需要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舆论引导,通过新闻报道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国家力量。长期以来主流媒体一直处于中心地位,具有较高的话语权。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更受欢迎的新媒体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和受众,主流媒体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传播对象。这意味着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无法有效地传达给受众,更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各种媒体平台的兴起给社会提供了许多表达个人意见的窗口,一时间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情况。虽然我们不排斥不同的看法,但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缺少统一的声音,主流媒体承担的就是这一重要责任。为了完成引导舆论的任务,主流媒体必须迎难而上,与新媒体进行竞争,在互联网中也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成为引导受众的意见领袖。
在运用Vlog进行新闻报道时,主流媒体很好地适应了新媒体环境,一改以往严肃的报道形式,以亲民化、网络化的语言与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报道效果。此外,主流媒体对Vlog的应用也是在传播渠道上的拓展,实现多个平台之间的融合,形成了传播矩阵,实现受众的全方位覆盖。通过Vlog+新闻,主流媒体成功地引起了受众的注意,以受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传递了正确的思想和态度。
二、Vlog在新聞运用中的优势
Vlog能在互联网上获得较高的播放量,成为时代的宠儿,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分不开的。而这些优势也成功地被应用在了新闻报道中,使Vlog+新闻获得了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
(一)第一人称视角增加真实性
在Vlog中不乏第一人称的拍摄视角,粉丝和观众能和Vlogger共享拍摄时看到的场景,Vlogger的“所见”即粉丝的“所得”。真实的画面加上Vlogger在镜头前进行的介绍或讲解,受众仅仅通过手机或电脑等显示载体,就能在视觉上获得堪比VR的强烈代入感。因此受众能在Vlog中通过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实的感受,这一点在新闻报道中显得尤为重要。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媒体的赋权使消息发布的门槛降低,不少虚假信息未经严格的审核便流传开来,使我们进入了后真相时代。在屡次受到假新闻的欺骗后,受众加剧了对虚假信息的厌恶感,此时权威的主流媒体就成了受众心中最可靠的信息来源。因此主流媒体应该不负众望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增强自己在新闻传播上的优势。相比其他传播形式,Vlog在真实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用Vlog就是向受众展示真实性、增强自身权威性的一大举措。
2020年春节结束后,不少人都纷纷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复工之路与往常相比有了很多不同,除了对家的不舍外,还多了对健康的担心。新华网客户端记者在自己搭乘高铁复工返京过程中用Vlog记录了路上的所见所闻,以一则复工返京“防疫战”Vlog向受众真实地展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搭乘高铁的各个环节。这则Vlog采用第一人称的拍摄和讲述视角,使受众仿佛也亲身经历了一把,更能体会到特殊时期出行的情况,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二)交流式语言消除距离感
由互联网造就的新媒体一改人们对媒体的刻板印象,受众逐渐意识到平民化的表达也能将新闻报道变成一件日常事。Vlog能够很好地消除受众对主流媒体的刻板印象,使受众更自然地接受主流媒体。
作为互联网中的一种新兴视频形式,Vlog继承了互联网的特殊叙述方式,充斥着一些网络流行语和随意的语气词。朋友式的交流能迅速拉近粉丝与Vlogger的距离。尽管可能是第一次收看这个Vlogger的作品,在此之前也并未接触过这位创作者,但通过Vlog的呈现,受众也能和对方建立起些许联系。Vlog中采用的大多都是生活中较为口头化的语言,使得Vlogger和粉丝能够像朋友一样对话、分享。Vlog带来的亲密感很好地满足了受众对他人生活的窥视欲,让受众感觉到自己也能够参与到Vlogger的生活中。
Vlog+新闻就利用了Vlog在表达和交流上的优势,以消除主流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2020年3月2日起,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央视记者跟着中国代表团进入了安理会会场,以Vlog的形式向受众展示了轮值主席国办公室的全貌,记录了办公室布置的过程,也代替公众向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参进行了提问。不同于平常的时政新闻,在这则Vlog中记者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进行介绍和提问,通过口语化的表述让受众在收看的过程中对主流媒体产生了亲切感。
(三)争夺年轻化目标观众
老一辈的受众作为网络移民,虽然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但程度不如年轻的网络原住民那么大,因此两者在信息接受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年纪较大的受众对主流媒体还较为熟悉,在新媒体尚未出现的时候他们只能通过主流媒体来获取信息,对于这部分受众来说,主流媒体还能够在众多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对于年轻的受众来说,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新方式,也迅速被新媒体吸引。对于和互联网一同成长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因此他们对传统主流媒体的接触更为有限。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年轻的受众就成了它们与新媒体争夺的重点人群。
在2019 年腾讯酷鹅用户研究院发布的《短视频用户洞察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Vlog用户及受众以一二线城市、高学历、年轻化为主,①主流媒体的目标人群与Vlog用户高度重合。由此可见,Vlog是连接主流媒体和年轻受众的良好纽带。通过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主流媒体就能迅速地定位自己的传播对象,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年轻的目标群体。
