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视野下乡村学校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型实践
周雄俊 刘丽君
摘要:为了在乡村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所提出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教育体系重构、有效消除教育“数字鸿沟”等目标,作者针对现行乡村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例,在现行多种教学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取出各个模式的主要内容与共同要素,结合乡村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行简约化处理,构建出以BA4C模型为原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学模型——SBA4C,并将此模型应用于乡村学校的教学实践,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发现课堂教学结构开始呈现较好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极简教育技术;乡村教育;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01-0066-06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教育体系重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1],体现出了消除教育“数字鸿沟”的全新思路和举措。[2]而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是缩小教育数字鸿沟、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3]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深入发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教育者们的共识,加之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各级各地在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越来越高,互联网、计算机、移动平板等逐渐走进乡村教育,乡村学校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 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
为了解乡村学校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现状,笔者在具备该教学条件的城乡结合学校开展访谈调查。调查发现,学校为师生配置了无线网络和平板教学终端,但终端设备的日常利用率较低,多用于展示课观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也难以实现常态化。究其原因,乡村教师常会陷入“有设备无应用方法”“有资源无整合策略”的困境,也更偏好原有的教学方式,习惯使用课件、视频等更简单易得的信息化资源。因此,不论是从心理准备还是专业素养方面考量,开展常态化一对一数字化教学都有难度。要使乡村学校跟上当代教育变革的步伐,使新的教学方式得以推广和常态化,除基础技能培训之外,还要为乡村教师提供优秀案例的引导和相应教学模型的支持。应因地制宜进行迁移、借鉴,探索适合当地师生的更易操作、易实现的实践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相互沟通的桥梁,推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需要有相应教学模式的指导。现有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对教与学环境、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他们对模型本身的理解要求均较高,难以直接应用于乡村教学实践,因此還需探索更适用于乡村学校师生的教学应用模式。
● 已有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应用模式
如今,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还处于试用实验阶段,已有研究中关注度较高的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教学应用模式为数不多,本文仅列举下表所示的四种。
以上教学模式(或教学模型)各有侧重,大都选择以混合学习理论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理论支撑,共同关注了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和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活动和评价等要素,在具体教学流程设计中注重情境创设、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协作共建、成果展示、实时测评和诊断反馈。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移动终端只是硬件基础,动态开放的教学资源才是灵魂,构建的是由学习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三者结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9]对比而言,除上述共同要素之外,BA4C模型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学习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三个要素,更易于发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对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为使该模型在乡村学校中更具实用与推广价值,教师尽量能“即拿即用”,本文在已有模式共同要素的基础上,尝试借鉴极简思想对BA4C模型进行简约化。
● 极简视野下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型
在保证具备师生、终端、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活动和评价等要素的前提下,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约化。
1.“教学分析”模块
将“教学分析”模块归入相关步骤。史密斯-雷根模型将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两部分)都归入教学分析模块。[10]借鉴该模型的归类与命名方式,也可将原模型中“分析学习需求及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两个步骤归入“教学分析”模块。该模块具体划分为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前者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等,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11],因此学习者特征分析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后者包括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两部分。
2.时间分段划分
划分“课外”与“课内”两个时间段。翻转课堂是指通过颠倒安排知识传授和内化,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重新规划课堂时间,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12]如果知识传授和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提高。[13]因此,可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之下,尝试转变现有的知识教育过程,即将知识传授置于课外,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将知识内化置于课内,学生将传授过程产生的疑惑带到课堂中,困惑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解答,从而完成内化。基于此,简化后BA4C模型以课外、课内作为时间分段,弱化“课前”和“课后”的时间界限,整合为“课外”,较原模型更加合理、简洁明了。
