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借鉴与作用
陈闯
【内容摘要】诗文创作中的起、承、转、合大都符合格律诗,将这种格式有意识的借鉴并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指导作用。以近年的全国普通高考作文为例,试着用这种格式来行文,对初学写议论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条具体的“终南捷径”。
【关键词】起承转合? 格律诗? 议论文? 高考作文
元代范德玑《诗格》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也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这里的“起”,即开头,起头,开端;“承”是进一步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类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是从另一方面立论,在内容上生发联系,转出他意;“合”就是诗文的结尾,即收合呼应,升华中心。他们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相得益彰。有着严密的连带性,体现着很强的整体性。
可以说,我们借鉴这种诗文创作格式,对议论文的构思与行文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一些格律(绝句、律诗)诗的行文结构一般是按照起、承、转、合的框架支撑的
以绝句(五、七言)和律诗(五、七言)中的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来说明,如: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七言绝句的“起”句是修辞互文,说一轮明月悬挂边关上空,一直从秦朝照到汉朝;“承”句说战线拉长,战事吃紧,士兵无法回家;第三句“转”到假如飞将军李广在的话;“合”句说胡人过不了阴山。
二、借鉴格律诗的“起承转合”这种格式,有意识的应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一篇议论文,从立论(提出问题),到本论(分析问题),最后到结论(解决问题),是三个板块,其实是四大结构凝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上第一句(联)属“起”,首句是以环境(景物)描写、记叙展开。这在议论文里,属于开门见山式的立论,点明论点,即中心。
第二句(联)属“承”,在开篇“明月”的烘托中,承接出士兵守关遥遥无期的煎熬,侧面流露出士兵守关度日如年的不满。这种承接着开头,去进一步诠释或夹叙夹议的段落,就属于本论的开始部分。
第三句(联)属“转”,按照格律诗的章法,不顺着前面话题,笔锋抖转,转到另一话题上,即论点与现实的联系上。从边关战事胶着的困境中大胆设想,“但使”飞将军还活着,突出了士兵渴望回家,盼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进行了现实联系及前后对比与分析,这在议论文中更是最重要组成部分。
“转”,是至关重要的一句(联),这在议论文里是非写不可的段落。当然,这个段落也包括理论论据(如名言警句、定理公理、谚语俗语等)和事实论据(如举例子、列数据等),他们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第四句(联)属“合”,就是收尾,呼应。绝句的结尾是希望朝廷只有重用良将,胡人才不敢犯边,从侧面透露出当今朝堂的昏暗,也呼应了开篇士兵常年戍边的心酸,突出了主题,升华了中心。
“起、承、转、合”四句(联)在议论文的具体应用中,“起”相当于论点,“承”“转”就属于论据和论证,三要素齐全,加上“合”这个结论,前后既相互衔接,又步步推进,共同突出了主题与中心。
三、将“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应用在议论文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近年来全国语文卷高考作文为例,通过审题、立意,再从行文结构中,加以应用,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初学写作者,不妨一试。
(一)2017年的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对以上六句名言,弄清各自的含义,并归纳出共同点:
第(1)句,君子当自強。
第(2)句,天涯游子,身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
第(3)句,词人对桂花独到的赞美与自信,表明内在美丽或做好做强自己。
第(4)句,即使位置不同,也要发光发热。或远大志向与抱负不受人生格局、境界限制,应奋发有为。
第(5)句,敢于面对,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第(6)句,对革命事业的自信及为建设新中国建功立业的豪迈壮志。
1.(1)(3)(4)共同表达了一个人不断的自强、自信,去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题,可从《自是花中第一流》或《实现人生价值》这方面考虑定题:
起:开门见山,点题。人无信不立,男儿当自强,做好自己,奉献今生。
承:进一步诠释,并引用名言(1)加以诠释,积极进取。
转:正面分析,要上下求索,内外兼修,引名言(3)并列举“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彭敏(汉字听写冠军,成语大会冠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引名言(4)为之论证价值的光芒。
合:呼应全文,一点一滴的证明自己,做到“少年壮志不言愁”,勇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2)(4)(5)共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与投身建设的豪情壮志,可从《美丽乡村,我的家》或《谈风景》一类的题目去行文:
起:乡村是国家的名片,时刻牵动着游子的心,就像放飞的风筝,即使飞得再高再远,那一头被家乡紧紧地牵动着。
承:家乡的水土养育着我,引出(2)难忘乡情,写家乡的牵挂与召唤。
转:不忘初心,敢于面对,引出(5),以焦裕禄、黄大发、沈浩等证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并引出(4),写出他们发光、发热正当时,不负韶华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还可联系当下建设新农村,精准扶贫的亮点加以延伸。
合:夸赞家乡,整齐的房舍,舞动的广场。绿水青山,休闲旅游。风景无限,流连忘返。
3.(4)(5)(6)表达了不辜负伟大时代,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当好“领头羊”,建功立业,致富奔小康的豪迈情怀。以《甘当时代“弄潮儿”》或《我的青春之歌》类似的题目去写:
起:从热血青年投身“五四”潮流,到勇挑小岗村承包重担,当代青年要敢于激流勇进,乘风破浪。
承:面对新环境,开创新局面。引(5)分析论证,“铁人”王进喜敢担当,用身体搅动泥浆,郎平担当起“女排精神”的传承与荣光,袁隆平担起人民吃饱肚子的责任与使命。
转:对比现实,引(4)不同岗位都能发光发热,环卫工人靓丽马路,“诗词大会”照亮了攀登传统文化的金光大道,几代航天英雄忘我奋斗,终于九天揽月,光耀宇宙。引(6)回环突出当代青年不辜负伟大时代,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合:呼应全文,任重道远长征路,青春靓丽正当时。
(二)2019年的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总体上说,这还是一篇根据以上几种现实言论、反应,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材料作文:
起:肯定勤劳致富,劳动光荣,勤奋人生的作用。
承:正面引用名言,诠释“勤”与“劳”对自己安身立命、成家立业与奉献社会的重要。
转:对比现实,以陶行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及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进行理论论证,将三种不正确的言论进行否定。并以蜜蜂采百花酿蜜,司马迁辛勤13年完成《史记》的事例来论证亲力亲为的人生价值。
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当代青年能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得到启迪,担当起要“扫天下”,必“扫一屋”的重任。
總之,对于立论式的议论文,从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我们每天的耳闻目染和真情实感。“起承转合”式的段落结构格式,无疑会使初学者在议论文“起”好豹头、“承转”构猪肚、“合”成凤尾的写作实践中,“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张栋. 高中议论文微写作指导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46.
[2] 李星. 探析议论文写作言之有据的四个要素[J]. 华夏教师,2020(19):46-47.
[3] 查洪德. “起承转合”与律诗的章法问题[J]. 文学评论,2020(03):160-168.
[4] 周鹤风. 议论文写作中材料分析的策略[J]. 中学语文教学,2019(12):46-49.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大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