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研究

    摘? 要? 制造类企业预付资本总量普遍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其目的为了确保企业货币资本循环安全性和稳定性。财务管理需要从价值层面和实物层面对企业组织资源投入进行有效管控,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之提供了充足支持。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确定固定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项目建立数据库分析流动资本的结构、借助生产项目数据库分析C与V的数量比例以及生产任务驱动下精准投放C与V的预付资本。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制造类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制造类企业兼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属性,且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周期长以及规模大的特点,这些都在资本循环公式中得到了体现。从财务管理视角分析,企业预付资金首先经历采购环节,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其二者进入到生产环节;受制造类企业产品生产特点决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将长期停滞在生产环节,从而保证企业流通环节能够正常运转,并需要不断追加预付资本投入到采购和销售环节,这意味着制造类企业预付资本总量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为了确保企业货币资本循环安全性和稳定性,财务管理需要从价值层面和实物层面对企业组织资源投入进行有效管控,而大数据分析技术則可以有效支撑起相关管控工作。

    一、新时期制造类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制造类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应突破单纯的财务内控职能,应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置信的财务分析报告。但从目前所反馈的情况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1.1面临固定资本管理方面的挑战

    制造类企业固定资产主要以专用性生产设施设备形式存在,固定资本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其价值将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而剩余价值则依然存在于固定资本所外化的生产设施设备中。对固定资本进行财务管理,关键在对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实施管理。然而,生产设施设备不仅存在使用寿命,也存在着经济寿命。从目前管理常态来看,制造类企业主要以使用寿命作为折旧基金管理的依据,并不再适应新时期固定资产折旧需要。

    1.2面临流动资本管理方面的挑战

    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同属于生产资本,它们应用于制造类企业生产环节。与固定资本不同,流动资本在生产中一次性将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且作为流动资本构成部分劳动力资本,这不仅转移了自身价值,还为企业创造出经济剩余。在目前财务管理中,较为重视流动资本节约使用问题,但对劳动力成本节约可能影响到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问题不够重视。

    1.3面临资本有机构成方面的挑战

    制造类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活动时,习惯从价值层面来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状况,但随着专用性资产投入使用、生产工艺流程创新与再造,生产领域中的技术组织形态发生了改变。这意味着,资本技术构成必然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然而在目前财务管理中,预付资本配置却忽视了这一问题。

    二、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创新定位

    在大数据背景下,制造类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定位于综合确定固定资本周转速度

    装备竞争构成了制造类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通过装备竞争在产品性能以及精度等方面获得技术垄断,从而获得市场垄断利润。装备竞涉及到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而决定固定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不仅是生产设施设备使用寿命,还包括设备经济寿命。一般而言,经济寿命低于使用寿命,这就要求需要综合确定固定资本周转速度,进而确定折舊基金管理策略。因此,大数据分析技术需要在该领域发挥一定技术优势。

    2.2定位于精准把握流动资本的内部结构

    流动资本分为原材料和劳动力两大类,原材料在生产环节将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剩余。同时,作为抽象劳动吸收器,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部分。因此,原材料品质将决定其吸收抽象劳动的绩效;由劳动力使用价值所提供的抽象劳动则为企业创造经济剩余。因此,大数据技术在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精准把握流动资本内部结构,使得原材料能够在节约使用中完全吸收抽象劳动,同时不会出现劳动力浪费问题。

    2.3定位于动态调适资本技术构成的关系

    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着资本有机构成,所以前者具有第一位属性。制造类企业在产品竞争中,通过技术革新和生产设施升级,提升客户满意度。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技术组织形态也会发生动态调整,企业一般采取试错方法来调适生产领域中的资本技术构成,而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则能够在线性回归基础上寻找到资本技术构成关系。

    三、制造类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本文以管理会计的规划、决策、执行和评价四大职能为指导,对制造类企业推进财务管理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3.1规划方面

    目前大多制造类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的了解程度不够,缺乏思想层面的重视且相关的管理制度还没有成体系。正确的态度是推行财务管理理念为前提,完善的制度是保障财务实施和维持企业高效运作的基础。但多数企业管理者受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较深,对财务缺乏正确的认识,未形成一个具有统一性的财务管理组织和执行体系,从而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施效果。

    3.2决策方面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但当前大多数制造类企业还未对内部的信息系统整合,内部存在明显的“信息孤岛”现象。另外,制造类企业的业务覆盖范围比较广,标准也不尽相同,业财数据收集口径不一致,导致财务和业务数据传递过程中彼此可能陷入较大的理解误区。同时,很多企业内部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够,硬件软件的设备配备也停留在初期状态,导致企业财务部无法及时获取业务部门开展工作的相关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共享受到阻碍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业财一体化进程。

    人员是决策的主体。财务在企业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以及活动的开展都有更广泛的层面,因而对财务人员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目前制造类企业普遍缺少同时掌握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财务人员只具备传统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能力,对先进大数据分析工具的运用不熟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有效地协助业务部门发挥决策职能。

    3.3执行方面

    当前,大多制造类企业财务与业务结合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各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认识没有站在同一高度。财务部门工作的重点是减少成本,提高利润。而业务部门的主要关注点则是增加销售额,实现业绩的提升。

    3.4评价方面

    在企业中,推进财务管理取得的成果大部分都是由财务管理创造的价值,财务人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这种价值难以落实到工作绩效上。同时,对于财务部门而言,财务管理人员会增加工作量,而且很容易暴露出在工作中管理上的缺点,因而财务人员对此也可能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因此制定合理的效益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但传统的企业效益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评价指标单一,不适用于业财一体化下的人员绩效评价。

    四、创新驱动下财务管理策略

    4.1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确定固定资本周转速度

    以生产设施设备使用寿命作为固定资本周转速度,不利于制造类企业装备升级;同时,以生产设施设备经济寿命作为固定资本周转速度不利于产品价格竞争。因此,通过对业内具有相似使用价值的固定资本周转速度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为企业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率提供支撑。数据来源一方面可以从行业协会处获取,另一方面则可以从供应商处获取。

    4.2对生产项目建立数据库分析流动资本的结构

    制造类企业一般采取订制化生产,企业根据客户订单采购原材料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由于制造类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且各订单只是对产品规格和使用性能提出具体要求,所以这有助于对生产项目建立数据库。针对新的生产项目,通过对数据库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能为原材料采购数量和劳动劳动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财务部门可以精准划拨预付资本。

    4.3借助生产项目数据库分析C与V的数量比例

    同样是对生产项目数据库资源进行利用,在一定时间内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画出C与V之间数量比例轨迹。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可知,制造类企业资本技术构成存在着比例增大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单位劳动力所推动的不变资本量增加了,进而导致劳动力岗位能力、生产设施设备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水平提高。

    4.4加强制造企业财务文化建设,健全内部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财务理念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管理层应鼓励并引导员工,多关注企业生产与管理,加强对财务的宣导工作,将财务植入到企业文化中。同时,企业应当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监管体系,确保业财融合按照企业统一的标准流程进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实时监控,确保业务的顺利完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制造类企业预付资本总量普遍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大数据分析技术能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可围绕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确定固定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项目建立数据库分析流动资本结构、借助生产项目数据库分析C与V的数量比例以及生产任务驱动下精准投放C与V的预付资本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赵奕凌.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2]李莉.企业财务管理浅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5).

    周桐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