3.学习管理平台延伸
学习管理平台延伸为学习环境。平板设备和无线网并未在乡村广泛普及,部分学生还无法使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管理平台完成课外学习活动。只有将学习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借助其他可行的方式实现,才能保证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对于家中没有平板设备的学生,可通过社交软件实现知识讲解、视频传递和师生交流,其操作可使用智能手机来完成。因此,使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替代原BA4C模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管理平台”,BA4C模型简化得到SBA4C模型(Simplified BA4C),如图1所示。
简化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模块。设计与准备模块分为教学分析、准备学习环境和描述学习活动三个步骤,其中,教学分析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前者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等,后者需要进行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准备学习环境时除平板终端和无线网络之外,还包括课件、教学视频、APP和电子书等资源,以及教师需要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基础设施、工具、资源及服务的整合。描述学习活动需要考虑活动开展的角色、工具、操作、操作要求和成果。执行模块包括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课外、课内学习活动,活动设计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因此在进行课内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必须把握“内化知识”与“拓展能力”两个关键点。[14]评价与反馈模块使用SAMR模型中“替代、增强、修改、重塑”四层次评估整个学习活动,评价结果用于改进现有或下一次的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研究者牟琴的教學模型表示方法[15],本文将SBA4C模型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F()是一个过程函数,B代表以混合学习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流程,A代表基于平板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基本构成单元的学习活动,E4C代表支持“4C”功能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AT是教师的动作集,AS是学生的动作集。其中,A包含课外和课内的一系列基于平板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师生活动,即AT和AS的集合,AT和AS具有如下动作集和关系:
公式(2)为教师动作集,主要包含7种教师活动。P1表示在课前进行的前期准备,包括在线备课和远程答疑,r表示在课后进行活动评价与反思,C1表示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向学生清晰地描述学习活动及学习结果。o表示教师组织课堂活动,g表示教师监控学生自学与探索过程中给予适当启发与指导,e表示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与展示探究学习成果,S1表示教师进行总结与归纳。公式(3)为学生动作集,主要包含6种学生活动。P2表示课外自主学习与练习;i表示自主探究,C2表示协作完成学习任务,S2表示进行成果分享与展示,P3表示在线练习,r表示回顾新知识。
● 极简视野下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型实践
基于SBA4C模型,笔者针对乡村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研究。
1.设计与准备
(1)教学分析
依据SBA4C模型,第一步需要进行教学分析。以五年级上册Module10 Unit1 He was in the kitchen为例,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的具体内容。
(2)准备学习环境
准备学习环境包括平板终端、无线网络、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管理平台、电子教材、APP等资源或工具。教师在选择APP时,需要考虑什么样的APP适合当前学习活动,它有何优势和缺陷,有没有更好的APP替换。通过调查和观察笔者发现,教师选择频率较高的资源与工具大致有四类:①与教学内容同步的APP,其共性是资源丰富、内容同步、操作便捷;②课堂管理软件,帮助教师更轻松、快捷地管理和组织课堂;③投屏分享,帮助师生开展直观、生动的分享交流活动;④以微课为代表的极简教学资源(包括优秀课例展示平台、课件资源库等),其共性是资源丰富、易获取、易加工。
(3)描述学习活动
本课主要设计了4个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分别是Free talk、Enjoy a song、Role play和Online test。在执行各个活动之前,教师应能清晰描述学习活动的角色、工具、操作、操作要求和成果,并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还需要明确学生通过相应活动应该能达到的目标。以Role play学习活动为例,该活动内容是学生参考电子教材上的课文内容完成小组情境对话,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要求语言配合肢体动作,并使用学习管理平台的“抢答”功能选择两个小组上台展示。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新词汇进行语言表达。
2.执行模块
执行模块涵盖课外和课内的一系列教与学活动。本课例设计了两个课外学习活动:①英语小演讲。要求学生自选话题准备英语演讲内容,有条件的学生可使用Keynote制作幻灯片材料为自己的演讲“润色”。②新词自学。要求学生在家使用平板或智能手机自查新词,掌握其发音和常用释义,能初步认读本课新词汇、新词组。
通过观察、分析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优秀课例,结合上67页表分析得到的教学流程设计共同关注点,参考研究者黄阳等人所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四步法(检验、作业、协作与展示)[16],笔者总结了如图2所示的基于SBA4C模型的较有普适性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参考下页图2课堂教学流程框架的基础之上,本课例的课堂教学流程如下页图3所示。为探讨该模型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促进作用,并定量表达该作用,笔者将其用LSBA4C来表示。
(1)情境导入
该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如下关系:
式中,AC1AT,表示教师使用一对一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或进行课前预热,f1()是AC1的学习效果质量函数,L1表示SBA4C课内学习活动第一环节的学习效果。
(2)知识内化
该环节的关键是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指导与支持,教师提供的自主学习方面的支持和思维方面的引导与学习效果有如下关系:
式中,AogAT,表示教师组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并提供启发指导、适当的讲解和学习支持,f2()是Aog的学习效果质量函数,L2表示SBA4C课内学习活动第二环节的学习效果。
(3)授导互动
该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互动活动,并鼓励和辅助学生完成分享展示,互动交流与学习效果有如下关系:
式中,AeAT,表示教师组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互动交流活动,f3()是Ae的学习效果质量函数,L3表示SBA4C课内学习活动第三环节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