Vlog的发布平台主要是微博、B站和抖音,这三大平台是年轻人主要聚集的地方,用户组成也以年轻人为主,并且他们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自发形成了不同的社群。借助Vlog在年轻目标受众中的流行性,热衷于在各种平台上进行分享的年轻用户也会将自己认为有趣、优质的Vlog在自己所在的社群中进行转发和推荐,形成二次传播。表演与社交相勾连,很容易获得他者和社群的认可。②如此一来,主流媒体就可以凭借Vlog的形式和年轻的受众打成一片,得到目标受众的关注。
三、Vlog+新闻的局限性
Vlog+新闻的初步尝试固然是成功的,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若要想将Vlog进一步运用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必须了解Vlog+新闻的缺陷,从而扬长避短,发挥最佳的传播效果。
(一)受众有限
Vlog作为短视频领域异军突起的一种形式,归根到底还是属于短视频的范围。Vlog独有的传播语境虽然意味着能拥有更有针对性的受众群体,但从另一方面来说,Vlog的传播对象也更为有限。不同于其他能吸引全民收看和关注的短视频新闻,Vlog的受众具有明显的年轻化特征,传播对象的覆盖面无法与短视频相媲美。短视频的内容对受众没有明显的区分,无论受众是否在性别、职业、年龄上存在差异,大多都乐于接受短视频的传播形式。
作为短视频的一个分支,Vlog没有专有的传播平台,仍然依靠短视频软件以及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缺少专业平台的支撑,Vlog的传播就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状态,这也是不利于Vlog+新闻向整个社会进行传播和扩散的。Vlog+新闻和其他信息混杂在一起,一并被推送给受众,这就造成独立的曝光度的减少。因此Vlog+新闻的受众相对于其他传播形式来说是比较有限的,传播范围也比较狭窄。
(二)对Vlogger的要求较高
录制一则Vlog的门槛很低,最简单的录制只需要配备一台能上网的手机即可。因此在利用Vlog进行新闻报道时,最大的难题并非技术的应用,而是对报道者的要求。在主流媒体的Vlog中,主角仍然是大家熟悉的主持人。对他们来说,常年的训练都是面对电视镜头进行新闻播报,但如今却要自己持镜与粉丝进行互动,这样的转换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寻求媒介形态上的融合,更要实现传播功能、传播思维等多种要素的融合。在Vlog+新闻的尝试中,这一点就显得格外突出。
作为Vlogger的主持人要适应互联网环境,不能再以播报的形式来录制Vlog。在Vlog中他们必须有鲜明的个人性格特征,否则就会与电视新闻如出一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拍摄中,Vlogger还要善于观察,将有趣的细节展示给受众,增加Vlog+新闻的趣味性。此外,Vlogger还要做到很好地引导话题,在与受众交流时需要处于主动的一方,由此吸引受众进行参与。而这些要求正是对传统主持人的一个考验,需要通过一段时间进行适应和改变。
(三)主观性强
Vlog+新闻以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形式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新鲜感,受众在Vlog+新闻中通过Vlogger的讲述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个性特征。在Vlog+新闻中,Vlogger需要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或者发表一些个人感受,这对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来说,大概能算得上是一个颠覆性的尝试。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新闻的客观性要求。Vlogger的主观描述有可能对其造成损害,他们在Vlog中发表的观点和见解有可能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受众先入为主地产生对新闻的认知,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加上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对Vlogger具有感情上的亲近性,更容易接受Vlogger的个人观点。
马里兰大学菲利普·玛瑞新闻学院的多媒体讲师莉莉·霍夫曼(Lily Ciric Hoffmann)提出,“新闻报道中始终是故事最重要。受众的注意力一旦被太多的互动环节分散,观看体验就会受到破坏”。③在Vlog+新闻中,我们就需要警惕这一情况。Vlog同时具有记录性和互动性,在新闻报道中互动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记者的主观性也会影响受众的观看体验,失去了对新闻事件应有的关注。
(四)应用范围有限
Vlog并非新闻报道的“万金油”,不能很好地适应所有类型的报道。受Vlog传播形式和传播对象的限制,目前的Vlog+新闻主要围绕各种会议、活动的前期准备、精彩花絮或记者个人的感受进行记录,大多只是对核心新闻事件进行额外的补充说明。由于Vlog+新闻的局限性,这类报道往往只具有辅助性,通常从侧面反映新闻内容,成为核心事件报道的衬托。④
根据目前的表现来看,大多数Vlog+新闻仍然停留在一些特定的体裁上,未能成为报道的主力军,无法胜任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目前主流媒体的传播策略仍然是以传统新闻播报为主,Vlog+新闻等新形式为辅。因此在运用Vlog进行新闻报道时,除了积极利用进行创新以外,也要考虑内容的匹配性,不能强行套用Vlog的形式。
纵然Vlog在新闻报道的应用符合当下主流媒体进行媒体融合的要求,在传播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作为新媒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Vlog也难逃技术更新后被淘汰的命运。因此对于主流媒体来说,一方面要把握时机,根据受众喜爱的形式及时地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寻求有助于传播的新形式。
注释:
①酷鹅用户研究院. 6.4亿用户的狂欢:短视频用户洞察报告[EB/OL].https://mp.weixin.qq.com/s/WYNq0g35jEjoFoKuVOTk8Q,2019-06-27.
②张文娟,朱颖颖.Vlog:短视频传播的变与不变[J].传媒,2020(01):45-48.
③張建中,任孟山,摩根·埃切赛尔.个人化新闻:将读者带入新闻故事[J].青年记者,2015(18):83-84.
④吴琳媛.从两会报道看主题新闻报道的VLOG应用[J].视听纵横,2019(05):93-95.
作者简介:黄一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