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南充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耦合研究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孕育出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南充三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认可度高,但有些学生认识上存在偏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南充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有效衔接需利用学校、社会等维度的优势条件努力探索多重耦合保障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德育实践的自觉养成。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有效耦合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59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青年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南充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有效耦合研究”(NC2019C0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德”是“树人”的坚实基础,“树人”是“立德”的价值目标[1]。我国学生的德育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播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多重选择。迎接机遇,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持久的力量,厚植青年学生立德的根基。应对考验,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立德树人使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应有之义,也是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行动指南[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的融入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1 南充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

    为了更清楚了解南充市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态度、对现阶段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建议,特对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三所高校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认知的现状展开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92份,实际有效率占总发放问卷的97.3%。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93.7%的大学生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育人价值表示十分赞同。

    2)83.2%的大学生参加过高校组织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觉得活动开展很有意义且收获很大。

    3)64.8%的学生认为高校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足,提供的传统文化教育少且单一,希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南充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立德的内涵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人的方式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和为党培养治国理政人才意义重大。

    2.1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传统文化的凝练与升华,而中国传统教育在思想上注重德性的养成。“爱国”、“无私奉献”、“修身养德”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所提倡的原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倡的诸多有益元素如“爱国”、“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等是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将育人功效发挥出来。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必须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热忱自信和爱国之情。忽视德育价值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必然不完整,其内容必然匮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会显得空洞教条。

    2.2 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立德树人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髓。中國传统教育始终秉承以德为先的伦理道德观,传统文化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国家层面的德、“有公心必有公道”“兼爱”“俭,德之共也”等社会层面的德以及“君子与人为善”“名节重泰山”等个人层面的德无不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行的价值意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为新青年建功新时代提供精神滋养。

    2.3 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最需要有理论有深度的思政课进行引导。

    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和架构鲜明的价值导向。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入脑入心,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与崇高理想。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器的作用,应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构建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同时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沃土。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南充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路径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通过重视南充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求,探究南充大学生德育中的传统文化认同机制,提高南充大学生成才立德的实效性。

    3.1 立足本地实际,创新课堂教育

    要想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南充大学生的育人功效,必须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符号,将其融进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服务南充的价值定位。

    南充由母亲河嘉陵江厚泽,具有2200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和“古城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同一性,那么深入挖掘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学资源就成为新形势下德育的必然选择。传统文化课堂上南充高校可将川北大木偶、阆中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八仙鼓等民俗文化艺术引进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德育的实效性。

    增强各类课程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同效应。通识课、专业课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适合自身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与价值目标。南充高校可以紧紧围绕南充市汽车汽配产业、油气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所需人才落实好人才培养方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到高校育人的顶层设计中。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社会风尚

    立德树人教育实质是精神品格的塑造。社会和高校开展德育要重视大学生主体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根本文化利益诉求,渲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

    第一,高校应落实“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首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校风、学风是高校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稳定特质的独特风气,展示了学校的治学态度和治学风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当前高校最常见的是开展经常性学术活动来促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校风、学风建设。南充高校可以就近邀请川北大木偶、阆中皮影、川北剪纸、八仙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进校园大学堂科普文化知识增加学生见识。其次,鼓励大学生参加高校校园景观文化设计,吸收大学生的创意。

    第二,社会提供的德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南充应将传承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南充市应深挖景区文化内涵,丰富载体呈现形式,为南充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重点展示顺庆西山风景区的蜀汉文化和高坪凌云山景区佛、释、道和谐共生的宗教文化;重点呈现阆中古城景区独特的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以及阆中天宫院景区神秘的风水文化;重点讲解蓬安第一桑梓景区浪漫爱情的相如文化和嘉陵江流域民俗文化;重点发掘和展示南部升钟湖景区的川东北钓鱼文化和农耕文化[4]。这些均是南充大学生德育的天然文化教育宝库。精准把握大学生的文化需求,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教育变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3.3 全面推进高校文化实践活动教育

    大部分学生支持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希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团文化相结合。大部分高校创办古筝社、诗词书法社、绘画剪纸社等各种兴趣社团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其真善美的品格,在实践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可将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纳入学分管理,增强学生的关注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的新兴诉求。一方面可打造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大学生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5]。以阆中古城、淳祐故城、安汉故城、龙门古镇等历史遗迹为主要内容的川北古镇民俗文化研学精品线路就是南充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依托小组实践、课题研究等,鼓励学生在课外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调研活动。如参观朱德、张澜、罗瑞卿、张思德等历史名人故居或纪念馆、游览“丝绸文化主题公园”、“丝绸文化博物馆”等。

    4 结语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天然宝库。南充大学生德育需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离不开南充本地文化符号的融入。南充高校创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与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社会风尚,充分挖掘南充文化元素底蕴,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为服务南充培养德才兼备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孙振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大学生精神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39-41.

    [2]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N].人民日报,2018-08-01.

    [3]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4]何常全,郭迪润,张莉.南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3):1—5.

    [5]谢文芳.地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和优化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63-64.

    作者简介

    宋新建(1988-),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思政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